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政治論文1500
環境政治論文1500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由于遭受到人類的破壞而日趨惡化,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政治論文1500,希望你們喜歡。
環境政治論文1500篇一
試論影響環境工程建設的因素及對策
摘 要:隨著近年來人們對于環境問題的關注,相關的環境工程建設逐漸開展起來,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其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在這方面必須加強對其影響因素的探究和分析。本文就從這一問題出發,進而結合環境工程發展的相關需求展開分析和探討,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環境工程 建設 因素 對策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來說,其主要研究的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對環境的污染處理,進而來提高環境的質量。在當前的情況下,開展環境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都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急需解決,對于環境問題來說,其相對的復雜,在這個過程中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及影響因素也在增多。這樣一來就需要我們展開相應的分析和探討,以便更好的開展工程建設和管理。下面,筆者就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對于環境工程建設的基本認識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開始出現,關于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針對于這一問題,出現了一個新興的科學——環境工程,對于環境工程來說,其主要針對的就是關于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處理,根據相關的技術以及管理規則,進而開展對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加強對環境資源的可持續保護,提高環境的質量。我們知道,在當前的環境工程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針對相關的環境問題作出有效的統籌和規劃,進而實現良好的和諧的發展。
二、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其所涉及的面相對較廣,其中不僅包括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與此同時還包括了對人類居住環境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進行管理。所以,在進行環境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其影響的因素也就較多,下面筆者就將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進行一一分析。
1.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
對于環境工程建設來說,自然環境的管理問題是一大重點,但是在當前的情況下,全球的氣候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氣溫開始上升,這對于我國的環境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生態資源的滅絕和破壞,進而產生了惡性循環,導致了生態環境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2.人為因素
在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管理過程中,人為的破壞占有重要比例,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人為的破壞影響因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當前的情況下,由于一些人員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進而導致了對相關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或者是出于一些經濟效益的目的,加強了對資源資源的開發,進而導致其耗竭。同時還對相應的自然環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破壞。
3.生產因素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關的生產工程建設也在大力的發展起來,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發展的現狀也是多種多樣,但是總體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狀態不是很高,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我們在進行相關的生產過程中加大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特別是一些加工業和制造業,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對于環境保護缺乏相應的重視,進而造成過度的破壞。
4.經濟發展因素
人類發展的進程也是不斷開發和利用自然環境的過程,對于經濟的發展來說也是這樣,在當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關于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時常被人們所提起,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對自然的破壞。我們知道,環境是具有一定的容量的,在過渡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就會出現對環境承載容量的破壞,進而導致失衡,造成對環境的影響。
5.環境工程自身的因素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來說,除了以上的一些影響因素之外,還有來自于自身的一些影響因素,其中環境工程建設的水平相對較低,環境管理和技術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這些影響問題的出現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環境工程的假設和發展。
二、加強環境工程建設的策略和建議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需要進行全面而綜合的分析,面對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和探討,其中重點的就是要從環境工程建設的方方面面出發,進而實現有效的應對和管理。
1.加大投資力度,重視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管理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需要一定的投資來進行相關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這方面政府以及相關的地方部門一定要重視起來,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同時也需要結合相關企業的力量來加大環境工程建設投資,進而為環境工程建設增加籌碼,提供良好的保障。在這過程中我們要開展多元化的投資和管理,進而不斷的完善環境工程保障體制,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來說,它是一項耗資相對較大的工程管理和建設工作,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定的財力和物力支持。這就需要多元的力量參與進來,從而實現有效的管理和支持。
2.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
對于環境破壞以及污染的管理問題,我國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來進行制約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是環境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監督和管理,對于出現的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現象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舉報和控制,同時也要結合相關的部門進行打擊和處理。環境工程的建設需要我們全面加強對環境破壞和污染情況的打擊和懲處,只有這樣環境工程的建設才能夠真正切實有效的開展下去,進而取得相應的效果。
3.充分的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做好協調管理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管理,對于二者來說,他們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相互統一的。在當前的情況下,有效開展環境工程的建設必然的會涉及到一些經濟利益,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也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做好調解和管理,尤其是環境建設部門已經相關的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在同相關企業發生利益之爭的時候要積極的依靠政府力量來進行協商和管理。
4.加大技術的發展
對于環境工程的建設來說,尤其是在環境污染的治理過程當中,它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力量進行支持
的,尤其是在當前的情況下,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程度不斷加強,這樣一來,在治理的過程中難度也就相對加大,所以要想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那就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以及綜合治理的水平,從而實現有效的管理和建設。在進行環境質量檢測、維護、治理的各個環節上加強研究,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治理水平。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結合當今技術研究領域的相關成果,進而來實現有效的提升和應用,從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和高效治理。
三、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情況下,環境管理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要加強相關的環境工程建設和管理,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我們積極的尋求有效措施,面對環境破壞和污染難題進行解決。 對于環境工程建設的發展來說,因為其所面臨的情況較為復雜,所以其影響的因素也相對較多,那么我們就要盡量的展開全面分析和研究,進而找出其相對主要的相應因素實施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海燕 關于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以及應對措施分析[J] 城市建設,2009,07.
[2]張國棟 淺析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6.
[3]裴東偉 環境工程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問題分析探究[J] 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
[4]李靜 周玲 關于未來環境工程建設發展的趨勢問題分析[J] 今日科苑,2008,9.
[5]王環宇 提高環境工程建設的質量問題探究[J] 科技信息,2009,8.
環境政治論文1500篇二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生態環境教育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通過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揭示人與環境的關系,揭示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危害性等手段,對學生進行生態環境教育
關鍵詞:歷史教學;生態;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084-01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培養學生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生態環境教育。
一、教育學生認識環境和熱愛環境
環境是相對于某一中心事物來說的,我們所說的環境就是人類環境,它的中心事物是人類,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是環境的改造者,人類環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豐富和改變。教師要在歷史教學中通過教材內容中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揭示人與環境的關系,
從歷史長河來說,人類的文明大多發祥于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物產豐饒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諸如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亞洲的兩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歐洲的愛琴海和地中海地區等。為了世世代代的生存和繁衍,人類不斷從自然界中攝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和能量,然后,又把經過改造和利用的物質與能量還給自然界,從而不斷地改變著生存環境。例如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居于山洞,懂得了使用石器和火,用以照明、取暖和防御野獸;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則建房定居、挖井飲水、墾荒種植粟和水稻等,古代瑪雅人懂得了種植甘薯和玉米;古代的印度人還懂得了種植棉花等等。
人與環境又是相互矛盾的,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環境又把它所受的影響反過來作用于人類,如果人類的活動能自覺得遵循自然規律,就會創造出更加適于生存的環境,否則,人類就會受到無情的懲罰。例如,古巴比倫王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們在數理、天文學、醫學、文學和建筑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人類文明做起過卓越的貢獻,但是由于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使得居住在那里的蘇美爾人不得不紛紛逃離這個地區,致使昔時繁榮富饒的文明古國,變成了不毛之地,在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類社會,環境為人類活動提供了物質、能量和場所,人類代謝活動的產物又破壞了生態環境,這種辯證的人地觀點,是中學環境教育的根本出發點。
二、教育學生積極參與改善環境
自然災害是指導地震、水災、旱災、病蟲害、鳥獸、風沙、冰雹等自然現象造成的災害,自古以為,我們就是一個多災、災重的國家,據史書《西門豹治鄴》記載,戰國時魏國曾一度“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老百姓“故多持女遠逃亡。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人們在深受水災的同時,也飽嘗了“人害”之苦,所以有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開鑿十二條渠道引漳河水的治水故事,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人民仍舊遭受著自然災害的困擾。教師要通過歷史教材中,謳歌我們勞動人民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英雄業績和革命精神的內容,教育學生積極參與改善環境。
中國漢民族古代文獻中的洪水神話,所揭示的是
與洪水抗爭、拯救民生的積極意義,歌頌人的智慧及斗爭精神。“鯀用雍堵之法,九年而無功,后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十三年終克水患。”大禹風餐露宿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以疏導和方法制服了彌漫天下、禍害人間的洪水,在中國文化史上樹立了一個不辭辛勞、為民除害而又充滿智慧的英雄形象,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表現出的智慧。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成為千里沃野,以后,歷代政府都曾致力于抗災,防患于未然,例如,漢武帝下令整治黃河;張衡研制候風地震儀;張仲景辭官從醫,救死扶傷,立志征服“傷寒”,成為濟世名醫,《傷寒雜病論》流傳至今,;馬鈞發明了翻車;唐代農民發明了水排;明太祖召集吏民開塘堰、疏河道、修堤巖等等。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始終把減災工作置于富國安邦、造福子孫后代的戰略地位。我國先后頒布了14部環境 保護法,制定了一系列減災方針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提高我國承受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例如:整治黃河、海河和遼河;構建水情、雨情測報網絡;安置地震測報點;設置天氣海潮氣象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營造“三北”防護林,修建“綠色萬里長城”。
所有這些,無不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因此,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是一部抗災斗爭的歷史。
三、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師還要在教材內容中,揭示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危害性,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在世界歷史上,由于人為原因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不乏其例。例如,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光了山北坡的松林后,他們摧毀了該區高山畜牧業的基礎。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枯竭,而在雨季更加兇猛的洪水又傾瀉在平原上。英國的泰晤士河,歷史上是一條美麗可河流。河水清澈,魚蝦成群,水面上水鳥翱翔。但是,自18世紀以來,隨著兩岸居民增加,工廠林立,各種生活污水和工廠廢水的排入,使河水污濁不堪,發出陣陣臭氣。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呼吁人類走出“自掘的墳墓”,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共創綠色文明。
看了環境政治論文1500的人還看
4.保護環境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