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綜第一輪復習計劃及策略是什么(2)
高三文綜第一輪復習計劃及策略是什么
高考文綜歷史復習計劃
一、構建歷史知識網絡
歷史課程標準是歷史高考命題的依據。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應將新課程理念與教材相整合,優化過程,突出能力,以主干知識為主線,將教材知識進行重組,以新的視角和新的理念構建新的知識模塊,實現專題復習的有效性。
比如在復習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時,以歷史知識主題為發展線索進行梳理:統治者維護封建制度與革命者反對封建統治專題、思想家的相近類別思想專題、民族獨立專題、資產階級建立資本主制度與無產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專題等等。通過多角度建立小專題進行知識梳理,深化了知識面,構建了點、線、面立體的知識結構。
二、把握歷史高考方向
近幾年歷史高考試題更加注重考查社會的熱點問題,將歷史學科主干知識與時事熱點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歷史試題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歷史學科“學以致用”的功用。學生在平時的復習中一定要將專題知識與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提高自己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多角度構建歷史體系
要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對生產關系的調整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整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用聯系發展的觀點把握歷史問題,如對“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進”,學習時應立足當今社會,密切聯系現實,把握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
高考文綜地理復習計劃
一.認真做高考地理標準卷
高考地理標準卷要求以歷年高考真題或者一模二模題為主,而且答案要詳細。做題要掐好時間,大概50分鐘。然后對照答案給自己評分。最關鍵的是要一道題一道題地分析考點,并一一列出來,自己最后就會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點,什么是出題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題人的高度,來研讀高考試題。通過錯題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對應到章節考點仔細研究理解,爭取有大的突破。大題要看自己的答案要點是否齊全,答題語言是否通順,是否符合地理語言。
二.細化系統知識、形成網絡、夯實雙基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較強,建議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復習方法。①運用圖形知
識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②精學精煉,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③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①以現實問題作為切入點,統領人文地理知識;②結合區域特征,善于進行對比分析;③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展;④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農業、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
三.對知識進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
②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③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④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⑤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由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⑥歸納知識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歸納,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四.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①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讀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②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