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畢業生起薪下降的原因
2017年的畢業季已經到來,這一屆的應屆生平均起薪比以往下降了16%,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以下是小編acefouder為大家整理的2017畢業生起薪下降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2017畢業生起薪下降原因
中國的行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其中IT業越來越風光了。國家統計局2016年平均工資報告顯示,2016年IT業以約12.25萬元的平均年薪,第一次超過金融業排在了各行之首。
此外,從大學生就業選擇中也能看出如今各行業的冷熱情況。一份5000多名受訪者的問卷結果顯示,IT與通訊行業選擇度高達35%,而過去最受歡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以及房地產業選擇度加起來都只有20%左右。
除了游戲等競爭性行業外,信息傳輸、信息技術行業包括了移動、聯通、電信這些國有大企業。這些企業與金融業一樣,都帶有很強的壟斷色彩,進入門檻非常高,收入自然也高。隨著信息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從業者的平均工資自然也得以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2016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9.3%,超過了所有行業8.9%的平均增幅;此外,人才緊缺也使得相關人才薪酬上漲。據2016年IT行業薪資調查數據,2016年全國IT類職能的網上發布職位數與2015年相比增幅達29%。2016年IT行業年薪在10萬以下的IT人員僅有35%左右,移動開發領域持續火爆,從事Android開發的人員,年薪10萬以上人員達到84.49%。
在瘋狂的搶人大戰中,很多崗位甚至會出現明顯溢價。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相關崗位應屆畢業生的每月起薪基本都在1.25萬元以上,起薪最高的分別為機器學習和算法類相關崗位,達到1.5萬元每月。從職業中期發展來看,畢業三年后人工智能崗位的技術人員,月收入優勢進一步拉大,平均月薪在2.5萬以上,基本實現薪酬翻番,大幅領先于互聯網行業的其他崗位。
這些年來,薪酬榜上一直是金融業在前,IT緊跟其后。由于目前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繼續呈現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馬太效應”,行業間的工資差距主要集中在高、中層職位。因此相比于突飛猛進的IT業來說,受到銀行業高管限薪以及股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常年霸榜的金融業出現頹勢,2016年漲薪表現實在不佳,比2015年僅增長2.3%,增幅排各行業門類倒數第二,終于在這次以年均工資117418元被反超。
總的來說,統計局提供的薪酬數字看上去都還算美好。雖然增速有所減緩,但整體城鎮單位的就業者工資還是在上漲。其他調查也印證了這點,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一季度期間,全國平均薪酬水平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截止到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白領平均工資漲了647元。全國37個主要城市平均招聘薪酬為7665元,
然而不管未來薪酬水平如何,對于剛畢業的年輕求職者來說,更重要的是面臨起薪一年不如一年的殘酷現實。
據教育部估計,2017年將有795萬大學生畢業,中國應屆畢業生人數又創新高,幾乎等同于瑞典人口。而據智聯招聘調查,大學應屆畢業生月薪已經連續下滑兩年,2017年大幅下降16%,僅有4014元人民幣(590美元)。
更糟糕的是,根據智聯招聘對93420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盡管他們起薪很低,2017年的就業形勢總體上仍很困難。在一些更新升級的行業中,技術工人長期短缺,而年長低技能的工人以及剛畢業大學生卻難找工作。
超過3/4的畢業生認為工資低于預期,而他們的預期和實際工資間的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女性的情況更糟,平均每月工資比男性少750元。在否掉工作機會的畢業生中,有35.5%表示薪酬低于預期是最主要原因。
雖然對個人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但當前政府在推動經濟向飛機、機器人(18.940, -0.37,-1.92%)、研發等高科技產業轉型,而一群受過高等教育且薪水不高的畢業生,或許是中國的新競爭優勢。“如果做得好,政府就是得了一手好牌。”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甚至用現在銀行的女柜員都是高素質人才來印證這一點。
好苗頭是,在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排行里,除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以及金融這兩個明星行業,年均工資進入前三的還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其甚至在城鎮私企中超過主要是各種保險代理、典當行和投資咨詢公司的金融業,工資水平排名第二。
看了2017畢業生起薪下降的原因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