美國出現第一棟以華裔女性命名的州立大樓是真的嗎?世界上還有哪些以華人命名的建筑?
近日,美國加州府薩克拉門托的加州州務卿大樓被正式命名為“余江月桂加州州務卿大樓”,以表彰余江月桂的杰出貢獻。這是美國第一棟以女性命名的州立大樓。
余江月桂在1966年至1974年間,曾經四度當選加州眾議員;1974年,她高票當選加州州務卿,成為全美首位在州政府擔任民選職務的亞裔女性,并五度連任,任期近20年;她本人被稱為美國華裔婦女參政的拓荒者。
美國現任加州州務卿帕迪拉表示,在余江月桂服務于公共事務的幾十年里,秉持透明、便民、包容、奮進和尊重歷史的理念,是州務卿辦公室輝煌的時期之一。
不止余江月桂,在世界各國,還有許多為當地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華人,他們的名字以各種方式被銘記。
在馬來西亞巴里文打,有一條名為“鄭伯公街”的舊街。“鄭伯公”的原名叫鄭亞文,是百年前巴里文打甘蔗園的一名華人管理員。有一天,大片的甘蔗園發生了火災,身為督工的鄭亞文奮不顧身進入蔗園,救出不少受困工友,但鄭亞文自己卻來不及逃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鄭亞文,尊稱其為“伯公”,并將巴里文打舊街場的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鄭伯公街”,讓后人永遠記住這位舍己為人的蔗園華人督工。
在馬來西亞詩巫,有一條“黃乃裳路”。黃乃裳是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祖籍福州。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49歲的黃乃裳發現福建人民生活困難,便計劃前往南洋尋覓可以移民墾殖的地方。
1900年,他選定今天的詩巫郊區新珠山作為墾區。在隨后的兩年間,黃乃裳從福建先后3次、共招募1118名墾荒者到達詩巫,并命名詩巫為“新福州”。設立“新福州墾場公司(新福州總公司)”,為農工修建住處,還興建五所教堂和一所學校。黃乃裳帶領移民在詩巫墾殖,使得詩巫的經濟逐步繁榮起來。如今的詩巫已經成為了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第二大城市,為沙撈越第三省的主要行政中心和商業市鎮。黃乃裳的墾荒精神,也被這座城市永遠銘記。
在加拿大溫哥華,有一條以華裔名字命名的街道 ——“陶黃彥斌徑”。這是為了表彰已故加拿大中僑互助會行政總監陶黃彥斌。陶黃彥斌為協助新移民,推動多元文化融合所做出了突出貢獻。
1974年,陶黃彥斌在溫哥華緬街一間僅僅28平方米的辦公室里,開始了協助華裔新移民安頓的服務項目。十數年來,中僑在協助新移民,提供就業培訓,輔導家庭、青少年、耆英等方面,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時至今日,中僑互助會已成長為在低陸平原擁有15間辦事處,240多員工,7500義工的大型社會服務機構。
2005年7月,陶黃彥斌因病逝世,終年59歲。當地華人對她的貢獻有目共睹。2016年7月,溫哥華市政府決定將華埠中僑大樓旁的上海巷(Shanghai Alley),增添命名為“陶黃彥斌徑”,這也是溫哥華首條以華裔命名的街道。
在米蘭,有一個“何鳳山廣場”,為的是紀念二戰期間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何鳳山在二戰期間,曾向數千名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殺害,他自己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辛德勒”。在1938年到1940年5月,納粹當局曾以總領事館原屬于猶太人房產為由,將總領事館沒收。此后,何鳳山就自掏腰包,在當地租下一套小公寓,繼續堅持發放簽證。1997年,何鳳山在美國去世,終年96歲。2018年3月,米蘭市政府將華人商業街的一座廣場命名為“何鳳山廣場”,這也是意大利首次使用華人姓名來命名城市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