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職稱論文>

    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副標題#

      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篇二

      從編輯視角看協同編輯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傳統出版編校流程與協同編輯流程,從編輯的視角討論了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發展預期進行了分析。 結論認為,盡管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在圖書出版領域的應用尚存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下,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其發展和應用前景可期。

      【關鍵詞】協同編輯;傳統出版;新興出版;數字出版;紙質文本;電子文本

      【作者單位】張慧,電子工業出版社;蘇穎杰,電子工業出版社。

      協同編輯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協同編輯是指出版物從寫作到最終出版的過程中,作譯者、編校人員、印制和出版管理等諸環節協同工作的過程。廣義的協同編輯幾乎涵蓋了出版的全流程,通常借助出版企業的ERP系統得以實現;狹義的協同編輯特指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多人共同工作模式,包括協同寫作和協同編校。本文重點討論出版過程中狹義的協同編輯。

      本質上,協同編輯是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模式(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的一個重要應用分支[1],主要特點是多人共同完成作品。CSCW概念誕生于1984年[2-4],其背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協同編輯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伴隨互聯網的出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2000年后,互聯網加速向包括出版在內的各行業滲透,國內外對協同編輯的研究迅速增多。沈金菽認為,協同編輯的出現是歷史必然,是CSCW與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后在編輯出版領域的具體應用[5]。一些學者則基于CSCW的模式提出了在線協同編輯系統的實現方案。例如,何大安等設計了多媒體遠程協同編輯系統,強調利用數據庫技術解決版本控制的問題[6];陳嶺等基于Web開發了實時協同編輯系統,并特別重視對用戶修改痕跡的留存與標記[7],這一點對圖書出版工作十分重要;江玉燕提出的在線協同編輯模型則重視對在線協同編輯行為的量化分析,適用于網上白板、政府文件反饋系統、虛擬學習課堂等交互性強的環境[8]。

      2008年后,數字出版技術興起,此后,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并引導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在這種新的出版業態下,協同編輯的工作模式日益受到出版業的重視。本文在對比傳統出版編校流程與新業態下協同編輯流程的基礎上,從編輯的視角重點討論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發展預期進行分析。

      一、思維模式與工作效率

      編校工作是圖書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環節之一,編校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出版物的質量。在長期的出版實踐過程中,編校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編校標記符號體系和標記方法,并形成了行業標準和規范,有力保障了出版物的質量。但是,編校標記符號體系和工作方法是基于紙質文本編輯工作形成的,在基于計算機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環境中,這一工作方法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

      在紙質文本編校過程中,編校人員通讀文本的同時可以直接用筆在文檔上進行標記、批注、刪減或做其他修改。實際上,從幾千年前的竹簡到今天的紙本,這一過程并沒有本質的改變――載體始終是不依賴于光電存在的實物,文字是載體之上有形的存在(不僅是可視的,甚至是可觸摸的),編校行為則依靠手眼腦協調完成,改變的僅僅是載體和筆的外在形態。在這個漫長而緩慢的演進過程中,人類大腦完全適應了實物文本的編校流程,手眼腦等器官高度協調,思維流程相對簡單且不易打斷。

      協同編輯的工作模式則是對傳統編校模式的顛覆性改變,是基于電子文本的工作流程。目前,協同編輯系統多是在文字處理軟件基礎上增加標記工具庫插件進行二次開發而成。使用這類協同編輯系統工作時,如果需要對文本進行標記或修改,編校人員或作者首先需要調用插件工具庫,然后選擇合適的標記工具,以插入標記符號的方式實現電子化的協同編輯或寫作,如圖1所示。

      顯然,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流程比基于紙質文本的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復雜得多。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大腦需要在理解文檔、發現差錯、選取合適的標記工具、返回文檔并進行標記這幾個步驟之間反復切換。這個復雜的過程會導致編校人員的思路頻繁中斷,造成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效率低下,且更容易出現差錯。

      二、痕跡留存問題

      本質上,痕跡留存問題是版本一致性控制問題,也是協同編輯系統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我國實行出版責任追懲制度,痕跡留存的重要性還體現在責任認定上與電子化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相比,傳統編校工作模式目前更具優勢。

      1.紙質文本更便于版本控制

      在書稿的審校過程中,稿件不斷完善,每一次審校都會生成一個新的版本。編校人員需要確保進入下一流程的書稿都是最新的版本,因此,版本控制在編校流程工作中特別重要。傳統編校流程具備嚴格的三審三校和作者退改環節,且每一環節都生成實物紙樣,整個流程清晰可控,非常有利于版本控制。而在協同編輯系統中,理論上作者、編輯、校對三方可同時對文檔進行標記或修改,這對版本控制是不利的。盡管相關研究在技術上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版本控制仍然是協同編輯系統的短板。

      2. 紙質文本更易于責任認定

      我國出版企業執行嚴格的出版責任制,即由責任編輯(包括責任美編)、責任校對、復終審人員等共同完成出版物印前的三審三校工作,并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一流程特別強調三審三校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確,且責任可認定、可追溯。在紙質文本編校工作模式中,作者和編校人員均可直接用筆進行標記,每一個編校次均留痕清晰、完整,且不同人員的筆跡具有唯一性,難以偽造和涂改。因此,紙質文本的責任認定極易實現。而在目前的協同編輯系統中,對電子文本的標記和修改是通過軟件生成相應標記符完成的,其外形不具有特定的個性和唯一性,責任認定較難。

      此外,某些實物紙質文本可能具有特定的史料和文物價值,如某些名人書稿的編校樣、某些重大題材的編校樣等,在這方面,基于紙質文本的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生理疲勞問題

      本文討論的生理疲勞問題主要是視力疲勞問題。視力疲勞在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和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中都存在,在紙質文本工作環境中,視力疲勞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編校人員連續工作數小時的情況非常普遍,視力疲勞處于可控、可接受的范疇。但在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中,視力疲勞成為特別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易誘發視力疲勞

      目前,辦公環境的屏幕顯示設備主要是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造成視力疲勞的主要因素是透射光和屏閃問題。液晶顯示器工作時需要有背光,即顯示器本身需要高亮度的背景偏振光透射過面板,這種高亮度透射光會直接投射在視網膜上,極易造成視力疲勞。在閱讀紙質文本時,人眼接收到的則是紙張的反射光,其亮度大大降低,而且一些高能量光線經過反射后,能量大幅衰減,對晶狀體和視網膜的損傷程度都大大降低。至于屏閃,是由液晶顯示器工作時屏幕以60Hz的頻率不斷刷新而造成,同樣會導致視力疲勞,而紙質文本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

      2.深度閱讀的工作模式易導致視力疲勞

      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通過液晶屏幕較長時間觀看視頻(如電影、電視),眼睛并不會感到特別疲憊,但如果較長時間看文字(如閱讀小說),眼睛就會感到十分疲憊。這是因為視頻是動態影像,其播放速度通常是24幀/秒或25幀/秒,人眼在觀看視頻時,不會長時間地聚焦于某一固定影像或位置,用眼強度不高,不易感到疲勞。但在觀看靜態影像或閱讀文字時,人眼會長時間聚焦于某一位置,用眼強度大大提高,更容易產生視力疲勞。此外,淺閱讀(如瀏覽新聞)時,因瀏覽速度和文本切換速度快,用眼強度相對較低,而編輯工作顯然是一種典型的深度閱讀行為,在液晶顯示器上進行協同編輯工作時,這種用眼模式會加劇視力疲勞,有過類似工作經驗的編校人員對此都深有體會。

      四、協同方式問題

      協同編輯的核心思想是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工作,包括協同寫作和協同編校。目前較為成功的在線協同編輯工作模式有以下兩種協同方式。

      1.一對多

      一對多方式是指一個作者對應多個協同編輯工作者,如天涯社區及一些網絡文學類網站等。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一個主題由一人主創內容,多人參與協同編校。主創者通常是主題的發起者,主要負責內容的創作;參與者則以跟帖的方式參與協同,提供評論、評價、錯誤反饋甚至寫作線索等內容。對于協同者提供的意見和建議,主創者通常會選擇性地采納,并據此對內容進行修訂或增刪。主創者與協同者之間活躍的互動十分有利于內容的創作和完善,有時,特別有價值或特別集中的意見反饋甚至能夠影響主創者的寫作思路和整體架構的設計。

      2.多對多

      多對多方式是指多個作者對應多個協同編輯工作者,如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動百科等。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一個主題由多人創作內容,并有多人參與協同編校。系統通常將一個主題劃分為多個可編輯的段落并分別鎖定,以并行編輯的協同方式支持并發寫作行為[9]。某一段落創作完畢后,創作者解除鎖定,協同者即可參與協同編校。在這種工作模式中,主題通常是分段創作的,創作者未必是主題的發起者;同時,某一段落的創作者也可能是其他段落的協同者。因此,創作者之間、創作者和協同者之間存在良好的互動。

      上述兩種協同方式都體現了協同編輯“共同完成內容創作”的思想。第一種協同方式中協同者通過提供意見反饋的方式間接參與內容的創作,第二種方式中則是多個創作者直接參與內容的創作。圖書出版工作與上述兩種在線出版模式不同,其工作流程相對封閉,是典型的一對一模式,即一個作者對應一個協同者(編輯)。盡管有的圖書有多位作者,但通常是一名主編與編輯協同。在圖書出版過程中,作者通常完成全部書稿后才提交出版社進入下一步流程;編輯作為協同者,完成的是基本編校工作,而非創作工作。由此可見,在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者不僅單一,而且很難真正參與協同創作。從這個角度來說,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目前更適合在線出版,紙質圖書出版離真正的“協同編輯”還有相當的距離。

      五、篇幅控制問題

      在紙質文本的編輯過程中,圖書的篇幅、厚度、開本等要素通過有形的實物直觀地呈現出來,而且在多個校次中反復呈現,這非常有利于責任編輯控制成品書的篇幅和厚度。在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系統中,篇幅和厚度控制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常,大多數作者使用Word或WPS等文本編輯器寫作并提交書稿,這類電子文本顯示的字數和篇幅往往與最終出版物的版權字數和篇幅有較大差異。此外,在某些流式文本的編輯工作過程中,因版式根據顯示方式自適應,往往沒有固定的頁碼,甚至只是顯示當前工作進度的百分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整個協同編輯工作流程中均不生成紙質文本,再加上由經驗不足的責任編輯負責,可能導致成品書的品相與設計初衷相去甚遠。

      協同編輯理念提出二十余年來,已經在在線出版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紙質出版領域,目前協同編輯系統尚有不足之處,如軟件操作復雜,版本控制及責任認定不便,硬件設備不適合長時間深度閱讀和編校工作,協同方式不適應圖書出版流程等。但上述問題是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必會逐步得到解決。畢竟,協同編輯是順應互聯網和數字出版時代潮流新的編輯工作模式,代表出版產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產業界正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進入21世紀以來,以電子墨水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為深度閱讀提供了更符合人體工學的硬件;同時,協同編輯的理念不僅滲入出版領域,還延伸到辦公領域。例如,微軟新的辦公軟件加強了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支持,在版本控制和并發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下,基于互聯網和數字出版技術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在內容資源庫的建立、動態發布、跨平臺出版等方面,都顯示出傳統編輯工作模式不可比擬的巨大優勢[10],這種優勢不僅會促使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不斷完善和進步,而且也會推動傳統出版流程升級。出版的歷史多次證明,先進的生產力會帶來出版業的變革,并為之帶來空前的繁榮。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它的前景是值得出版業期待的。

      [1]沈金菽,錢文霖. 從協同學到協同編輯[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2]宋海剛,陳學廣. 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1).

      [3]Grudin J.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history and focus[J] . Computer,1994 (5).

      [4]史美林. CSCW: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J]. 通信學報,1995(1).

      [5]沈金菽,錢文霖. 科技期刊協同編輯[J]. 編輯學報,2001 (3).

      [6]何大安,尹浩,查輝等. 基于CSCW的多媒體遠程協同編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1 (21).

      [7]陳嶺,陳根才,陳挺等. 基于Web的實時協同編輯系統[J] . 通信學報,2002 (2).

      [8]江雨燕. Web環境下的在線協同編輯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2 (6).

      [9]譚政. 一種協同編輯中版本控制與管理解決方案[J].軟件,2014(11).

      [10]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 方正協同編纂解決方案[EB/OL].

     
     看了“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的人還看:

    1.新聞編輯職稱論文

    2.發表電子職稱論文格式參照

    3.電子信息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

    4.發表學術論文的心得

    5.計算機應用職稱論文

    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2)

    副標題# 便捷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篇二 從編輯視角看協同編輯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傳統出版編校流程與協同編輯流程,從編輯的視角討論了圖書出版過程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24453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丁香网| ss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你懂得|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477777开奖现场老玩家|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va在线观看|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欧美另类69xxxxxhd|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欧美老少配xxxxx|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夜趣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老师~你的技术真好好大|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pruburb.html官网| 永久看日本大片免费35分钟|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视频|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女人隐私秘视频黄www免费| 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四虎影视在线永久免费看黄| www.尤物视频.com| 欧美日韩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