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中學生環保政治論文
獲獎中學生環保政治論文
環保的目的是使社會更好地發展,離開環境保護的發展是沒有意義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獲獎中學生環保政治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獲獎中學生環保政治論文篇一
發展中看環保
摘要進入21世紀后,人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帶來的后遺癥,全球變暖、世界氣候變化異常、植被破壞、沙塵暴日益嚴重等等。在發展的問題上,人們不再一味地追求片面的經濟發展,而是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那么國家2009年出臺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是怎樣處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呢?
關鍵詞環境保護 黃河三角洲 高效生態
中圖分類號:X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0)04-184-02
黃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黃河入海口沿岸地區,在環渤海地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黃河三角洲作為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多年來一直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該區域并作出重要批示。國家先后把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列入“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上世紀90年代初,黃河三角洲開發就被山東省委、省政府列為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關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復》(國務院以國函【2009】138號),批復同意《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至此,黃河三角洲開發正式被提上日程。
隨著黃河三角洲開發熱的出現,另一個問題即環保問題逐漸成為人們討論的重點。自古以來,人類的發展與環境的破壞總是存在著某種微妙的聯系,很多人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環保阻礙了經濟發展,環保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谶@種認識,人類經濟的發展,不惜拼資源,拼消耗,拼勞力,拼速度,其結果是生產發展了,環境破壞了。一些地區片面追求發展高速度,而忽視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以致出現了“先發展后治理”、“先上車后買票”的現象。結果,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這樣的例子從來都不乏少見。遠的有工業時代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一周內有近60人死亡,數千人患呼吸系統疾病,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近的有1986年的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里內,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里以內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產。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將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而離我們生活非常近的有太湖水污染事件、鹽城水污染事件、渭河油污染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看似都是因為人類的發展帶來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在發展中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引起來的。但并不是說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是背道而馳的。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中即宣告:“人類處在關注持續發展的中心。他們有權同大自然協調一致從事健康的、創造財富的生活”、“為了達到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應成為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同發展進程孤立開看待。”這一切都說明發展是硬道理,環保不是軟指標,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環保的目的是使社會更好地發展,離開環境保護的發展是沒有意義的。同樣,沒有經濟發展的環境保護也是蒼白無力的、沒有意義的。必須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環境,在環保理念的指導下發展經濟,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并進,從而在全社會形成“科學發展看環保,和諧社會看民生”的共識,那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是斷然不可取的。
一直以來對于環境保護各國持有的觀點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于生態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不僅治理起來難度大、時間長,而是既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時也很難使環境回復到被污染前的狀態。所以,在吃盡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苦后,各國都認識到預防污染的重要性?!独锛s環境與發展宣言》強調:“為了保護環境,各國應根據它們的能力廣泛采取預防性措施。”這一原則反應出了先期預防環境污染的重要性,并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細看黃河三角洲的開發規劃,無不體現出環境保護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保障。黃河三角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跨行政區域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建立在高效生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之上的。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當地經濟,黃河三角洲開發規劃從發展原則上就將“堅持生態優先,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首要目標。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一直以來,人類總是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無節制地攫取自然資源,將大自然投入到經濟發展的煉鋼爐中,完全不去考慮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以至于最終導致自然污染嚴重,甚至危害到人類自身。讓人欣慰的是人類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性。各國都把環境保護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黃河三角洲開發規劃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們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一、將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立在高效生態經濟的范圍內,改變了以往在經濟發展上只注重發展而忽視環保的做法,突出了高效生態的環保意識。二、黃河三角洲開發更注重在原有環境基礎上發展,突出因地制宜,將開發建立在當地現有的條件之上,不追求以環境換發展的片面發展。充分研究當地的發展優勢,即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具有吸引要素積聚、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獨特優勢;地理區位條件優越,具有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加快開放開發的有利條件;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等等,并且經過多年的開發和保護,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已具備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基礎。當然也考慮到了黃河三角洲地區自身的弱點,即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三、黃河三角洲開發建立在“堅持生態優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之上,依據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考慮生態保護、經濟布局和人口分布,優化空間結構,形成核心保護區、控制開發區和集約開發區合理分布的總體框架。嚴格控制開發的范圍和開發的程度,始終將環境保護放在開發的首要位置。四、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面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融入到經濟發展中,無論是在農業發展中還是在工業發展中,都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以良好的環境維護經濟的發展,以高效生態推動經濟的發展。
其次,環境的保護需要經濟的發展?!独锛s環境與發展宣言》的原則3指出:“必須履行發展的權利,以便公正合理地滿足當代和世世代代的發展與環境需要。”沒有經濟的發展環保是蒼白無力的,只有經濟發展好了才能有更好的經濟實力來維護生態的良性發展。正是看到了經濟發展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中的重要性,國家才推出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規劃。一、黃河三角洲開發的戰略意義重大。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有利于實現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開創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有益借鑒;有利于增創區域發展新優勢,加快環渤海地區一體化發展,完善全國沿海經濟布局;有利于加快培育環境友好型產業,保護環渤海和黃河下游生態環境,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等。這都反映出了黃河三角洲開發無論是區域發展還是環境保護都是勢在必行。二、黃河三角洲開發的要求嚴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的發展,要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產業結構生態化、經濟形態高級化,促進經濟體系高效運轉和高度開放,實現開發與保護、資源與環境、經濟與生態的有機統一。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就是建立在發展與環保的中心上,兩者要并行要共同發展而不能偏頗。三、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堅持統籌兼顧,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到保護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四、黃河三角洲發展的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力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循環經濟體系基本形成;基礎設施趨于完善,水資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加強,人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到2020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高度融合,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開放型經濟水平大幅提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率先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國家級高效生態經濟區。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密切關聯、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21世紀所提倡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環境作為經濟成本的一個部分,因而環境保護成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同時,我們今天所說的環境保護,不再只是單純的對原有環境的保存,或者對被污染環境的消極防治,而是在保護的前提下,對環境進行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新觀念已代替了不顧環境的承載能力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錯誤觀念。新時期,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正是可持續發展這一新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完美體現,真正地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和人類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2009年12月.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獲獎中學生環保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