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思維——架子鼓
打破常規思維其實在生活當中處處可見,意思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簡單點說大家都這么想,你偏偏不這么想?不是有句話叫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嗎?也許這不能以偏概全,但有時候確實是這樣。下面學習啦小編給你介紹一下從架子鼓中學習到的打破常規思維。
架子鼓中的打破常規思維
好比大家的練習方法都來自于鼓譜,因為慣性思維的作怪,大家都這樣,我們也就不會覺得這是錯誤的練習了。可實際上呢,鼓譜是什么?是方法?很顯然不是,它存在的意義有兩個,一個是記錄聲音的響應順序,起到一個記錄作用,另外一個是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不管哪一種,它都不是架子鼓的練習方法,并且從鼓譜上我們也看不出完成方法。對于學習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什么?并不是無窮無盡的譜子,而是一套科學、系統、嚴謹的練習方法,譜子呢,是由我們自己來創造。
再比如拍子的概念,以一拍為單位來進行變化在使用方面實際上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并且在完成上是達不到音樂的流暢度的,因為在我們腦子里想的就是一拍一拍的。我們為什么要在一個真正需要自由的樂器演奏上給自己畫一個圈圈?走出它,比如以一拍半為一個單位,而實際上本不應該有拍子的概念,它最根本的東西(運動)都是一樣的,只是思維方式不同,所以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無論是譜子還是拍子的概念,這種認識實際上已經在慢慢的禁錮了我們的思維,打破它并且摒棄它,真正的從方法的角度出發,相信你可以看到另一片天空。
常規思維
常規思維是指人們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決問題常規思維的基礎是“常規”;常規思維的特征是:“經常按某一規律等從事相關的活動而產生的主觀能動性,影響甚至決定之后從事的其他相關活動。
常規思維、定向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區別和聯系
定向思維是在動力定型驅使下的按照既定方向或程序進行思維的活動過程,與發散思維相對;感性思維是分支認識的協同認知,定義和理解事物存在。三者都存在著主觀的作用力,定向思維小于常規思維,常規思維小于感性思維;因為主觀性,三者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常規思維既可以是定向思維也可以是感性思維,即常規思維可以按照長期形成的既定方向和程序進行,如貓抓老鼠,也可以是因為個人主觀能動性等意識方面形成的思維習慣,如某人沒有根據但卻認為這個問題是正確的。
看過“打破常規思維——架子鼓”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