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排行榜
MIT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排行榜
據科學網消息,6月27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在京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該榜單中共有9家中國公司上榜,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的排行名單吧。
6 月 27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 年度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榜單在北京國貿大酒店全球首發,這份榜單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對未來會成為行業主導公司的預測。此次榜單中共有九家中國公司上榜,其中包括兩家臺灣地區的公司。
很多人問,如何才能登上這個榜單?盡管榜單上不乏一些最賺錢的公司,其實并非一定要做到行業巨頭才能上榜。專利數量、公司的所在地以及資金規模也并不在我們的考察范圍內。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考察的兩大必要條件:該公司的科技領軍能力,以及商業敏感度。上榜的 50 家公司是“高精尖科技創新”與“能夠保證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模式”的完美融合。無論公辦私營,無關規模大小,這些遍布全球的公司都有能力創造并抓住新的機遇。
總體而言,在本年度 MIT TR50 榜單中,因人工智能技術上榜的公司不在少數,畢竟人工智能是一項公認的、在未來幾年內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的技術。
此外,一些專注于 DNA 分析以及研發基因療法的公司,也在榜單上占據了不少席位。這個榜單上還有很多新面孔,曾經上榜的公司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也撤下了一些“沒那么聰明”的公司,至少他們最近一年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
視頻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大衛•羅特曼(David Rotman)為北京發布會專門制作的致辭視頻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大衛•羅特曼(David Rotman)在其文章《智能的代價》中提到的:科技發展有大幅提高生產力的潛力,但這幾乎只能在頂級公司中實現,絕大部分的公司并不能有效地使用新技術。更嚴重的是,那些落后的公司并沒有努力追趕,新想法和商業模式的擴散速度比想象中還要慢。
從判斷突破性技術,到真正實現技術共享、吸收應用與再創新是一個艱難而微妙的過程。這其中需要對技術有由淺入深、從點到面的認識與理解,而要進一步將前沿知識轉移、共享,更與這個領域內核心人員和圈子的融合程度密切相關。只有處理好這兩點,深度的技術整合應用才有可能。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可能也是關注這個榜單的讀者想要提出的問題。于是,在這次發布會上,DeepTech深科技公布了即將推出的“EmTech China”會員計劃。
通過該會員計劃,我們最想做的一件事:依托《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美編輯部專業的解讀能力,將復雜的技術發展路線圖重新整合、系統梳理,并邀請各個技術領域圈內的核心人士將這些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突破,以最完整和清晰的方式呈現在你眼前。
最終,會員將形成對突破性技術的獨立判斷,并建立自己的技術人脈網絡。目前,榜單上的一些企業高管已經成為了首批“EmTech China會員”用戶(感興趣的讀者可點擊閱讀原文填寫預售報名表)。
我們期待從每一年的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榜單上發現技術與商業新的玩法,也希望通過會員計劃讓更多企業理解并掌握前沿技術趨勢,為產業與技術融合帶來更多機會。
>>>點擊下一頁了解精彩的“MIT最聰明公司50榜單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