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全文內容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全文內容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昨天公布。在未來20-30年間,該規劃是引領上海城市創新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空間資源配置的戰略藍圖、政策平臺和行動綱領。下面小編整理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全文內容,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全文 上海2040城市規劃綱要
本次規劃范圍為上海市轄區835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6833平方公里)。該草案從昨起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公示,時間為8月22日至9月21日。
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
本次規劃明確,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與文化大都市。
上海的城市目標愿景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本次規劃在堅守“建設用地、人口規模、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發展底線要求下,上海將引導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長型向內生發展型轉變。以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城市空間立體、復合、可持續利用;建立空間留白和動態維護機制,探索具有彈性和韌性的城市結構。建設用地供應
未來上海還有多少土地可以用來開發建設?規劃明確,實現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和功能適度混合,提升土地利用績效。根據要求,至2040年,全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刂圃?200平方公里以內。
除了新增建設用地,未來上海將“以存量用地更新滿足城市發展的空間需求。”
規劃還提到,“進行戰略空間留白,為未來重大事件、重大功能項目預留空間,加強對留白空間的規劃引導。”
區域文化網絡
聯合環太湖古鎮群,打造世界級水鄉古鎮文化休閑區和生態旅游度假區,并探索古鎮聯動開發和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策略,促進江南文化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再塑和創新。
空間布局
形成“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市域總體空間結構。其中,“一主、兩軸、四翼”是指以中心城為主體,沿黃浦江、延安路-世紀大道兩條發展軸引導核心功能集聚,并強化寶山、虹橋、閔行、川沙4個主城片區的支撐,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區。
市域城鄉規劃體系
形成“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的市域城鄉規劃體系。
其中,主城區包括中心城和主城片區,作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載區。中心城是指外環線區域以內,范圍面積約663平方公里,規劃常住人口規模約1100萬。強化沿黃浦江、延安路-世紀大道“十字型”功能軸線,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空間品質。主城片區是指寶山、閔行、虹橋、川沙4個主城片區,范圍面積約為474平方公里,將強化軌道交通支撐。
新城是指出重點建設嘉定、松江、青浦、南橋、南匯等新城,培育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新市鎮包括核心鎮、中心鎮、中心城周邊鎮、一般鎮四類。其中核心鎮主要指金山濱海地區、崇明城橋地區的城鎮。
公共活動中心
構建“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中央活動區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豫園、不夜城、世博-前灘-徐匯濱江地區、衡山路-復興路地區、蘇河灣、楊浦濱江(楊浦大橋以南)等區域。
城市副中心包括提升江灣-五角場、真如、花木-龍陽路3個主城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橋、張江2個主城副中心。在寶山、虹橋、閔行、川沙4個主城片區內分別設置主城副中心。
公共交通
中心城確立公共交通在機動車出行中的主導地位,到2040年,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重達到50%以上,綠色交通出行比重達到85%。加密北部、東部地區以及沿黃浦江的軌道交通網絡。至2040年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密度提高到1.1公里/平方公里,軌交站點600米覆蓋率達到60%以上。
改善居住
對于就業崗位集聚的區域,鼓勵存量住房改造、企業投資建設、政府回購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租賃住房比例??刂菩略鲎≌玫匾幠#岣咝略鲎》恐行√仔捅壤?。
主城片區
規劃寶山、虹橋、閔行和川沙四大主城片區。
其中虹橋片區東至外環高速公路,南至滬渝高速公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北至京滬高速公路的虹橋商務區范圍,面積86平方公里。將增加南北向軌交線路,同時針對創新型人才重點增加租賃性住房的規模,租賃住房比重約50%。
公共服務設施
至2040年,全市每十萬人擁有8-10個美術館以及畫廊、2個以上各類博物館和5個以上大中型圖書館。全市專業足球場數不少于5個。每個新城至少有1處三甲綜合醫院、1處三級??漆t院、1所大學。
鐵路客貨樞紐布局
在保留虹橋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礎上,新增國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東站,作為4個主要鐵路客站,形成“四主多輔”的鐵路客運樞紐布局。
道路交通
主城區在中心城“三環十射一橫十字”快速路網基礎上,規劃控制南北向通道。人口規模達到50萬以上的城鎮圈宜構建快速路系統。
住房供應體系
增加新城、核心鎮和中心鎮住宅用地的供應規模。
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完善“購租并舉”策略,多渠道增加租賃性住房,完善住房租賃管理制度。增改并舉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應。
鼓勵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的人才公寓和國際化社區。
城市公園體系
建設以國家公園、區域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和社區公園為主體的城鄉公園體系。到2040年,人均公共綠地力爭達到15平方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