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前教育的論文范文
學前教育不僅對于個體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而且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學前教育的論文范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于學前教育的論文范文篇一
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現狀分析
[關鍵詞]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現狀:師資隊伍;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6-0066-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也不斷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由于經濟文化的落后,致使農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那么,如何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當地發展的有效的學前教育模式則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際,就農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現狀談幾點看法。
一、農村學前教育基礎薄弱
教育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導致適齡幼兒無法接受正規的幼兒教育,只好在小學設立學前班,將學前教育歸人小學教育,更有的貧困地方,學前班和一年級在同一個教室上課,進行復式教學,這就使得農村貧困地區的幼兒無法得到正常的符合幼兒身體、心理特點的教育。
除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貧困地區在思想認識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家長思想的狹隘性與局限性。很多家長沒有讓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思想,有的等到孩子七八歲了才送孩子上學;有的家長雖然將孩子送到了學校,但是對學校教育漠不關心,不能配合學校教育,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這就使得幼兒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了。二是小學教師多數沒有幼兒教育專業知識,把幼兒當作小學生來教,導致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對教育產生了對抗情緒。
二、幼兒教師的結構不合理
農村貧困地區幾乎沒有正規的幼兒教師,大多數由小學教師擔任。部分幼兒園教師是學校騁請的,大多是村里的初中畢業生或高中畢業生,沒有經過相應的培訓,工資待遇低,沒有保障。
很多農村貧困地區學校班級多,課程多,學生少,包班現象嚴重,導致教師負擔過重,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兒童特點和教育規律,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加之農村貧困地區相對偏遠,使得在進修培訓、繼續教育、評優獎懲、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方面都無法得到相應的權益,嚴重影響著他們工作積極性的發揮。部分農村幼兒園,幼兒教師身份不確定,素質偏低,使學前教育陷入了幼兒園低收費、低素質、學前教育低發展水平的惡性循環。這種狀況極大地影響著幼兒的教育,成為學前教育的絆腳石。
三、農村基礎教育改革造成的新沖擊
近幾年來,農村學齡人口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有的家長舍近求遠,將孩子送到較遠的鄉鎮學校或縣城幼兒園。這就導致許多農村學校成為空校,造成農村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農村教育質量也越來越難以得到保障。
農村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主要依靠小學的學前班來完成,小學布局調整后,師資力量薄弱,質量得不到保證:有的小學撤銷后。學生要走幾公里的山路到很遠的學校去,家長的負擔也隨之加重;有的學校安排學生住宿,但是住宿條件不達標,非常簡陋,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而增加食宿帶來的經濟負擔也要由家長來承擔。而對學前教育,國家的補助和投資非常少,這就給本來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經濟負擔。
四、管理體制混亂
沒有建立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幼兒園處于無序、無監管狀態,這就造成學前教育的政策法規、重要規章制度、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等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很難落實。而且不少幼兒園對幼教發展思路不清,管理乏力。同時有些監管主體還存在著力量嚴重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對民辦教育的執法力度不夠,對一些違規舉辦、不符合條件的民辦幼兒園,屢禁不止,嚴重影響著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在農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許多新老問題并存,加之在轉型期,經濟、政策、思想認識、管理、師資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深刻鉆研這些問題,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模式、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將有利于更好地支持農村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關于學前教育的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