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全文內容(2)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全文內容
四、發展政策與措施
中國政府積極制定實施發展航天事業的政策與措施,提供有力政策保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航天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國家航天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履行政府相應的管理職責。
(一)科學部署各項航天活動
優先安排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積極支持空間探索和空間科學研究,持續提升進入和利用空間能力,不斷增強空間安全保障能力。
(二)大幅提升航天創新能力
實施一批航天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項目,推動航天科技跨越發展,帶動國家科技整體躍升。
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的航天協同創新體系,構建航天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創新聯盟,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
推動建設航天領域研究基地(平臺),超前部署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幅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國家科技創新高地。
加強航天技術二次開發,推動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輻射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三)全面推動航天工業能力轉型升級
構建基于系統集成商、專業承包商、市場供應商和公共服務機構,根植于國民經濟、融合開放的航天科研生產組織體系。
實施強基工程,突破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先進工藝等基礎瓶頸,強化標準、計量等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實現航天工業能力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四)加快發展衛星應用產業
完善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政策,健全國家標準與質量體系,建立健全衛星數據共享等配套機制,完善衛星數據和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衛星數據和資源共享共用,形成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提升衛星應用整體效益。
培育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和應用市場,完善衛星應用產業鏈。加強衛星融合應用技術開發,推動衛星應用與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五)著力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以航天法立法為核心的法制航天建設,研究制定空間數據與應用管理條例、宇航產品與技術出口管理條例等法規,完善航天發射項目許可管理、空間物體登記管理、科研生產許可管理等法規,依法指導和規范各類航天活動,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加強國際空間法研究,積極參與外空國際規則制定。
(六)健全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體系
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范圍,優化政府投資安排方式,規范政府投資管理,保持政府對航天活動經費支持的持續穩定。
進一步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航天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購買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
(七)加快建設高水平航天人才隊伍
完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等機制,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國際合作專業人才,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航天人才隊伍。
(八)大力開展航天科普教育
積極組織開展“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并充分利用“世界空間周”“全國科技活動周”等平臺,大力開展航天科普教育,普及航天知識,宣傳航天文化,弘揚航天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航天事業。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政府認為,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及其天體是世界各國都享有的平等權利。世界各國開展外空活動,應有助于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有助于人類的和平與安全、生存與發展。
國際空間合作應遵循聯合國《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及《關于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需要的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則。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一)基本政策
中國政府在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支持在聯合國系統內開展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
——支持政府間、非政府間空間組織為促進航天事業發展所開展的各項活動。
——加強基于共同目標、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雙邊和多邊合作。
——支持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在區域性空間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重視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開展空間合作。
——鼓勵和支持國內科研機構、工業企業、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在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二)2011年以來的主要活動
2011年以來,中國與29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43項空間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參與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推進國際空間商業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1.雙邊合作
——中國與俄羅斯在定期會晤委員會航天合作分委會機制下,簽署《2013-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積極推動在深空探測、載人航天、對地觀測、衛星導航、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合作。
——中國與歐洲空間局在中歐航天合作聯合委員會機制下,簽署《2015-2020年中歐航天合作大綱》,明確在深空探測、空間科學、對地觀測、測控服務、空間碎片、教育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啟動實施“太陽風與磁層相互作用全景式成像衛星”。圓滿完成“龍計劃”第三期科技合作。
——中國與巴西在中巴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航天分委會機制下,持續開展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合作,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04星,簽署中巴地球資源04A星聯合研制補充協定以及遙感衛星數據與應用合作協定,保持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的連續性。在南非、新加坡升級改造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接收站,擴大該衛星數據在區域和全球范圍的應用,積極推進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建設。
——中國與法國在中法航天合作聯委會機制下,持續推進中法天文、中法海洋等衛星工程合作項目,簽署關于空間與氣候變化的合作意向書,推動空間技術應用于全球氣候變化治理。
——中國與意大利成立中意航天合作聯合委員會,穩步推進中意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研制。
——中國與英國持續推進中英空間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建設,加強航天科技人才交流,啟動中英遙感應用合作研究。
——中國與德國推動兩國航天企業間對話,加強兩國在航天高端制造領域的合作。
——中國與荷蘭簽署空間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農業、水資源、大氣環境等領域遙感應用合作,明確在“嫦娥四號”任務實施中搭載荷方有效載荷。
——中國與美國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開展民用航天對話,明確在空間碎片、空間天氣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
——中國與阿爾及利亞、阿根廷、比利時、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國簽署航天合作協定,建立雙邊航天合作機制,明確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教育培訓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
2.多邊合作
——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及其科技小組委員會、法律小組委員會的各項活動,積極參與外空活動長期可持續性等國際空間規則磋商,簽署《中國國家航天局與聯合國對地觀測數據和技術支持諒解備忘錄》,積極推動中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在聯合國平臺上的共享與合作。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災害管理與應急響應天基信息平臺北京辦公室開展相關工作。聯合國在北京設立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促進國際空間領域的人才培養。
——中國在亞太空間組織合作框架下,積極參與推動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聯合多任務小衛星星座項目,成功舉辦以“‘一帶一路’助力亞太地區空間能力建設”為主題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并發表北京宣言。
——中國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國航天機構共同發起并積極推動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
——啟動實施中國-東盟衛星信息海上應用中心、瀾滄江-湄公河空間信息交流中心建設等項目。
——中國積極參與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空間與重大災害憲章、地球觀測組織等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各項活動。成功舉辦第31屆空間與重大災害憲章理事會、第32屆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等國際會議。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活動,成功舉辦第7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大會,積極推動北斗系統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與互操作,推廣普及衛星導航技術,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衛星導航應用合作。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國際宇航科學院、國際空間法學會等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學術機構的各項活動,成功舉辦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2014年聯合國/中國/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空間法研討會、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等國際會議。在聯合國空間應用項目框架下成功舉辦首屆載人航天技術研討會。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防災減災國際事務協調,通過聯合國災害管理與應急反應天基信息平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理事會、空間與重大災害憲章等機制,為國際重大災害救援工作提供了衛星數據支持和技術服務。
3.商業活動
中國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空間領域國際商業活動,完成尼日利亞通信衛星、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玻利維亞通信衛星、老撾一號通信衛星、白俄羅斯一號通信衛星等衛星出口和在軌交付,為土耳其藍突厥2號地球觀測衛星提供商業發射服務,成功搭載發射厄瓜多爾、阿根廷、波蘭、盧森堡等國的小衛星,積極開展空間信息商業服務。
(三)未來五年重點合作領域
未來五年,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在以下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包括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研制,地面和應用系統建設,應用產品開發等。
——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建設。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聯合多任務小衛星星座和大學生小衛星項目建設。
——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測工程與技術合作。
——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建設及應用。
——空間科學衛星、遙感衛星、有效載荷等工程研制。
——數據接收站、通信關口站等地面基礎設施建設。
——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應用。
——空間科學探索研究。
——航天發射及搭載服務。
——航天測控支持。
——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減緩及防護。
——空間天氣領域合作。
——衛星整星、衛星及運載火箭分系統、零部件、電子元器件、地面設施設備等產品進出口和技術合作。
——空間法律、空間政策、航天標準研究。
——航天領域人員交流與培訓等。
結束語
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航天事業發展,航天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不懈的追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加快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積極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使航天活動成果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服務和增進人類福祉,同各國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
猜你喜歡:
3.中國航天員全名單
5.關于航天的科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