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
cisco公司已成為公認的全球網絡互聯解決方案的領先廠商,該公司出產的一系列路由器更是引領世界,那么你知道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什么是PBR?
PBR (Partition Boot Record) 硬盤分區引導記錄:操作系統的引導過程的一個環節,系統啟動時順序 BIOS -> MBR -> DPT -> PBR-> 尋找根目錄下 NTLDR(XP)/bootmgr(WIN7/Vista)/grldr(Grub)/btldr.mbr(BootLink) 等可用于引導的程序。 PBR是各個分區自己的引導記錄,又稱分區引導記錄,它是由FORMAT高級格式化命令寫在各個分區開始處第一個扇區(比如說:主分區C:從1磁頭0柱面1扇區=邏輯1扇區=絕對63扇區)開始,那么C:區邏輯1扇區就是PBR所存放的位置)的一段數據.這段數據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1.占3個字節的跳轉指令;2.占8個字節的操作系統廠商標識及版本號;3. 占19個字節的分區參數表(又稱BPB),里面存放著對該分區進行讀寫操作時所必備的參數(如該分區內每扇區所包含的字節數、每簇扇區數、每個磁道的扇區數、該分區FAT份數等);4.占480個字節的DOS引導代碼,它負責把DOS引導文件IO.SYS、MSDOS.SYS裝入內存;5.占2個字節的結束標志字;以上5個部分也正好占1個扇區;和MBR有所不同的是:PBR扇區后面一般就緊接著存放該分區的FAT綜上所述,我們知道硬盤MBR負責總管硬盤分區,只有分區工具才能對它進行讀寫;而PBR則負責管理某個具體的分區,它是用操作系統的高級格式化命令來寫入硬盤的。在系統啟動時,最先讀取的硬盤信息是MBR,然后由MBR內的主引導程序讀出PBR,最后才由PBR內的DOS引導代碼讀取操作系統的引導程序,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操作系統都無法正常啟動成功,如果是MBR部分出了問題,即使只是"55AA"標志字丟失或被改為其他值,通常都會出現"無效分區表"、邏輯盤丟失、啟動死機等現象;而如果是PBR部分出了問題,通常會出現"未格式化的分區"的錯誤提示。
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
PBR(策略路由)以前是CISCO用來丟棄報文的一個主要手段。比如:設置set interface null 0,按CISCO說法這樣會比ACL的deny要節省一些開銷。
interface null 0no ip unreachable //加入這個命令這樣避免因為丟棄大量的報文而導致很多ICMP的不可達消息返回。
三層設備在轉發數據包時一般都基于數據包的目的地址(目的網絡進行轉發),那么策略路由有什么特點呢?
1、可以不僅僅依據目的地址轉發數據包,它可以基于源地址、數據應用、數據包長度等。這樣轉發數據包更靈活。
2、為QoS服務。使用route-map及策略路由可以根據數據包的特征修改其相關QoS項,進行為QoS服務。
3、負載平衡。使用策略路由可以設置數據包的行為,比如下一跳、下一接口等,這樣在存在多條鏈路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數據包的應用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鏈路,進而提供高效的負載平衡能力。
策略路由影響的只是本地的行為,所以可能會引起“不對稱路由”形式的流量。比如一個單位有兩條上行鏈路A與B,該單位想把所有HTTP流量分擔到A鏈路,FTP流量分擔到B鏈路,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其上行設備上,無法保證下行的HTTP流量分擔到A鏈路,FTP流量分擔到B鏈路。
策略路由一般針對的是接口入(in)方向的數據包,但也可在啟用相關配置的情況下對本地所發出的數據包也進行策略路由。
本文就策略路由的以下四個方面做相關講解:
1、啟用策略路由2、啟用Fast-Switched PBR3、啟用Local PBR4、啟用CEF-Switched PBR啟用策略路由:
開始配置route-map。使用route-map map-tag [permit | deny] [sequence-number]進入route-map的配置模式。
使用match語句定義感興趣的流量,如果不定義則指全部流量。match length min max and/or match ip address {access-list-number | name}[...access-list-number | name]
使用set命令設置數據包行為。
set ip precedence [number | name]
set ip next-hop ip-address [... ip-address]
set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type number]
set ip default next-hop ip-address [... ip-address]
set default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type ...number]
這里要注意set ip next-hop與set ip default next-hop、set interface與set default interface這兩對語句的區別,不含default的語句,是不查詢路由表就轉發數據包到下一跳IP或接口,而含有default的語句是先查詢路由表,在找不到精確匹配的路由條目時,才轉發數據包到default語句指定的下一跳IP或接口。
進入想應用策略路由的接口。interface xxx應用所定義的策略。注意必須在定義好相關的route-map后才能在接口上使用該route-map,在接口啟用route-map策略的命令為:
ip policy route-map map-tag啟用Fast-Switched PBR在Cisco IOS Release 12.0之前,策略路由只能通過“進程轉發”來轉發數據包,這樣數據包的轉發效率是非常低的,在不同的平臺上,基本在每秒1000到10,000個數據包。隨著緩存轉發技術的出現,Cisco實現了Fast-Switched PBR,大大提升了數據包的轉發速度。啟用方法即在接口中使用ip route-cache policy命令。
注意:Fast-switched PBR支持所有的match語句及大多數的set語句,但其有下面的兩個限制:
不支持set ip default next-hop 與 set default interface命令。
如果在route-cache中不存在set中指定的接口相關的項,那么僅在point-to-point時set interface命令才能夠Fast-switched PBR。而且,在進行“進程轉發”時,系統還會先查詢路由條目查看該interface是不是一個合理的路徑。而在fast switching時,系統不會對此進行檢查。
看過文章“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的人還看了:
cisco思科PBR的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