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首飛搭載什么_有沒有重量限制
長征五號首飛搭載什么_有沒有重量限制
2016年11月3日,中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圓滿成功!長征五號成功發射,那么長征五號首飛運載了什么?長征五號首飛載荷多少?一起來看看長征五號首發搭載物是什么,重量有多少吧。
長征五號首飛
長征五號首飛搭載什么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于九月上旬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
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采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
長征七號和長征五號共用了一個鐵軌。長征五號走的是一個直線,長征七號要走一個拐彎。長征七號垂直轉運的難度要比長征五號大一點。
長征五號首飛
長征五號火箭首飛 搭載嫦娥五號進行探月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由于其體形偏大,綽號為“胖五”。
其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統,對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標志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據了解,長征五號計劃于11月上旬擇機發射。
歷時三小時 “胖五”就位
據了解,當日發射場的溫度是33℃,風力小,風速2米/秒,基本算是無風,天氣很好,對于垂直轉運工作很有利。垂直轉運要保持火箭的整體一致,在兩千多米的無縫鋼軌,火箭可平穩移動。
28日上午10時許,研制人員步行相送長征五號火箭緩慢垂直移動,如同父親陪著女兒出嫁的感覺,行走緩慢不舍。轉運工作進入到了最后關鍵階段,工作人員舉了一個印有“成功”的紅色旗幟。隨后長征五號進行了短暫的休整后繼續向塔架前行,完成它最后幾百米的行進。現場工作人員共同喊著“長五必勝”,提前慶祝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于9月上旬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它采用全新設計的箭體結構、動力、電氣和發射支持系統,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
將搭載嫦娥五號進行探月
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譚永華表示,“長五”動力系統由芯一級、芯二級和四個助推器共同組成。芯一級主要由箭體結構、增壓輸送、測量、控制、伺服等系統組成,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態氧和液態氫作為推進劑。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長征五號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里程碑和重要標志,將承擔后續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等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發射任務。
“探月三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難度最大、最復雜的工程,要實現月面采樣返回,全面完成探月工程繞月、落月、返回地球的總目標。目前,嫦娥五號任務正處于緊張的產品研制、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階段,計劃2017年前后在海南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執行發射。”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表示。
長征五號首飛
長征五號運載能力從8噸提高到25噸
長征五號火箭能夠將25噸載荷——大約16輛轎車的重量——送入近地軌道。
與之相比,美國土星五號火箭的設計運載能力是,將大約154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土星五號火箭1969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20時43分,中國這枚火箭在最近建成、位于熱帶島嶼海南島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報道稱,由于重量太大、無法通過鐵路運輸,這枚火箭的各個組成部分是通過船只運至該島的。
未來,將由長征五號火箭執行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以及探月和探測火星任務。
北京認為,由軍方實施的太空計劃象征著該國的進步,標志著該國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國的首臺月球車于2013年底發射,盡管受到機械故障困擾,但它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壽命。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國迄今只是在重復美國和蘇聯數十年前的活動。
報道稱,除了建設一個空間站,中國還打算最終讓中國公民踏上月球表面。
中國4月宣布,計劃在2020年左右讓一個航天器進入火星軌道飛行,然后登陸并派出一臺火星車探測火星表面。
中國9月發射了它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
據臺灣“中央社”11月3日報道,中國大陸推力、運載能力及體積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當日晚8時43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
綜合大陸媒體報道,長征五號擔負大陸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及火星探測工程等大型負載,以及遠距太空探測的發射任務。
報道指出,長征五號全高57米,重800噸,直徑更從以往的3.35米擴大到5米,是大陸體積最大的火箭,也因此使這型火箭進入太空的運載能力,從8噸提高到25噸。
大陸官方宣稱,長征五號研制計劃自2006年開始,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雖然仍屬長征系列火箭,但擁有超過90%的全新技術。
其中,長征五號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燃料,與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長征五號首發成功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亮相!
隨著中國全新重型火箭長征五號首發成功,我國在海南建設的新一代航天發射場也正式命名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第一座綠色生態環保、完全對外開放的現代化新型航天發射場,將開啟我國發射大推力運載火箭的新征程。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2009年9月開工建設,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占地16000余畝,按照新的測試發射模式,建有長征5號和長征7號兩型運載火箭發射工位、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和水平轉載測試廠房,航天器總裝測試廠房、航天器加注扣罩廠房、指揮控制中心等,是一座發射能力強、運載效率高、射向范圍寬、安全可靠、生態環保、利于國際合作、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新型航天發射場。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蘊含多項技術創新。面對高溫高濕高鹽霧、強降雨強臺風強雷暴等沿海氣候條件,采用綜合控制與防護技術,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風、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術難題,實現了復雜自然條件下重大工程建設的突破;全面采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污染新型推進劑,集約化設計兩型火箭垂直轉運軌道,實現了生態型環保型發射場建設的突破;采用“新三垂一遠”測試發射模式,攻克了新型運載火箭推進劑貯運、加注、控制等技術難關,實現了大推力火箭發射能力的突破;運用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件開發平臺、一體化試驗任務組織指揮平臺和自動化運行測試的發射場運行管理系統,實現了組織指揮一體化、操作使用遠程化、信息管理網絡化和技術保障智能化;多彈道窄窗口發射、零秒脫落和線性分離等技術的應用,極大滿足了發射需求,有效提高了發射可靠性。
與酒泉、太原、西昌等內陸發射場相比,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具有更加靠近赤道、三面臨海、射向范圍寬等突出優勢。
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形成了我國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使我國航天發射場整體布局更為合理、體系更為完善;將我國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提升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提升到14噸,進一步縮小了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推動了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跨越發展;基本滿足國內外的衛星發射各種軌道要求,可發射的航天器種類多,進一步提高了商業發射競爭能力,促進了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
明年上半年,這里將發射“天舟”貨運飛船,未來我國的探月工程三期飛行器、現代化空間站等都也將在這里發射升空。
長征五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