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誤區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誤區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誤區
至今仍舊聽說不少土壕老板,經常參加某些培訓和會議,一擲千金,買所謂的互聯網產品,或者托管自己的社會化營銷平臺,似乎有了產品和流量就萬事大吉。當然,也有看似更專業的老板,自己高薪挖幾個人才,組織一幫團隊,燒掉一筆錢后迅速關門,然后大罵互聯網是騙子。
又或者,傳統行業有自認為很懂互聯網的高手,開發了自己認為的產品和模式,放上互聯網,鼓吹一番,然后看天吃飯,項目啟動時是很好的酒桌談資,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面對互聯網的時候,傳統行業要切忌浮躁,深度分析自身需求?;ヂ摼W是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要過度神話,用不用互聯網,已經無需爭論。順應市場需求,正視問題,解決流量問題和商業模式問題是傳統行業互聯網思維轉換的必經之路。
解決誤區核心一:認清流量的本質
流量不僅僅是傳統行業的問題,也是困擾互聯網行業的一個話題,實際上是傳統行業互聯網化后的第一生存問題,再好的產品,再好的模式,沒有流量就沒有生命,但無效的流量更是致命的。
我們需要區分自身所需要流量屬性:
平臺級產品:流量來源較窄,也是挑戰性最大的,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培育自身平臺
電商級產品:根本就是大規模消耗流量的產品
媒體屬性平臺:產生流量,但流量很難轉化成收入,可以轉化成影響力
社會化營銷平臺:消耗流量,但考驗的是平臺的整合運營能力
在短期內,沒有流量支持的前提下,為了保證順利進行項目,有不少項目采用購買流量的手段,假設前提是購買的精準流量,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長期來看,對正常運營是不利的,因為不存在用戶的實際粘性。
更深入一些去理解,互聯網的流量本質是用戶和服務,更是用戶習慣。它需要運營,需要深耕細作,日積月累。這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絕對不是簡單的覆蓋,而是需要深入人心。
短期來看,購買流量可以獲得暫時的繁榮,但虛假繁榮之后,考驗的還是基于自身的運營能力,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就應該體現于此,思路是:不是因為我的產品好,客戶就一定會使用或者購買我的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實現真實流量的轉化和長期運維。
解決誤區之二: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提起商業模式,傳統行業從業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在商場打拼多年,售賣產品,各類促銷,玩的是眼花繚亂,不亦樂乎。似乎這是傳統行業的長項,越是如此,越是容易出錯。
縱觀國內互聯網,最近流行的話有一句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實際上是互聯網人的一種自嘲。上網的網友,之所以能產生強大的力量,是大家對于互聯網社會的一種認同感,也是對自身身份的高度認同。而互聯網平臺,提供給網友的除了一個實現和體驗空間,更是提供了服務。
例如:上搜物網,商家給網友的服務。去百度,百度提供的信息服務。而總結發現,這類服務是非常有深度和專業度的、能長期深耕細作的。
所以,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將商品進行售賣,而是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特質的服務。
針對于各個行業,我們會發現,傳統行業會利用自身的資源,在互聯網上設計所謂自己的商業模式,但往往忽略用戶的服務,或者僅僅是建立一些自己認為用戶需要的服務,缺乏深度和專業度,并且不能長期堅持,導致項目失敗。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看到:商業模式可以決定早期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服務的深度決定價格,決定價格的同時決定成本,成本需要一定的消費體量和消費能力決定。
所以,只有長期的基于產品的深度服務、深耕細作,才能使得這個過程形成閉環,每個環節缺一不可,這就是傳統行業所欠缺的所謂互聯網思路。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誤區相關文章:
6.馬明哲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