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職稱論文 > 編輯職稱論文發表

    編輯職稱論文發表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編輯職稱論文發表

      隨著編輯學的不斷發展,編輯理論的構建成為越來越急迫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編輯職稱論文發表,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篇一

      從編輯視角看協同編輯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傳統出版編校流程與協同編輯流程,從編輯的視角討論了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發展預期進行了分析。 結論認為,盡管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在圖書出版領域的應用尚存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下,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其發展和應用前景可期。

      【關鍵詞】協同編輯;傳統出版;新興出版;數字出版;紙質文本;電子文本

      【作者單位】張慧,電子工業出版社;蘇穎杰,電子工業出版社。

      協同編輯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協同編輯是指出版物從寫作到最終出版的過程中,作譯者、編校人員、印制和出版管理等諸環節協同工作的過程。廣義的協同編輯幾乎涵蓋了出版的全流程,通常借助出版企業的ERP系統得以實現;狹義的協同編輯特指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多人共同工作模式,包括協同寫作和協同編校。本文重點討論出版過程中狹義的協同編輯。

      本質上,協同編輯是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模式(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的一個重要應用分支[1],主要特點是多人共同完成作品。CSCW概念誕生于1984年[2-4],其背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協同編輯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伴隨互聯網的出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2000年后,互聯網加速向包括出版在內的各行業滲透,國內外對協同編輯的研究迅速增多。沈金菽認為,協同編輯的出現是歷史必然,是CSCW與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后在編輯出版領域的具體應用[5]。一些學者則基于CSCW的模式提出了在線協同編輯系統的實現方案。例如,何大安等設計了多媒體遠程協同編輯系統,強調利用數據庫技術解決版本控制的問題[6];陳嶺等基于Web開發了實時協同編輯系統,并特別重視對用戶修改痕跡的留存與標記[7],這一點對圖書出版工作十分重要;江玉燕提出的在線協同編輯模型則重視對在線協同編輯行為的量化分析,適用于網上白板、政府文件反饋系統、虛擬學習課堂等交互性強的環境[8]。

      2008年后,數字出版技術興起,此后,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并引導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在這種新的出版業態下,協同編輯的工作模式日益受到出版業的重視。本文在對比傳統出版編校流程與新業態下協同編輯流程的基礎上,從編輯的視角重點討論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發展預期進行分析。

      一、思維模式與工作效率

      編校工作是圖書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環節之一,編校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出版物的質量。在長期的出版實踐過程中,編校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編校標記符號體系和標記方法,并形成了行業標準和規范,有力保障了出版物的質量。但是,編校標記符號體系和工作方法是基于紙質文本編輯工作形成的,在基于計算機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環境中,這一工作方法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

      在紙質文本編校過程中,編校人員通讀文本的同時可以直接用筆在文檔上進行標記、批注、刪減或做其他修改。實際上,從幾千年前的竹簡到今天的紙本,這一過程并沒有本質的改變――載體始終是不依賴于光電存在的實物,文字是載體之上有形的存在(不僅是可視的,甚至是可觸摸的),編校行為則依靠手眼腦協調完成,改變的僅僅是載體和筆的外在形態。在這個漫長而緩慢的演進過程中,人類大腦完全適應了實物文本的編校流程,手眼腦等器官高度協調,思維流程相對簡單且不易打斷。

      協同編輯的工作模式則是對傳統編校模式的顛覆性改變,是基于電子文本的工作流程。目前,協同編輯系統多是在文字處理軟件基礎上增加標記工具庫插件進行二次開發而成。使用這類協同編輯系統工作時,如果需要對文本進行標記或修改,編校人員或作者首先需要調用插件工具庫,然后選擇合適的標記工具,以插入標記符號的方式實現電子化的協同編輯或寫作,如圖1所示。

      顯然,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流程比基于紙質文本的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復雜得多。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大腦需要在理解文檔、發現差錯、選取合適的標記工具、返回文檔并進行標記這幾個步驟之間反復切換。這個復雜的過程會導致編校人員的思路頻繁中斷,造成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效率低下,且更容易出現差錯。

      二、痕跡留存問題

      本質上,痕跡留存問題是版本一致性控制問題,也是協同編輯系統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我國實行出版責任追懲制度,痕跡留存的重要性還體現在責任認定上與電子化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相比,傳統編校工作模式目前更具優勢。

      1.紙質文本更便于版本控制

      在書稿的審校過程中,稿件不斷完善,每一次審校都會生成一個新的版本。編校人員需要確保進入下一流程的書稿都是最新的版本,因此,版本控制在編校流程工作中特別重要。傳統編校流程具備嚴格的三審三校和作者退改環節,且每一環節都生成實物紙樣,整個流程清晰可控,非常有利于版本控制。而在協同編輯系統中,理論上作者、編輯、校對三方可同時對文檔進行標記或修改,這對版本控制是不利的。盡管相關研究在技術上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版本控制仍然是協同編輯系統的短板。

      2. 紙質文本更易于責任認定

      我國出版企業執行嚴格的出版責任制,即由責任編輯(包括責任美編)、責任校對、復終審人員等共同完成出版物印前的三審三校工作,并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一流程特別強調三審三校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確,且責任可認定、可追溯。在紙質文本編校工作模式中,作者和編校人員均可直接用筆進行標記,每一個編校次均留痕清晰、完整,且不同人員的筆跡具有唯一性,難以偽造和涂改。因此,紙質文本的責任認定極易實現。而在目前的協同編輯系統中,對電子文本的標記和修改是通過軟件生成相應標記符完成的,其外形不具有特定的個性和唯一性,責任認定較難。

      此外,某些實物紙質文本可能具有特定的史料和文物價值,如某些名人書稿的編校樣、某些重大題材的編校樣等,在這方面,基于紙質文本的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生理疲勞問題

      本文討論的生理疲勞問題主要是視力疲勞問題。視力疲勞在傳統編校工作模式和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中都存在,在紙質文本工作環境中,視力疲勞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編校人員連續工作數小時的情況非常普遍,視力疲勞處于可控、可接受的范疇。但在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中,視力疲勞成為特別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易誘發視力疲勞

      目前,辦公環境的屏幕顯示設備主要是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造成視力疲勞的主要因素是透射光和屏閃問題。液晶顯示器工作時需要有背光,即顯示器本身需要高亮度的背景偏振光透射過面板,這種高亮度透射光會直接投射在視網膜上,極易造成視力疲勞。在閱讀紙質文本時,人眼接收到的則是紙張的反射光,其亮度大大降低,而且一些高能量光線經過反射后,能量大幅衰減,對晶狀體和視網膜的損傷程度都大大降低。至于屏閃,是由液晶顯示器工作時屏幕以60Hz的頻率不斷刷新而造成,同樣會導致視力疲勞,而紙質文本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

      2.深度閱讀的工作模式易導致視力疲勞

      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通過液晶屏幕較長時間觀看視頻(如電影、電視),眼睛并不會感到特別疲憊,但如果較長時間看文字(如閱讀小說),眼睛就會感到十分疲憊。這是因為視頻是動態影像,其播放速度通常是24幀/秒或25幀/秒,人眼在觀看視頻時,不會長時間地聚焦于某一固定影像或位置,用眼強度不高,不易感到疲勞。但在觀看靜態影像或閱讀文字時,人眼會長時間聚焦于某一位置,用眼強度大大提高,更容易產生視力疲勞。此外,淺閱讀(如瀏覽新聞)時,因瀏覽速度和文本切換速度快,用眼強度相對較低,而編輯工作顯然是一種典型的深度閱讀行為,在液晶顯示器上進行協同編輯工作時,這種用眼模式會加劇視力疲勞,有過類似工作經驗的編校人員對此都深有體會。

      四、協同方式問題

      協同編輯的核心思想是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工作,包括協同寫作和協同編校。目前較為成功的在線協同編輯工作模式有以下兩種協同方式。

      1.一對多

      一對多方式是指一個作者對應多個協同編輯工作者,如天涯社區及一些網絡文學類網站等。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一個主題由一人主創內容,多人參與協同編校。主創者通常是主題的發起者,主要負責內容的創作;參與者則以跟帖的方式參與協同,提供評論、評價、錯誤反饋甚至寫作線索等內容。對于協同者提供的意見和建議,主創者通常會選擇性地采納,并據此對內容進行修訂或增刪。主創者與協同者之間活躍的互動十分有利于內容的創作和完善,有時,特別有價值或特別集中的意見反饋甚至能夠影響主創者的寫作思路和整體架構的設計。

      2.多對多

      多對多方式是指多個作者對應多個協同編輯工作者,如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動百科等。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一個主題由多人創作內容,并有多人參與協同編校。系統通常將一個主題劃分為多個可編輯的段落并分別鎖定,以并行編輯的協同方式支持并發寫作行為[9]。某一段落創作完畢后,創作者解除鎖定,協同者即可參與協同編校。在這種工作模式中,主題通常是分段創作的,創作者未必是主題的發起者;同時,某一段落的創作者也可能是其他段落的協同者。因此,創作者之間、創作者和協同者之間存在良好的互動。

      上述兩種協同方式都體現了協同編輯“共同完成內容創作”的思想。第一種協同方式中協同者通過提供意見反饋的方式間接參與內容的創作,第二種方式中則是多個創作者直接參與內容的創作。圖書出版工作與上述兩種在線出版模式不同,其工作流程相對封閉,是典型的一對一模式,即一個作者對應一個協同者(編輯)。盡管有的圖書有多位作者,但通常是一名主編與編輯協同。在圖書出版過程中,作者通常完成全部書稿后才提交出版社進入下一步流程;編輯作為協同者,完成的是基本編校工作,而非創作工作。由此可見,在圖書出版過程中,協同者不僅單一,而且很難真正參與協同創作。從這個角度來說,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目前更適合在線出版,紙質圖書出版離真正的“協同編輯”還有相當的距離。

      五、篇幅控制問題

      在紙質文本的編輯過程中,圖書的篇幅、厚度、開本等要素通過有形的實物直觀地呈現出來,而且在多個校次中反復呈現,這非常有利于責任編輯控制成品書的篇幅和厚度。在基于電子文本的協同編輯系統中,篇幅和厚度控制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常,大多數作者使用Word或WPS等文本編輯器寫作并提交書稿,這類電子文本顯示的字數和篇幅往往與最終出版物的版權字數和篇幅有較大差異。此外,在某些流式文本的編輯工作過程中,因版式根據顯示方式自適應,往往沒有固定的頁碼,甚至只是顯示當前工作進度的百分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整個協同編輯工作流程中均不生成紙質文本,再加上由經驗不足的責任編輯負責,可能導致成品書的品相與設計初衷相去甚遠。

      協同編輯理念提出二十余年來,已經在在線出版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紙質出版領域,目前協同編輯系統尚有不足之處,如軟件操作復雜,版本控制及責任認定不便,硬件設備不適合長時間深度閱讀和編校工作,協同方式不適應圖書出版流程等。但上述問題是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必會逐步得到解決。畢竟,協同編輯是順應互聯網和數字出版時代潮流新的編輯工作模式,代表出版產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產業界正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進入21世紀以來,以電子墨水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為深度閱讀提供了更符合人體工學的硬件;同時,協同編輯的理念不僅滲入出版領域,還延伸到辦公領域。例如,微軟新的辦公軟件加強了對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支持,在版本控制和并發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下,基于互聯網和數字出版技術的協同編輯工作模式在內容資源庫的建立、動態發布、跨平臺出版等方面,都顯示出傳統編輯工作模式不可比擬的巨大優勢[10],這種優勢不僅會促使協同編輯工作模式的不斷完善和進步,而且也會推動傳統出版流程升級。出版的歷史多次證明,先進的生產力會帶來出版業的變革,并為之帶來空前的繁榮。協同編輯工作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它的前景是值得出版業期待的。

      [1]沈金菽,錢文霖. 從協同學到協同編輯[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2]宋海剛,陳學廣. 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1).

      [3]Grudin J.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history and focus[J] . Computer,1994 (5).

      [4]史美林. CSCW: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J]. 通信學報,1995(1).

      [5]沈金菽,錢文霖. 科技期刊協同編輯[J]. 編輯學報,2001 (3).

      [6]何大安,尹浩,查輝等. 基于CSCW的多媒體遠程協同編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1 (21).

      [7]陳嶺,陳根才,陳挺等. 基于Web的實時協同編輯系統[J] . 通信學報,2002 (2).

      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篇二

      談編輯的作為

      [摘要]文章以江曉天和劉瑞琳兩位優秀編輯的事跡和他們有關編輯工作的論述為例,闡述了編輯是個值得自豪的職業,當編輯可以大有作為,編輯的作為是編輯綜合素質的反映,優良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學習、調查、思考來達成。

      [關鍵詞]編輯 出版 素質 作為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前兩天,我在書柜里找書,看到《為你驕傲——憶江曉天》一書。后來在報紙上又看到一篇介紹劉瑞琳的文章。這些都觸動了我的思想,對編輯的作為有了一些想法。

      江曉天是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以下簡稱中青社)的老同事、老鄰居。他是我們那個年代編輯部的黨支部書記。在他當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期間,中青社出版了一批上了當代中國文學史的好書,比如《紅日》《紅巖》《紅旗譜》《創業史》《李自成》《風雷》《草原烽火》《烈火金鋼》等,這使得當時的中青社名聲大振。“”結束后,他調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兼作家出版社總編輯,他還是《中國新文學大系》總編委,兩屆茅盾文學獎的評委。

      劉瑞琳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和北京貝貝特出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由于她突出的出版業績,2011年被《中國新聞周刊》評選為“十年影響力人物”。2012年,又被授予中國杯帆船賽藍色經典“時代騎士”勛章。作為唯一的出版人,能與文娛體育的大明星并提,可見她在社會上的地位。

      一、編輯是個值得自豪的職業

      江曉天來到中青社,就覺得建設新中國需要出版這一行,為青年提供豐富的優良的精神食糧。他認為:“做一個文學編輯,就是要努力出好書,留下一個時代的精品,為國家、民族積累優秀的文化財富。”劉瑞琳在獲得勛章時謙虛地表示,不是因為她有多好,而是因為“其實大家看重的不是我個人,而是覺得應該對出版這個領域、這個行業有所表示”。她還說,大家現在對文化對出版“有種期待”,“寄望很多”。“出版這門生意的確很小,但文化能量不小,做出版的人,不要看輕了自己。”這些都說明編輯工作是神圣的工作。編輯是圖書出版的“設計師”。出什么書,要由編輯做規劃、拿主意;編輯是優秀作品的“發現者”,有眼光的編輯才能發現好作品,不會失之交臂;編輯又是好書的“助產士”,要幫作者理清思路、開闊視野、精心構思、認真寫作;編輯還是作品的“美容師”,為書稿加工潤色;編輯更應是出版陣地的“守門神”,為出好書把關守口。像劉瑞琳說得那樣:“我覺得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就是不要為了賺錢而制造垃圾。我希望把這個社會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保存下來,傳播出去,這是我判斷很多事情的標準。我為什么做這個不做那個呢?這個標準在我自己心里。”

      二、當編輯可以大有作為

      編輯既然身負重任,隨之而來的必然邏輯就是要大有作為。一個出版社興旺與否,跟編輯有無大志、能否銳意進取關系極大。如果有高尚的志向,就能激發積極進取的精神,開動腦筋,想方設法,排除困難,解決矛盾,打開局面。江曉天剛到中青社的時候,中青社的事業剛起步,人少兵不強。有的大社曾輕蔑地說:“中青社只能出版青年傳記文學,不能搞純文學作品。”可是江曉天卻提出“發現一流作家,編輯出版一流作品”的口號,把編輯室同志的勁頭鼓起來了。大家從北京到外地,從名人大家到無名小卒,開掘稿源,發現好稿,認真審讀,幫助提高,仔細潤色,使書稿成為經得起推敲的好書。他在順境時意氣風發,大有作為,當他身處逆境時也并不消沉。三年困難時期,他受了冤屈,被撤職罷官。正在這時候,他聽說湖北作家姚雪垠在摘了右派帽子后,寫出了長篇小說《李自成》第一卷,把書稿寄給了有關方面卻石沉大海這件事。對于姚雪垠抓住農民起義這樣的重大題材,他感到驚喜。他認為,作為編輯有責任抓住這部作品,不能讓它淹沒,也不能因為自己的處境而畏縮不前。他毅然給姚先生寫信表達出版這部書的意愿。在審稿后寫出審讀意見道:“那宏偉磅礴的氣勢,絢麗多彩的畫面,濃郁的歷史時代氣氛,躍然紙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他認為這部書稿雖然還存在不足,但好好幫作者修改提高,會是一本難得的、有影響的好書。為了進一步增添歷史知識,他閱讀了《明季北略》《清史稿》等書,后來經領導同意,1962年春節剛過,他便坐著火車去與作者見了第一面。江曉天建議作者到北京修改。作者到京后,江曉天陪作者拜訪了明史專家吳晗,聽取他對書稿的意見。在北京的一百多天里,作者和江曉天不斷交換意見,有的時候還會爭得面紅耳赤。《李自成》第一卷在1963年夏出版了,初印10萬冊很快售完,半年后加印10萬冊,1964年和1965年又擴大印數,成為暢銷書。1972年,江曉天從五七干校被調回中青社,參與中青社的復業準備。其間聽說中央領導看了《李自成》第一卷后,關照有關方面保護作者,讓他繼續寫下去。江曉天建議領導讓他去一趟武漢找作者。到了武漢,由于沒介紹信,他只好投宿在騾馬大店。當作者見到江曉天從天而降時,悲喜交加。經過種種周折之后,《李自成》第二卷終于在1976年初夏出版了。

      從以上可以看到,編輯不是沒有什么作為的,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事在人為,有為者總是可以大顯身手的。

      三、編輯的作為是綜合素質的反映

      江曉天的夫人在回憶丈夫的文章中說:“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在五六十年代,抓出備受讀者歡迎,在當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是因為他有較為豐富的社會閱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特別是文學理論修養;有獨到的文學思考能力。”劉瑞琳在回答記者關于什么是她判斷出版事宜的依據時說:“我覺得很綜合。我沒法說哪一個特別重要,經驗、直覺、積累,還有你的思考,還有視野,這些都挺重要。”

      要獲得優良的綜合素質,我以為共通的途徑是:學習、調查、思考。

      先說學習。編輯工作對從業者要求很高,要求編輯具備思想文化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文字加工能力、企業經營能力。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能學而知之。肯學習的人才能進步。編輯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為此要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學習規劃,持之以恒。既要注意向書本學習,又要注意向實踐學習,注意總結工作的經驗教訓;還要注意向周圍的同事學習,學他們的長處。編輯工作是不斷發展,永不停止的。即便是老編輯、高學歷的編輯,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其次說調查。編輯工作要把握時代的脈搏,上要摸準政策,下要摸準市場情況和讀者需求。這就需要編輯深入實際,到讀者中去調查,才能搞清楚讀者需要什么,書要怎么編,哪些書出得多了,銷不動的原因何在。還要與作者經常聯系,了解他們的寫作動向。

      再說思考。學習、調查,都要伴著思考,才能學有所得,查有所益。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孟子說:“心之官則思。”思考就是要廣泛吸收知識,更要消化知識,才不致食而不化。通過思考,才能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逐漸掌握帶本質性的、規律性的、于出書有用的認識。善思才能策劃出好選題,捕捉到好商機。

      看了“編輯職稱論文發表”的人還看:

    1.發表職稱論文的要求

    2.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要求及寫作指導

    3.2017年職稱論文規定

    4.關于大學出版社編輯職稱晉升評價體系的思考論文

    5.發表一篇職稱論文要交納多少錢

    22404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版|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福利兔女郎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波多野结衣大片|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奇米视频7777| 在线成年人视频|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第十页|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一级伦理| 在线观看黄的网站|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