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新聞資訊>學習資訊>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基礎軟件的影響發展

    時間: 小花821 分享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這是對我國未來5年科技創新的系統謀劃和前瞻布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對于提升國家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發展新經濟,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基礎軟件的影響發展是什么?下面小編帶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解讀。一起看看吧。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基礎軟件的影響發展

      解讀:“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并部署制定科技創新規劃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全局位置。“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7月20日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將按會議精神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向社會發布。

      這個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22個國家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細化落實。規劃確立了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的總目標。它提出了12項指標,包括國家創新能力要從現在的18名提升到第15名。

      第15名是什么概念?就是進入全球公認的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們現在還不是,我們現在在第18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現在的55%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現在的15.6%提高到20%,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是不是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規劃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從創新主體、創新基地、創新空間、創新網絡、創新治理、創新環境六個方面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要求。而且從構建國家發展的先發優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加強科普工作等六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

      我國“十二五”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科技發展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為支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全社會的研發投入約14000億,占GDP的比重是2.10%,其中企業投入占77%。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上升到了第二位。在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大批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成就,比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尤其是超級計算,我們有一個新的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太湖神威,在以前的天河2號六連冠以后,再次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這個計算機全部采用的國產CPU。此外,還有載人深潛、量子通訊、鐵基超導、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等一系列重大基礎性前沿成就,建成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高端制造業突破了集成電路高端制造裝備、高端控制設備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在科技發展實踐中培養、鍛煉了一批攻堅克難的國際級的科技人才隊伍,成長起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現在我們有很多創新型企業在國際上開始嶄露頭角。在我們國家重大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帶動下,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高難度油氣田的技術逐漸成熟,而且已經開始向國外出口。國家科技體制這兩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向全面縱深推進,一些制約科技和經濟結合、制約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制約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體制機制弊端開始得到革除。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各類眾創空間現在有2千多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年輕創業者,全社會的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第18位,是全球唯一一個多年來持續上升的國家。我們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與豐富完備的產業體系、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移動互聯時代創新效率提升相結合,形成了特有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經濟社會發展與科技創新的依存度越來越高。

      我們也要看到,科技創新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原始創新能力還需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領軍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還比較缺乏,產學研用通道還不順暢,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努力加以解決。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的主要特點

      一是彰顯時代特點。能體現科技和經濟結合、體現支撐國家由大到強轉變的創新規劃。

      二是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重大科技項目、國家實驗室、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作為規劃的重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包括“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網絡強國、海洋強國戰略等。

      三是改革和發展并重。既強調發展方面任務部署,也有改革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是突出了宏觀布局。作為國家層面的科技規劃,涵蓋重點行業、主要部門和重點區域。

      五是力爭做深做細做實。規劃設立了很多任務專欄,更具可操作性、可落實性。

      規劃編制貫徹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思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力爭編制一個高起點的規劃。重點把握四個方面:

      一是遠近結合。一方面,大力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加快構建十大產業技術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面向國家長遠戰略需求,布局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我們稱做6+9。這都是一些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項目,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腦科學等,既是我們國家戰略需要,也是國際科學發展前沿熱點。這些面向2030的重大項目,與已經部署實施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共同形成梯次接續的重大任務研發布局。

      二是軟硬兼施。一方面,強調大力發展基礎研究,特別是加強自由探索的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加強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設施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

      三是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既強調創新驅動發展,也強調改革驅動創新。我們力爭在關系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加強部署,同時也圍繞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企業主體地位、高效研發體系、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機制體系等方面進行部署,力爭在制約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上有新的突破。

      四是內外貫通。我們強調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自主可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又強調堅持以全球視野來謀劃創新,積極主動地融入布局全球網絡,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促進國內國外創新資源的雙向流動,全方位提高我們國家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

      規劃對科技金融支持專門作出部署

      “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對科技金融有專門一章進行部署。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要提高研發能力,增強技術開發能力,也十分需要金融支持。比如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科技部和財政部已經共同啟動該項工作,同時吸引優秀創業投資管理團隊聯合設立子基金;發展支持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當前我們的中小企業融資貴也是一個問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因為融資渠道主要是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渠道少,所以成本高。要讓科技型創新企業通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獲得資金支持。

      我國“十二五”科技發展的新特點

      本世紀初,我們基本上是全面跟蹤狀態,“十二五”的科技發展表現了一些新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三跑”并存。我們組織了8000多位科學家對我國技術發展狀況進行了一次評估,在13個重要技術領域的1350項技術中,有17%我們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有31%是并行水平,有52%是跟蹤的。由原來的全面跟蹤到現在“三跑”并存,這是個巨大轉變。現在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14000億,大概相當于2000多億美金,美國是4000多億美金,2015年我們用的錢是美國的一半;而從累計投入來看,過去十年我們用的錢只有美國的1/6。我們的科研績效國際上也是充分肯定的。

      第二個特點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說明我們的創新自信增強了。我國研發投入在全球的占比,2000年時只有1.7%,到了2014年,我們占了14.4%。國際合作論文占我們國家發表論文的25%,我們的國際科技合作水平提升很快。很多創新型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還有一些企業在美國的大學設立研究項目,在美國的大學開設自己那個企業的課,比如中車在美國一個州立大學開了“高鐵概論”課。我們科技創新能力的進步深刻改變了全球創新版圖,也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產業分工和經濟格局。

      第三個特點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與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產業體系相結合,形成了我國特殊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我們企業的研發投入一直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70%,這表明我們企業獲利的途徑發生了變化,原來靠低成本勞動力、投入資源獲利,現在靠研發、靠科技來賺錢,也表明我們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途徑發生了變化,打開了我們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通道。

      通過科技創新,我們提升了引領能力,也增加了有效需求,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向高級化演進,比如我們的高速鐵路、4G、核能、水電裝備、特高壓輸變電、高難度油氣田、長距離的燃氣運輸技術,這些技術和產品在經歷了國內市場考驗后都具備了國際競爭力,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企業的裝備制造能力都提升得很快,涌現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規劃的一個重點

      基礎研究是科技規劃的一個重點,也是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薄弱環節。這次科技創新大會上,特別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提高獨創獨有能力。也要求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短板。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不一樣,需要長期積累,需要人才,需要學科建設,需要持續努力。本身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不長,建國之初走的是非對稱、差異化的發展道路,需求導向,什么需求最緊迫就發展什么。隨著我們的國力不斷增強,我們開始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基礎研究。

      第一,我國基礎研究的問題,一方面是底子比較薄弱,另一方面,基礎研究的研發投入比重一直比較低。我國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長期保持在5%左右,與國外10%以上的水平相差甚遠。尤其是企業基礎研究投入比較少,而國外的大企業,很多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巨大。當然,現在我們發現,中國的很多創新型企業也開始搞基礎研究了。在領跑階段的時候,需要自行判斷方向,否則就要增加探索的成本,這時基礎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第二,在長期持續的積累下,很多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有大幅提高,但是距離核心關鍵技術完全不用進口,還有較大差距。一方面,在國際產業分工全球化布局的今天,即使是美國、歐洲,產業發展也不能百分之百依賴本國生產,都是全球化生產的。我們國家目前也一樣,我們進口了很多高技術,同時也出口了很多高技術。另一方面,產業發展重在集成創新。我們進口高端產品比較多的原因,不是我們做不出來單項產品,而是我們的系統能力達不到。下一步,我們關鍵是要提升產業創新系統能力,不局限于突破單項技術和單項產品,我們要的追趕是一種全方位能力的追趕,而不光是一項技術或一件產品的追趕。

      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專項遠近結合梯次接續

      2006年部署的16個重大專項涉及到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能源環境、生物健康和太空開發等領域。我們新部署的15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也大致是在這些領域。重大專項到2020年就結束了,這些領域的研發還存在一個延續的問題。15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是面向2030年的,在論證過程中我們有一個指導思想,就是這兩類項目要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格局,比如在電子信息領域,我們有3個重大專項,第一個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第二是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是新一代無限寬帶移動通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這和傳統的信息技術是不一樣的,非常前沿;我們部署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和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還有大數據,比較一下內容就可以看出部署非常超前。

      在先進制造領域有兩個重大專項,一個是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第二個是大飛機,這個成就有目共睹,產品已經應用和列裝。同樣在這個領域,我們將新部署三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第一個是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第二個是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第三個是重點新材料。

      在能源環境領域,過去部署了大型油氣田、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還有水體污染治理幾個重大專項。現在將部署智能電網、煤炭清潔利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這些項目不是狗熊掰棒子,弄完就完了,而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原有的研發成果一定會在以后的研發項目中起到極大的基礎性作用。

      重大專項滿足了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

      重大專項的研發成果極大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具體組織的過程中一些具體項目可能存在研發分散的問題,現在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要求,我們正在對16個重大專項進行聚焦,就是聚焦目標,集中力量研發重大技術、重大產品,形成重大能力,把目標和資源聚焦到這上面來,以此來提高我們的研發效率。

      正在進行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將來我們實施的15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也要通過統一的科技計劃管理平臺進行全鏈條設計,一體化部署。這些項目都是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應用推廣的創新鏈上下游統籌來部署。過去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項目是分開部署的,中間不搭界,現在搭界了,資金、人力都統籌起來使用了,能夠保證創新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從制度設計上來保證我們的資源能夠配置到最好的位置,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從根本上提高研發效率,從制度上解決分散、封閉、互不通氣的問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國家實驗室是非常有遠見的重大決策

      關于國家實驗室,多次講過,要在重大的創新領域組建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重大決策。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家實驗室已經成為主要發達國家搶占科技,乃至經濟和國家安全制高點的重要載體。按照的要求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現在正在組織力量對國家實驗室進行研究、設計和論證,主要是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我們現在是要明確其功能定位和治理架構,把國家實驗室建成一個平臺型、引領型、突破型、一體化的綜合性大型研究基地。在設計完成以后,再選擇一些重大領域進行布局,現在還處于研究、設計和論證階段。

      全鏈條設計原始創新到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通道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科技項目計劃管理改革,這個改革涉及到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技術研究,計劃管理改革主要的架構是一個平臺、三根支柱。一個平臺是部際聯席會議的平臺,我們國家涉及到科技工作的一些部委,都在這個平臺上,共同來謀劃我們的研發計劃。三根支柱是專業機構,過去是政府管項目,以后政府不具體管項目,專業機構管項目。第二個是我們有一個監督機制,保證在研發的過程中隨時隨地的從設計到最后實施都有一套監督體系。第三個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就是成立了咨評委,由我們國家最有名的專家組成,在這個層面上討論、審議我們項目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是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否符合國際科技發展的方向,體制上是這樣解決問題。

      從原始創新到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通道,我們是全鏈條設計,一個研發計劃凝練以后,一定要有在最上游的基礎研究,中游的技術創新,下游的技術推廣和產業化,形成全鏈條在一個研發計劃中,過去都分割在不同的研發計劃中,比如農業有一個降耗減施,降低肥料和農藥,上游的基礎研究到中游的技術推廣,到下游的產業化,這么一整套都設計在一個項目中。把搞基礎研究最強的人、搞成果轉化最強的人和企業都集中在這一個項目計劃中,這樣的話哪一個項目完不成都會影響到整個研發計劃的進展,在一個項目中就把它打通了。

      引導眾創空間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眾創空間和大眾創業數量發展很快,要和中國人相比,和中國科技人員相比,和每年700多萬大學畢業生相比,我覺得不算多。我們有很多畢業的學生,很多的年輕人有創新創業的熱情,現在只有2300多個眾創空間,當然地方也有一些眾創空間,我們的眾創空間是從哪里來的?廢棄的廠房,還有賣不掉的房地產,還有一些好的地方,賓館沒有人住了,地方政府補貼,把賓館拿出來開眾創空間,吸引大學生創業。我們通過政府投入的方式來降低社會創業的成本,他要付水電費、房租費的比例就低了,通過這個方面來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現在眾創空間基本是綜合性的,搞這個行當和搞那個行當的都可以來,我們現在是依靠大院大所,大的企業,讓他來參與建設眾創空間,把他的科研人員作為導師引到眾創空間去。專業化的眾創空間對于形成實體經濟將來有非常大的好處,比如寧波材料所、西安光機所,都是依靠大院大所來發展眾創空間,這樣將來使他的眾創的成果很快轉化為實體經濟,方向就是發展專業化的眾創空間,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構筑國家先發優勢

      先發優勢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基礎研究要超前,第二是重點領域要有大的技術突破。有了技術優勢,才有先發優勢,才能搶占價值鏈的中高端。有這兩個方面的突破,再加上創新基礎能力,就是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方面,才能支撐我們的先發優勢。

      在深空方面,我們國家有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站,在此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我們還在考慮啟動火星探測的問題。此外在這次重大項目中,我們還在考慮空間開發利用全方面的問題,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我們都有一個系統的考慮。要繼續實施現有的探月工程,還要部署啟動首次火星探測,推進深空探測。在深海方面,要啟動深海空間站建設,加強深海探測、深海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

      在深海方面,大家對“蛟龍號”都比較了解。這次“十二五”成就展上,展出了一系列的海洋裝備、海洋鉆井平臺,大家可以看到我國海洋領域已經有了快速的發展。下一步,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予以重點突破。其中,一個重點部署的任務就是深海空間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除此之外,海洋重點裝備研制、深海裝備開發、深海傳感網絡開發也是我們要加強研究的重點。

      在深地方面,要加強地球深部探測、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深部礦產勘探等方面。不光是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在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內容。我們對地質的了解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淺層一點關乎到城市開發中地下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深層關乎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和能源開發利用,所以這項工作對于國家資源開發、城鎮化建設都非常重要。

      在深藍方面,指的是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現在我們的超級計算機在國際上已經領先,但是現代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與維護問題,也是當前網絡時代大家關心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這次15個重大項目部署的重要內容。虛擬空間的安全對于國家權益十分重要。要繼續部署超級計算機,形成能力,還要啟動量子計算機研發。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猜你喜歡:

    1.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學習心得體會

    2.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全文內容 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

    12915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 双女车车好快的车车有点污| china同性基友gay勾外卖| 最近在线中文字幕影院网|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女性高爱潮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国产凸凹视频一区二区| 91制片厂在线播放|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黄网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爽好大快深点一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自拍偷拍校园春色| 把胡萝卜立着自己坐上去|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视频|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玩弄CHINESE丰满人妻VIDEOS| 国产亚洲女在线精品| 884hutv四虎永久7777|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巨胸狂喷奶水视频www网站免费| 好紧好爽欲yy18p|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欧美黑人乱大交| 免费高清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