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政治論文格式
高中生政治論文格式
高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高中學生的政治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治制度穩定和鞏固,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中生政治論文格式,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高中生政治論文篇一
有關當前高中政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摘要】作者針對當前高中政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探討,內容主要包括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推進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對策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關鍵詞】高中政治問題對策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基礎教育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滿足時代發展的更高需求,要對基礎教育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繁、難、偏、舊”、“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強調“要學生學”等方面問題,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我國開始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即“新課改”的全稱。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雖然得到了一定的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當前的高中政治新課改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其現狀不容樂觀。當前,很多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和關注,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在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不斷的歸納和總結,提出有利于推進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措施[1]。
1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課程評價實踐的依據主要是傳統課程評價理論。那么,課程評價也相應地具有滯后性:首先,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學生沒有評價的機會,主要來自教師方面的評價。思想政治教學評價就是如此,它主要是教師方面的評價,對學生主要是進行終結性評價,很少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評,這種評價忽視了學生的需要及情感體驗,抑制了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嚴重壓抑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這種教學評價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過于強調甄別的功能,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只關注對學業成績的評價,忽視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發展的評價[2]。
1.2 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存在的問題
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學校的教學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新課程已在學校內開始實施,學生都開始使用新教材。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新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提供重要保障。但由于各地區學校的教育投入不同,與新課程實施的配套輔導教材相對匱乏。一些條件相對較好、資源比較豐富的學校比那些實力薄弱的學校在新課程實施方面效果好。總的來說,這些學校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造成了很多資源得不到更好開發和利用。
1.3 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標志。其突出表現:針對過去的“被動、機械學習”而相應的提出“自主學習”,針對過去的“個體學習”提出“合作學習”,針對過去的“接受學習”提出“探究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不是很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政治課堂的某一環節上,教師想要讓學生用合作、主動式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但由于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從農村升學過來的學生,從小到大都是老師教、自己學的模式,這部分學生長時間處于壓抑的學習環境下,教師突然要求他們采取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政治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教師上課要求還是比較寬松的,這樣學生們一下從束縛中解放出來,如課堂上由于政治教師采取很多能調動學生活動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此時學生的思想就更不容易收回來,這種合作、探究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但結果恰恰相反。
2推進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對策
2.1 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在教學評價中表現出注重知識的記憶,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結果輕過程,評價主體單一等問題。因此,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課程的發展性教育評價體系。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對教師的評價。政治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新的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者,在教學中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往的教師評價主要關注的是教師教學的優劣,而這又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也就是通過學生的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水平。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則被忽略。這種只是強調了評價的工具性,忽視了評價的教育性。為此,對政治教師的評價不僅要體現多主體間互動地進行評價,而且還要體現對教師工作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建立健全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的弊端,而且能對教師工作做出整體、客觀的判斷,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教學效應。
2.2 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一方面,對校內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有校內的基礎設施如教室、操場等,但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是政治教材。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結合各地區各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現有知識基礎等,還要將學校物質資源如多媒體教室、電教室、圖書館等資源和政治教學內容相聯系,喚起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對校外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對公共設施如博物館、紀念館等資源的充分利用。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要大膽地開發而利用校外資源,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體會所學到的理論。一旦學生參加實踐的活動增多,學生也就獲得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眾所周知,政治課與社會緊密聯系。學生接觸社會多了,能更深刻的了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所以政治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生活經驗方面的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更好的學習政治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
2.3 轉變觀念,多樣化教學
面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等,都對政治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師的觀念要進一步轉變,認真領會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而且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和課程意識的開發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靈活的使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掌握新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生在人格、個性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要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3結論
總之,課程改革的任務是艱巨的,不僅需要研究課程改革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的努力,而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
參考文獻
[1]張洪方,朱明英.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年07期
[2]陸芝莉.初探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J].文理導航(上旬),2010年08期 (上接第5頁) 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積極貢獻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高中生政治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