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互聯網思維的五大原則
代商業社會已經深深的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和改造。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互聯網思維的五大原則,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五大原則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原則1
專注:畢其功于一役,做到極致
傳統工業時代各類資源處于稀缺狀態,專注并非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在互聯網時代,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極大豐富,若是無法在某一個點上脫穎而出,就注定無法給用戶留下印象。
專注并非簡單指企業要專注于辦公軟件、房地產、營銷等某一個市場領域,而是要更加聚焦,找到該領域突出的用戶痛點,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其中尋求突破,其他方面則可以不求最好,甚至不做。京東一直在砸重金自建物流體系,它所能提供的優質配送服務體驗就是那個極為有力的點。前一陣京東推出了以配送快為賣點的系列漫畫廣告,雖然不無夸張,但天貓對此束手無策。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時刻面臨巨頭威脅,只有專注才有可能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深入,建立起競爭壁壘。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原則2
無界:專業與人文,理性與感性的交匯
無界也可以稱作“跨界”,要突破傳統工業時代那套講究精準、嚴密、控制的思維模式,尋找到專業與人文、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交叉點。
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一種感性主導的思維模式。互聯網由無數節點連接構成,其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十分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傳統邏輯思維向互聯網思維的轉變,意味著從線性到混沌、從因果到相關的轉變,更加依賴經驗、直覺,而非理性的計算。
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需要將兩種思維模式打通融合,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功能需求與情感需求。在產品研發、制造等階段,仍需要嚴謹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但從把握用戶痛點的角度,又必須借助感性的力量洞察人性。張小龍曾說,產品經理要成為一個文藝青年。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原則3
精益:迭代推進,臻于完備
精益是指先將核心部分推出,然后基于用戶、市場的需求,分階段迭代推進,最終臻于完備。一切準備就緒后登臺亮相的圣母瑪利亞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微信在推出后1年內迭代開發44次;小米手機每周都有四五十個BUG(漏洞)要修改;51信用卡更是將精益模式做到極致,想法初步成型后,5個人封閉開發15天,第一個版本的產品就已經上線,在此基礎上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從某種意義上說,蘋果手機也只是一個半成品,用戶買回手機后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增加不同的APP,不同人的手機就此“生長”出了不同的個性。
企業的融資也可以采用迭代推進的精益模式。拋開雷軍等明星創業團隊之類的“特例”不談,如果一家初創企業的能力難以一下子被投資人看到,完全可以設置更為精細的階段性融資目標。投資原本就分為天使、VC、PE,A輪、B輪,這說明投資人對項目的認可和對風險的承受也是迭代遞進的,追求“一口吃成個胖子”既不現實,也未必有利于企業發展。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原則4
協作:傳統組織的變形與再造
當下,封閉僵化的傳統組織形式的劣勢日益明顯,以協作為特征的各類實踐不斷涌現,平等、開放、扁平化已成為許多企業內部組織變革的方向。一些互聯網化的公司已沒有前臺,總經理、副總經理之類的職位被取消,創始人制、合伙人制漸漸流行。不少軟件企業的CEO跟大家一起坐在工位上,小米內部發票的報銷流程甚至可以在米聊等工具上完成。等級森嚴的層級體系被打破后,企業內部的溝通成本得以降低,市場反饋更加迅速,員工的積極性也被更好地調動。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跨組織合作也變得更加普遍。杭州有一支由200多輛出租車組成的“微信車隊”,這一由不同公司的出租車司機自發組成的民間組織利用Wi-Fi、智能手機等各類現代化工具,通過微信調度實現了驚人的自我組織、協調與分工,團隊成員的效率和收入顯著提升。社會化協作形式早就存在,但在工業時代多以小規模、短時間為特點,如今這一局限已經得到突破。
對于傳統老企業來說,向互聯網思維轉型艱難但必要;對于新創企業來說,更不妨運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諸多亟待改造的傳統行業。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原則5
媒體化:有愛就有傳播
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產品天然具有媒體屬性,因為它們有兩個特點:一是極致的產品體驗;一是強烈的情感訴求。Roseonly為什么會被傳播?盡管有噱頭,但它的玫瑰花確實是從厄瓜多爾進口的,產品做到了極致。另一方面,在產品及傳播過程中讓用戶感覺“有愛”,這也是企業或產品贏得傳播的關鍵。
企業永遠將麻煩與風險留給自己,才能讓用戶尖叫。喬布斯對蘋果電腦的開機速度一再提出要求,他說電腦的開機速度提升10秒,每年就可以少浪費100個美國人的壽命,其背后就是對用戶的“愛”。傳統返利網站一般要等用戶交易全部完成、毫無問題后再返利給用戶,而淘粉吧則將規則改為,只要用戶付過錢就立即返利。做法一經改變,淘粉吧去年的凈利潤很快上升至3000萬元,躍居返利網站老大,即便會增加一些惡意作弊的人,但整體收益仍然是上升的。
互聯網時代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即口碑傳播,無論微博還是微信,打動用戶后的自愿傳播都是對企業的最佳宣傳。甘其食是杭州知名的包子連鎖店,包子本身其實與巴比饅頭等并無根本區別,雖然它在肉多少克、皮幾個褶、用哪塊腿肉等方面有更為精細的設定,但最根本的優勢在于能激發用戶的情感。無論是當天包子沒賣完會處理掉、12秒內完成交易縮短等候時間,還是為員工提供燒飯阿姨、定制床鋪等細節,都是如此。這一點經口碑傳播被不斷放大后,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就會越來越大,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運用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案例1
玩轉粉絲經濟的《小時代》
同樣讓社交網絡沸騰的一部電影:郭敬明的《小時代》與《爸爸去哪兒》不同的是,《小時代》的口碑并不算好,其在豆瓣上的評分甚至低于5分,但郭敬明、楊冪等一批娛樂名人的效應還是吸引了大批年輕粉絲。
馬海祥博客經過分析發現觀看《小時代》的觀眾平均年齡為20.3歲,這批典型的90后成了《小時代》票房的最大貢獻者,也成為了《小時代》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最大貢獻者。
運用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案例2
玩轉個性定制的“可口可樂”
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亞的營銷動作,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出可口可樂昵稱瓶,昵稱瓶在每瓶可口可樂瓶子上都寫著“分享這瓶可口可樂,與你的_________。”
這些昵稱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帥,鄰家女孩,大咔,純爺們,有為青年,文藝青年,小蘿莉等等。這種昵稱瓶迎合了中國的網絡文化,使廣大網民喜聞樂見,于是幾乎所有喜歡可口可樂的人都開始去尋找專屬于自己的可樂。
運用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案例3
顛覆傳統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由安徽三只松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于2012年強力推出的第一個互聯網森林食品品牌,代表著天然、新鮮以及非過度加工,僅僅上線65天,其銷售在淘寶天貓堅果行業躍居第一名,花茶行業躍居前十名,發展速度之快創造了中國電子商務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2012年天貓雙十一大促中,成立剛剛4個多月的“三只松鼠”當日成交近800萬元,一舉奪得堅果零食類目冠軍寶座,并且成功在約定時間內發完10萬筆訂單,創造了中國互聯網食品歷史突破,2013年1月份單月業績突破2000萬元,輕松躍居堅果行業全網第一。
因為互聯網極大縮短了廠商和消費者的距離與環節,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聯網顧客體驗的第一品牌”,產品體驗是顧客體驗的核心,互聯網的速度可以讓產品更新鮮、更快到達,這就是“三只松鼠”堅持做“互聯網顧客體驗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聯網銷售”的原因。
看了關于互聯網思維的五大原則的人還看了:
3.創業必備五大思維
4.我的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