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評職稱論文
建筑工程評職稱論文
建筑工程是人類一切造型創造中最龐大、最復雜、也最耐久的一類,小編整理了建筑工程評職稱論文,歡迎閱讀!
建筑工程評職稱論文篇一
建筑工程與環境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現代社會的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在追求高水平的居住條件的同時,也試圖尋找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與理想的生活狀態。面對當前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氣候變異、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如何做到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成為建筑業發展討論的焦點。本文將通過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與環境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如何做到建筑與環境的融合。
關鍵詞:建筑工程,品質,環境問題,建筑與環境
近年來,國際上建筑業的概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從注重建筑產品本身價值轉向注重社會價值;二是從注重建筑產品的施工過程轉向注重建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三是從注重物質生產轉向注重對人的尊重及與自然和諧。這三個根本性的轉變,引發建筑業界思想觀念和戰略思維的巨大變化,開始摒棄傳統的發展思維和發展模式,“見物不見人”的傳統思維和模式被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客戶的以人為本的思維和模式;“建完就走”被否定了,在建筑物整個生命周期提供一體化服務,為業主和社會節約資源,優化環境、創造新的價值的經營模式應運而生;建筑業從典型的資源、能源高消耗的傳統產業,向可持續建筑與綠色建筑轉化。這些變化都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能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建立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標準體系,實現建設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事業中,新一輪建筑技術革命已經到來,我們建筑業在這場革命中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可以預言,建筑業中的粗放經營管理、傳統操作模式、落后施工技術,以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建筑材料,都必將退出歷史舞臺,建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升級轉型期”,所有建筑企業都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是墨守成規,還是積極進取,是坐觀等待,還是主動出機兩種態度,必然導致兩種結果,只有積極主動去適用這個大氣候,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在綠色建筑理念形成過程中,要注重務實,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鼓勵自主創新,搞好經營機制轉型,做好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工作,不斷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才能推動節能與綠色建筑事業穩步發展。在全球都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時,人類的進步改變著世界,同時也帶來了眾多與大自然交融中的復雜問題。人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環境發展中的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城市建筑規劃方面,如何做到城市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成為建筑師的任務。建筑與環境設計思想的發展在于,建筑已經成為改造環境的一個契機。建筑師對建筑基地的原生環境日益重視,并將之列入建筑設計的內容之中,有的還將恢復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狀況、綠化環境作為建筑的目的之一。因此,時下盛行的“綠色建筑”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而且,我國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資源嚴重短缺而實際利用效率卻很低、環境污染嚴重且仍在不斷加劇。隨著國家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和能源短缺的壓力,“節能建筑”、“綠色建筑”備受關注。綠色節能建筑是中國建筑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綠色建筑體系是基于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原則, 以“綠色”經濟為基礎,“綠色”社會為內涵,“綠色”技術為支撐,“綠色”環境為標志建立的一種新型建筑體系。在研究上,它將自然、人和人造物納入統一研究視野, 不僅研究人的生活、生產和人造物的形態, 而且也研究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發展規律, 研究人、自然與建筑的相互關系。在目標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協調和平衡發展。在方法上,它主張“設計追隨自然”。在技術上,它提倡應用可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不污染環境、高效、節能和節水的建筑技術。綠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環境好而又可持續發展的建筑, 自身適應地方生態而又不破壞地方生態的建筑。它所尋求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模式。綠色建筑要賦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個能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調節的系統。
現代建筑是一種過分依賴有限能源的建筑,它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點,這不僅是導致能源緊張的重要因素,而且還是環境問題的殺手。據統計,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為了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綠色建筑主張調整或改變現行的設計觀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轉化,依靠節能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開發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擺脫對傳統能源的過分依賴,實現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給自足。因此,綠色建筑設計必須深入到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評估建筑能耗狀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綠色建筑必須做到的是節能。首先,注重研制、優化保溫材料與構造,提高建筑熱環境性能。在建筑物的內外表面或外層結構的空氣層中, 采用高效熱發射材料,可將大部分紅外射線反射回去,從而對建筑物起保溫隔熱作用。美國已開展大規模生產熱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節能。還可運用高效節能玻璃, 硅氣凝膠――新型節能墻材, 以提高節能效率。綠色建筑還要考慮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陽能。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合利用太陽能資源,太陽能是一種最豐富,便捷,無污染的綠色能源,也是21世紀居住建筑設計上廣泛推廣的綠色節能設計之一。將太陽能利用裝置納入到建筑設計規范當中,在設計時將太陽能熱水器設備納入到建筑設計之中預留太陽能設置位置,特別是在廚房衛生間內。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能夠充分加以推廣應用,就可以大大節省常規能源,也是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
“環境協調”是近年來建筑界的一種新主張,它實質上就是強調建筑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建筑師想要做到建筑與環境的統一首先應該在恢復自然意識上著眼改革,在思想上進行轉變,實現建筑設計與環境的融合,最終形成建筑環境的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一種特別從生態系統環境和自然資源角度提出的關于人類長期發展的戰略和模式。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充分融合地域、地區、氣候、環境、地形、材料、文化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實現建筑與環境的統一。
結束語:在建筑設計中,今后發展的趨勢就是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結合人、建筑、環境與經濟、節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體效益。尤其以我國建筑能耗大的現狀,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問題應得到應有的重視。做好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建筑設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緊隨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方向。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建筑工程評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