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對中國的危害威脅有哪些
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對中國的危害威脅有哪些
“薩德”(thaad)的全名是“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又會造成哪些影響和威脅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于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的影響2017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薩德系統是什么
“薩德”(thaad)的全名是“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即目前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高空遠程反導系統。該系統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以及戰斗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等系統組成,采用衛星、紅外、雷達三位一體的綜合預警方式,主要是針對高空導彈進行攔截,是美國新導彈防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的影響2017
“薩德”的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00米/秒,攔截高度達到40至150千米——這一高度段是射程3500千米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3500千米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陸基中段攔截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也可與“愛國者”等低層防御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在美國導彈防御計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綜觀“薩德”系統的訓練、演習情況,它有兩大特點:一是防護區域大。該系統射程遠達300千米,防御半徑200千米,防護范圍遠較只有數十千米的“愛國者”等反導系統為大,主要是用來保護美國及其盟國的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和目標。二是機動能力強。攔截彈發射車是以美陸軍m1075卡車為基礎設計的自行式機動發射平臺。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10枚攔截彈,全重40噸。它可以通過公路機動變換陣地,躲避空中打擊;也可以用c—141“運輸星”戰略運輸機空運,便于在全球范圍快速部署。攔截彈發射前密封在發射筒內,從裝彈到發射不超過30分鐘,幾秒鐘內便能奉命出擊,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2015年,樸槿惠總統出席中國“9?3抗戰閱兵”,讓世界感受到了中韓這對鄰國的友好關系。然而僅僅幾個月后,“薩德入韓”事件卻讓中國震怒!眾所周知,“薩德”是美國的一型反導系統,為何它會引發中國之怒?此事,您不妨看看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吳勤主任的圖說,相信會對薩德反導系統及其入韓帶來的后果有個清晰的了解。

隨著韓國同意美軍在其國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原本趨于緩和的東北亞關系再次緊張起來。僅從用途來看,不少人會覺得“反導系統”作為防御性武器,為何卻會對相關方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簡而言之,類似“薩德”這類集探測攔截于一體的反導系統,不僅能將相關方的導彈核心部署盡收眼底,更能削弱進攻性武器的威力,而進攻手段的削弱乃至喪失是任何一國都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從概念上講,反導(彈道導彈防御),就是針對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毀傷的作戰行動;按攔截目標飛行階段可分為助推段/上升段防御、中段防御與末段防御。反導系統由預警探測、攔截武器與指揮控制系統構成。

即使冷戰時期的核戰爭陰云早已遠離現在的世界,但遠程彈道導彈仍是一個大國不可或缺的威懾手段,而中近程彈道導彈則是常規戰爭中至關重要的打擊手段。因此,保證本國彈道導彈對假想敵的打擊效能是國防建設的重中之重。而與之相對應,為了應對假想敵的彈道導彈威脅,構建滿足實戰需求的反導體系,更關乎國家安全。不僅如此,得益于反導系統強大的探測與反導攔截彈廣闊的打擊范圍,目前在美俄兩國,反導系統已成為空天作戰力量的戰力后盾與技術試驗田。面對彈體大、速度快的彈道導彈,目前的反導系統大多采用動能撞擊攔截方式,這種子彈打子彈的技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彈道導彈的整體戰力,是由攻防兼備、懾戰并舉共同組成的。戰時是整個國家的核心戰力,平時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作為目前反導倡導、研發、部署最積極的國家,美國在冷戰后失去了蘇聯這個唯一的同等級核威懾對手后,將原本的陸基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與遠程戰略轟炸機的“三位一體打擊體系”,發展為核/非核打擊系統、主/被動防御系統與靈活的國防基礎設施的“新三位一體戰略”。美國不僅對原本的三基導彈力量進行了整合,更將在冷戰時期并不被十分看重的主/被動防御系統,提到了與打擊手段相同的重要地位,這預示美國在對外戰略方面,更加突出攻防兼備。(供圖: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戰略信息咨詢中心主任 吳勤)
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的影響2017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