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之英國醫療怎么樣
出國看病之英國醫療怎么樣
作為全球醫療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醫療一直備受國際患者的關注;但是,對于世界上最老牌的發達國家——英國,其醫療制度和技術、服務水平,國人卻知之甚少。下面是有出國看病之英國醫療怎么樣,歡迎參閱。
出國看病之英國醫療怎么樣
1.全民免費醫療
英國是全球公認的醫療保健領域領先者,其創建的全民免費醫療服務體系——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因“衛生成本低、健康績效好”為世界各國所稱道。
NHS包含三個層次的服務:由全科醫生提供的初級醫療服務,和由專科醫生在醫院提供的二、三級醫療服務。患者去醫院就診必須獲得全科醫生的推薦,二級醫療服務由政府所有的區綜合性醫院提供,有門診部和住院部,覆蓋專科診療和急癥住院。三級醫療服務則由更高級的區域或跨區域醫院提供,包括諸如癌癥治療、器官移植等更高技術的內容。
雖然會給政府帶去很大的財政壓力,但NHS確實讓英國居民受益了。英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在1981-2008年期間,男性的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6.9年,女性增加了5.1年。
NHS系統使得幾乎所有的英國公民享有免費醫療的服務,而幾乎所有的NHS系統的醫院都會設立private care。醫院設立的這一private care部門由醫院統一管理運營,主要是為滿足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本國患者,或者是國際患者的需求而設。
Private care的收費相對較高,但是卻為經濟條件較好的本國患者和國際患者提供更為舒適的就醫環境、更為便捷的就醫流程、更為人性化的就醫服務等。醫院為這些患者提供一對一的陪同服務人員,使就醫的過程變得輕松舒適快捷,從而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公立醫院制,新藥準入時間短
在一份145個國家的醫療衛生投入占國家GDP比例排名中,中國不足5%排在139位,而英國則接近10%。
英國90%的醫院為公立醫院,收入主要來自政府財政稅收,部分來源于私有資金投入,與接診的患者數量和患者的花費無關。因此,醫院和醫生只需要關注疾病,而不會考慮到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度醫療。
與中國相比,英國的醫學科研開放得多。英國認為醫療更像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再是一個學科,不應該有邊界。英國的醫學研究除了資助病理學、診斷、手術、藥物等之外,還資助如物理研究跟媒體公共教育。
英國每年在醫學研究上的資助規模達幾十億英鎊,折算成人民幣是百億級,新藥的準入時間也較短,約3-6個月。而國外新藥進入中國,往往需要滯后3-5年甚至更長時間。
如適用于難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藥物阿比特龍,是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癥中心Johann de Bono醫生主導的臨床試驗,從2011年5月在N Engl J Med. 發表相關文章,到2011年9月批準上市,只花了4個月的時間;而這一藥物在中國上市的時間,是2016年11月,滯后了英國5年。
3.精英式醫生培養
相比中國醫生的培養過程,英國專科醫生的培訓過程更加漫長和嚴苛,包括5-6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1年初步培訓成為注冊前住院醫師、2-3年專科培訓、4-6年通過注冊專科醫師培訓,方可成為正式的專科醫師。
英國的醫生教育是一種精英式教育。在英國,醫生這一職業是超過政府官員、律師、商人等行業的最受大家尊重和認可的職業。醫生的社會地位高,被最杰出最優秀的學生所鐘愛,因此,整個醫療行業人員的素質非常之高。
英國醫生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雖然年輕醫生很辛苦,但職業前景和可預期收入是比較理想的。以主治醫生為例,年薪達到15萬英鎊,這令月收入不過幾千元的中國同級別醫生無法企及。
4.重視人文關懷
事實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英美等國醫學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患者就醫感受、保護患者個人隱私,患者才能得到良好的就醫體驗。
由于完善的醫療保險+轉診制度,使得絕大多數英國患者的小毛病都消滅在了社區醫院,而大醫院可以專心對付疑難雜癥和重癥。在英國的大醫院就醫,專科醫生一天接診病人總數不超過10幾人,同時還有秘書、醫生助手和護士等提供輔助服務,醫生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交流。
而且,英國對重癥的診療強調多學科協助,多學科醫療團隊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英國醫生還特別善于安慰病人。在英國醫院里,經常可以聽到醫生對病人誠摯地說,“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去幫助您“,“您還有什么疑問嗎?還有什么困難嗎?”這樣的交流方式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安慰是難以估量的。
猜你喜歡:
2.出國用英語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