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腦力開發 > 思維方式 > 抽象思維 > 屬于中國人思維特點

    屬于中國人思維特點

    時間: 佳玲855 分享

    屬于中國人思維特點

      中國人的思維是在對現象充分關注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屬于中國人思維特點,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中國人思維特點

      中國人善于采用整體的、全息的、系統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如中醫是整體療法,頭疼可能醫腳;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構成一個相生相克的整體,對應于人體的肝、腎、脾、心、肺,也是一個系統、整體;中醫認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個人體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點包含整個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論。在中國人眼里,人與大自然、社會也是一個整體,此即天人合一、集體主義的思想基礎。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以直覺、體驗、類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邏輯,感性強,理性弱。我們的古人記錄了哈雷彗星四十來次,但沒人總結它的運行規律,最終讓英國人哈雷獲得了此項發現權;我們早就有類似于血液循環的看法,但沒有上升為理論,最終是英國人哈維奠定了理論基礎。

      中國人反映哲學思考的語言也往往文約義豐,充滿了隨意性、不確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傳統哲學經典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斷匯集,語句之間沒有多少聯系,如《道德經》皆似名言雋語,雖深刻但不系統;《論語》也是往往以寥寥數語闡述哲學觀點,雖簡約但不規范。這與中國哲學的用途有關。它為鑄就有修養的“人”并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為目標,只有簡潔,哲學才能在民間推廣,達到熏陶每個人的目標。

      愛因斯坦說:西方的科學是以邏輯推理和實驗驗證為基礎的,而中國卻不是走這樣的路。的確,有別于西方智慧的邏輯型、思辨型、實證型,中國的智慧是記錄型、描述型的,我們有許多彗星、新星、太陽黑子的記錄,我們有無數的實用技術發明,但常常處于捕捉現象的階段。難怪雨果說:“中國是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

      中國人的思維特征

      維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

      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行為;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也不可能建立起正確的知識體系,更不可能產生科學。概而言之,中國之專制和愚昧,以及今日之種種異端,歸根結底,是由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決定的。

      因此,再說中國人是全世界的異類之前,先要搞清,中國人是如何思考的。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民相比,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和具有科學精神的西方人比較,有什么特點。即:中國人有怎樣的思維特征。

      根據我的思考,中國人的思維特征,可歸結為四點:1,類比;2,聯系;3,大局觀;4,循環論證。不是說,這就是中式思維的全部了。而是,和別人、前人相同的看法,我就不重復了。

      例如,季羨林先生首先提出(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是綜合的,西方人是分析的”。就是一個非常精辟的觀點,已有很多人引用,并加以論述了。本文,就不再引述了,但這不說明我不認同這種觀點,相反,對季老這一發現,我是完全支持的。季老的其他言論,我可不同意,否則,就犯了中國人“聯系”的毛病。

      一.類比

      如果說,思維方式是分析問題、探究真理的工具,那么,中國人最多運用、最得心應手的利器,無疑是類比。類比之多,隨處可見。但,為了嚴謹,本文采用西方的歸納法,來列舉并證實類比是中國人思維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種。

      第一位是孟子。所以如此,一者,因為孟子亞圣的地位;二者,儒學后生認為,孟子善辯,也有人說,孟子像憤青,對當世不滿,愛發牢騷;三者,孟子“證明”的問題,是社會學中最根本的問題,即:性善與性惡。

      孟子道:“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果然,這個“證明”也就作為儒學理論的基石,歷千年而不倒。

      孟子的“證明”毫無根據,本經不住推敲。水性與人性,有何關聯?如孟子的“證明”是成立的,則“人性之惡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惡,水無有不下。……”也成立。如此,人性之善惡,依然是一個懸案,而不是宣判為“性善”的定案。但儒學體系恰恰是建立在“性善”論之上的,“性善”之論證,卻如此草草。“性善”立不住,古往今來的儒學家,苦心經營的儒學大廈,豈不是千瘡百孔的“爛尾樓”嗎?

      聲明:此發現,是從王小波那里,學的。王小波是否第一發現者,沒考證過。

      第二位是莊子。莊子很逍遙,在他看來,最逍遙的莫過于天上的鯤鵬,“大鵬展翅,不知其幾萬里也”,和孫猴子一樣,無法無天,無邊無際。次一等,是水里的魚。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條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和名家惠施在濠水岸邊散步。莊子說:“你看,河里那些鯈魚,舒鰭擺尾,多高興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道:“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魚,本來也不了解魚。”

      孟子是一個人的獨白,莊子和惠施則是兩個人的舞蹈。當然,莊子和惠施之辯,遠比孟子高明。孟子將“人性善”與“水就下”捆在一起,也不論行還是不行。惠施則反駁莊子:你不是魚,怎么能知魚?換言之,人和魚是不可類比的。進一步,類比這種思維方式,是否可用,何處可用,值得研究。

      有一段關于湯武革命的辯論,異常精彩。《漢書儒林傳 轅固生傳》記載:

      轅固,齊人也。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于上前。

      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殺也。”

      固曰:“不然。夫桀紂荒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而)〔為〕何?”

      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貫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南面,非殺而何?”

      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

      譯為白話,如下:

      轅固生是齊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人。山東乃孔孟之鄉、儒學發源地,所以,轅固是儒家一派的。轅固對《詩經》很有研究,漢景帝時期,在朝廷當博士。

      一天,轅固生和黃生,在漢景帝面前,爭論上了。

      黃生說:“商湯和周武,并不是奉什么天命,而是殺害夏桀和商紂的兇手。”

      轅固說:“不對。夏桀和商紂,是有名的暴君,荒淫無度,禍亂天下,壞事做絕,人心失盡。民心皆歸湯武,湯武替天行道,順應民心而殺掉桀紂;人民不用強迫,自動歸順了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為帝王,不是受命是什么?”

      黃生說:“破帽子,也該戴在頭上;新鞋子,也只能穿在腳上——為什么?這是規矩。夏桀和商紂,雖不仁義,可畢竟是帝王;湯武再賢明,也是臣下。現在,人主有過錯,臣下不是幫助他改正錯誤,而是因為他的過錯殺死他,并取代他的位置面南而立,不是殺戮是什么?”

      轅固說:“照你這么說,本朝高祖皇帝取代暴秦,反倒是錯的了。”

      本來,漢景帝在一邊聽著,眼見自己的祖宗高祖劉邦,也被扯上了。只好加進來,發表總結陳詞。漢景帝說:“沒吃過馬肝,不算沒吃過肉;研究學術,不討論湯武革命,不算是笨蛋。”就此打住吧。

      這是類比最為成功的思辨案例之一。也是最早對儒家所倡導的“革命”提出質疑的、頗具創見的思考??上В瑵h景帝之干涉,使之突然死亡,并且,再也沒有繼續下去。本文不關注討論的問題,只關心討論的思辨方式。不難看出,正方與反方,都極為巧妙地運用了類比,或者說“推己及人”、“推人及己”的換位思考方式。

      黃生以帽子和鞋子作比,說明社會秩序之先驗性、規定性和不可動搖。如果動搖,就是頭上穿鞋子、腳上戴帽子,滑稽可笑。至此,轅固生被逼到了死角。不料,轅固生反戈一擊,說:照你這么說,漢武帝倒是弒君篡位的亂臣賊子了?殺了一個回馬槍。這桿槍,不是別的,也是類比。

      “革命”之辯,因漢景帝而終止。有興趣的,可以Step By Step,繼續下去。

      以上,算是第三位。

      下一個,是董仲舒。都知道董仲舒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首創者,實際上,董仲舒還有一個很有新意的想法,借老天爺的勢力來對抗皇權,此謂“天人合一”。當代人,把“天人合一”理解成環保主義,驢唇不對馬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董仲舒的想法是,一方面,把天上的星宿和人間的秩序聯系起來,證明天子是“天上最亮的星一顆”,而且,是恒星。另一方面,也借天象有異來規勸天子,既然你是天上的星星,那么,你的舉止不當,就會引發天象的混亂,比如天狗蝕日、比如五星凌犯、比如流星墜落、比如彗星彌天等等。

      “天人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本文關心的;本文旨在說明,“天人合一”背后的思維方式,是類比。古人認為:人和人構成的社會,與星體以及星體排列而成的天象,有一種嚴格和牢不可破的對應關系。某人,文章寫得好,是文曲星;要在古代,我可能就是文曲星。旁人見了,會另眼相看。某人當了皇帝,是紫微星下凡。

      “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這是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寫的。他繼續寫道:“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斗。”如此,可以這樣設想,就是九天之上,有一個現實社會的克隆版。所謂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天上是人間的翻版,人間是天界的下凡。

      人間和天界之間的對應,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人間的風吹草動,都能從星象上看出來。反之,天界的異動,也一定是人世有了非分之舉。要想天象正規,人們必須有所作為。

      《后漢書·嚴光傳》記了一個故事:劉秀當了皇帝,把少年同伴嚴子陵接到宮里,談了一天。晚上,留嚴子陵同榻而眠。嚴子陵熟睡之后,把一只腳搭到劉秀肚子上。第二天,掌管天文的太史官上奏,說:昨夜客星犯御座甚急。光武帝笑著說:我和嚴子陵睡在一張床上,罷了。

      漢光武帝和嚴子陵,是兩個星座;兩個星座之間的聯系,是一只腳搭在另一個星座的肚子上。漢光武帝坐鎮紫苑,星光燦爛;嚴子陵在皇帝肚子上動作,正應了客星凌犯。

      李約瑟說:“天文與歷法一直是正統的儒家之學。”不過,這種學術,并不是要觀察星系和宇宙,也不是關注時間和空間,而是,以簡單的類比思維,由天變推演人事。 “日變修德,月變省刑,星變和。凡天變,過度乃占。國君強大,有德者昌。羽小,飾詐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無之。”

      “天人合一”所反映之類比思維,并不是董仲舒一個人的,也不是只在漢代。秦漢隋唐,兩宋明清,以儒學為看家學問的士大夫階層,已將類比固化為一種既定的思維模式。士大夫階級關于自然、社會、人倫道德和制度法律的思考和判斷,無處不顯現著“類比”的影子。

      沿襲這一思維模式的下一個大人物是朱熹。朱熹的“理論”并無高明之處,思維模式也是類比。只是,朱熹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理。這個“理”,不是人世的,而是上天的;不是經驗的,而是先驗的;不是多元的,而是唯一的;不是變化的,而是宇宙間唯一不變的根本。

      在儒家學派看來,朱熹絕對是集大成者,對儒學之發揚光大立下大功一件。其實呢,朱熹之前的前輩們,在天和人之間,已經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聯系。欠缺的,是一個更高級、更空虛、不可證偽、更不可證實的概念,把“天人合一”的說辭裝進去。這個容器就是“理”。

      天上有“理”,人間有“禮”;“理”是上天、自然、自古以來的大道,“禮”是人、社會、迄今為止的規矩。“理”統御一切,“禮”覆蓋眾生;朱熹說:萬物莫不是一個理字;《論語》有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言、非禮勿聽。二程說: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朱熹說:三綱之要,五常之本,人倫天理之至,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上天之“理”,是先于一切、統御一切、壓倒一切的絕對真理。以此推理,社會之“禮”,不也應具有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的地位嗎?朱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就是想把“禮”的基礎做扎實了嗎?朱熹的用心,不過如此;以自然比附社會,由萬物延伸至人類,人倫模擬物理,“禮”制模仿天“理”,其中心,不就是一個反復使用的類比嗎?

      如果說,“天人合一”有一點神秘性、高端、僅限于為儒學尋找理論基礎、為皇權樹立規矩的話,“家國同構”、小家大國、“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則是儒家學說組織上的保障,是深入每一個中國人血液中的、影響每一個人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重要觀念。也是儒家學說雖然簡陋不堪、錯漏百出、卻始終屹立不倒的唯一原因??梢哉f,“家國同構”的觀念不破,儒家學說將永遠不敗。

      國,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的;家國家國,有了家才有國;國家國家,國,是我們共同的家。齊家治國,治家的理念和方法,也一并拿來,用于管理國家。家,是未來政治的試驗場和人才培訓基地;家之孝子,國之忠臣;家之棟梁,國之良將。“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如此看,“家國同構”,像是無可置疑。

      家國同構的表面一致性,迷惑了所有人,使得我們輕易放棄了思考和追問,就信了。實際上,“家國同構”根本經不起推敲。略作分析,其大不同就露餡了。

      家,是小規模的;國,是大規模的。一個組織,當規模發生變化的時候,其管理模式,必然隨之變化。否則,管理就失效,組織將崩潰。此其一。

      家,是基于血緣的,是封閉型社會組織;國,是非血緣的,是開放性社會組織。家,是熟人社會;國,則是一個陌生人構成的社會。熟人之間的交易規則,與陌生人之間的規則,能類比嗎?

      家,是利益共同體;國,是非利益共同體。家,由于規模小,彼此血緣緊密,使得家庭和家族,往往也是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即便如此,當家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難免出現利益紛爭,如《紅樓夢》里的容寧二府,利益顯然是不一致的。國,則不同。“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不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這就使得一個國家的不同種族、階層和地域之間,有非常顯著的利益沖突。利益一致性組織和利益不一致的組織,能類比嗎?

      最關鍵的,是家之權力制衡是隱含的、內置的;國,沒有與家類似的制衡機制。沒有內在制衡機制,卻要實行“家”之管理,“家天下”豈不總是左支右絀、矛盾叢生嗎?

      家之內在制衡機制是什么?是血緣。“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顯然,家的決策者是家長一人。傳統家庭之家長,是很獨裁的,說一不二,不容置疑和辯解?!都t樓夢》里的賈政,對賈寶玉也是痛下狠手的,但是,再狠,賈寶玉也是他兒子;再狠,賈政也是有底線的,也不能真把賈寶玉打壞了、打殘了,更不要說打死了。在此,賈政是獨裁者,對抗獨裁的,是賈寶玉身上流淌的賈家的血液。這是內在的、隱含的,無可更改的,同時,它也能最有效地制衡獨裁家長。打死兒子的,不是沒有,但要是和殺戮大臣如割草芥相比,則不可同時而語了。

      國之獨裁者,是皇帝?;蕶嘀辽希檬裁粗坪饣蕶嗄?除了大臣的屁股,就是腦袋了。秦始皇以來,無數大臣死在皇帝的權杖之下。所以,伴君如虎。僅朱元璋,就成萬地屠殺大臣。他還有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清君側”——不但為自己清,還為將來即位的建文帝清。有一次,建文帝勸他少干那些缺德事兒吧。朱元璋就把一個花椒樹枝,扔地下,叫建文帝撿;建文帝一拿,刺兒扎手,縮手不撿了。朱元璋哈哈一笑說:孫子哎,你知道我為什么殺那么多大臣了嗎?那是剔刺兒啊!為你,也為我。

      家和國,看著很像,實際上,卻有本質不同。“家國同構”是中國人國家觀念的基石,是類比思維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在我看來,也是謬誤最大、遺毒最深的。家和國,是人作為家庭和社會分子須臾不可離的中心環節;在這一基本問題上,中國人深受儒家之影響,以“家國同構”為依據,試圖由家及國構建一個人人滿意的大同世界。結果是幾度奮斗,幾度失敗;努力得越多,失敗得越快;投入的越大,損失得越多。反思再三,難道不是“家國同構”這個根基有問題嗎?要是“家國同構”立不住腳,難道不是類比思維有缺陷嗎?

      下一個問題更基本、更常見。

      死,是人生的必然,是人生的必修課。沒有一個人逃得過,沒有一個人不得不隨時面對它。中國人如何看待死亡呢?將生比死。一個人是如何活著的,他也將如何死著;生前享受什么,死后也享受什么。生前享受不到的,死后也要補上。

      秦始皇兵馬俑,最有代表。秦始皇幾乎“把一切都帶走”,地下所有,是其生前生活的再版。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必然是,秦始皇認為:死后,人將過和陽間一樣的生活。他在陽間退位了,但還要在陰間上任。陰間的山川道路、宮殿車馬、風花雪月和衣食住行,一樣也不能少。陰陽映照,互相對稱,只是隔著一層黃土。

      秦始皇并非始作俑者,更早的曾侯乙墓葬,九鼎八簋,整整齊齊,和五星酒店自助餐的食器排列,一樣。估計生前,曾侯也這么擺,也這么吃罷。形制巨大的青銅食器,無一不顯擺著曾侯的霸氣——通吃天下,是也。秦始皇之后,每一代帝王,也都是如此設計和建設自己的地下寢宮的。

      帝王如此,老百姓也不例外。只是,老百姓沒有皇帝的財力,不能來真的,就弄虛作假。房子、車馬、細軟、錢財珠寶,都是紙糊的。如今,有了創新。寶馬汽車、別墅洋房、電視冰箱洗衣機,iphone、ipad、平板電腦,也都化作一股青煙,向陰間報到。陰間的生活,與時俱進,和人間等量齊觀、并駕齊驅。

      這是否源于中國人,生死類比的思維方式呢?!

      還要提到中醫學中的“以形補形”。對中醫及其理論,我沒研究過;請教過人,但可能沒找對人,也可能高人不愿意教我。所以,一直含糊著,不敢下結論??隙ㄓ羞@么一回事,如人參長得有人形,就大補。至于,其思維邏輯是不是類比,我不能肯定。也許是,也許不是。像是,但不能妄斷。

      最后,必須說一說諧音。中國人有一種特異功能,變壞事為好事;所有的壞事,都能變成好事。比如,杯子碎了,說“歲歲(碎碎)平安”。其實,只碎了一個杯子,不是兩個。碎了兩個杯子,才好說“碎碎平安”。以后,要是打了杯子,再有人那么說,我就再打碎一個杯子:碎碎平安,好事成雙。

      蝙蝠有“蝠”氣,所以,常常出現在各種吉祥圖案中。私下里,沒一個中國人喜歡蝙蝠。有的,估計都沒見過蝙蝠;見了,必然嚇得半死——蝙蝠的長相,可不是那么喜慶地。棺材,是升官發財。近年,有一種木雕非常流行:荷花上爬著一只螃蟹。初不解風景,經人指點,原來是“荷蟹”之諧音。荷花和螃蟹,和諧嘛!

      以上,羅列了類比的幾種表現。下面,做個小結。

      據我看,類比是一種易于理解的思維方式,但其科學性,大可質疑。換言之,類比作為一種論證方法基本是不可靠的。如孟子以水論性善,儒家之“家國同構”、“天人合一”,朱熹以“理”證“禮”,中國人將生比死等,都是經不起推敲,甚至是愚不可及的。轅固黃生之辯和莊子的知魚之樂,也顯示,類比很難證實或證偽某個問題。兩個對辯,都是平手。

      這不是說,類比完全不可用。在施加較為嚴格的條件下,類比是可用的。但是,條件是什么?如何擬定條件?嚴格的界限在哪兒,都是未定的。搞清了這些問題,類比才可能成為一種可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論證方法。這也是本文的另一個用意。第一個用意是說明:類比是中國人最頻繁使用的思維方式。

      
    看了屬于中國人思維特點的人還看了:

    1.中國人思維的邏輯缺陷(2)

    2.四種思維方式

    3.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

    4.發散思維的特點

    5.簡述3-6歲幼兒思維特點

    16149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曰韩高清一级毛片| 翁虹三级伦理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网站| 神马老子不卡视频在线| 奇米影视国产精品四色| 中文字幕第23页|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三级在线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影视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 男女污污在线观看| 青青免费在线视频| 97碰视频人人做人人爱欧美|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国产**毛片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机机对机机120分免费无遮挡|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最近中国日本免费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 | 美女**视频一级毛片| 91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午夜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