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類畢業論文
建筑工程是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建筑工程類畢業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建筑工程類畢業論文篇1
景觀建筑學發展趨勢探析
【摘 要】景觀建筑學作為一門新起的行業,已經貫穿在建筑以及人們生活中,并且無處不在。其不管是在環境保護和美學角度上都完美的詮釋了建筑要帶給人們的舒適和安逸的理念。景觀建筑學在原有建筑學的基礎上更加的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相互協調的理念。它使人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的優美,更加的環保。并且景觀建筑學很好的將景觀學和建筑學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完美的契合。本文所要講的是景觀建筑學在當今社會上的發展趨勢,以及其所提倡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景觀建筑學;發展;探析
1、景觀建筑學的設計理念
景觀建筑學是一個包括了很多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科。景觀建筑學提倡的是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通過景觀建筑師的設計完美的集合在一起。將人與環境結合在一起,從而能夠設計出一種天人相處融洽的關系,是景觀建筑學主要的設計理念。并且,景觀建筑師都是秉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設計的。
1.1秉著尊重歷史文化的發展,建筑師的設計理念要考慮在當地人文環境下的設計方式。
譬如,我國的少數民族每個都有各自不同的風俗,也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所以景觀建筑師在對于少數民族人群的設計時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個問題了。人們對于日常居住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在他們認為居住環境越好就代表該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為高,就越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景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在對于如何將環境和人們聯系起來的方面,景觀建筑學是目前唯一一個具有相關知識的學科。所以,隨著人們對于環境,文化的越來越重視,景觀建筑學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1.2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不管是景觀建筑學還是其他建筑學方面都會首先考慮該設計是否具有可持續的發展,是否符合生態學的觀念。
并且建筑師在設計的時候也都會保留原來地區所本來就存在的景物,同時設計師也將該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與其所做的設計進行統一化,以達到相互和諧的效果。最好的設計就是跟隨自然的腳步,將自然與設計物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將可持續發展進行到底,將本地的自然環境最大化的利用起來等一系類的方法都是設計師在進行景觀建筑設計時候需要做到的事情。景觀建筑學主要是以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的設計理念。其主要倡導的是用自然社會中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單單憑借人工建造的事物來渲染建筑物。
不管是在景觀建筑學還是在其他方面,多數都是倡導以人為本這個概念。就目前社會,人類是占有主導地位的。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主要是要考慮到人們對于這個設計的認可度和人們是否能感到舒適。有些設計盡管外觀設計很美,靈感也十分的不錯,但是如果違背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就算再好看的事物最后都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再者,如果一個美麗的事物將其放在了不屬于它的地方,那么到頭來,不管是那邊的環境還是那邊的人們都接受不了該事物的存在,最后其命運也不過是放置一旁或者被拆除。從上我們能夠看出,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生態與人文結合在一起,光有好的事物是不行的。要將好的設計和地方特色及地方景觀結合起來,這樣就算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了。
2、景觀建筑學的發展
景觀建筑學是一種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它不僅加強了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建筑本身的特性。
2.1景觀建筑學在今后的發展中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十分的重大。如今,隨著人類不斷地過分開采和規劃,自然環境已經支離破碎,自然的資源也都面臨著耗盡的危險。因此,人類開始對資源的重復利用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這就為景觀建筑學指引了一條新道路。其中不乏有很多著名的設計師已經開始將這一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去了。他們大膽創新的思維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響。
2.2景觀建筑學在各個地區的發展。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色,每個地區的自身環境也都是有差別的。景觀建筑學在每個地區中的發展主要是在保持原有地區特色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合理的進行相應的開發工作。以達到該地區在自然及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條件下,該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提升。同樣,這樣的舊址改造的例子也有很多,并且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多數的設計師都是利用該舊址所能夠創造的利益,將其改造成更加符合當代社會的一個建筑,也能為社會創造美好的景觀。
2.3景觀建筑學對人們居住區的影響。其實在景觀建筑學的理念下追求的是中人與自然樸實無華的相互協調的一種理念。但是,當今社會人們過于追求外在給人的一種奢華的感覺,卻忽略了景觀建筑學真正的含義。這種被扭曲的景觀建筑學帶給人們的不再是一種溫馨,舒適的感覺,而是一種人類社會心理的陰暗面。因此,在我國居民區成功建造并且完美的例子并沒有很多。但是,在國外這種例子卻比比皆是,其中“水景住宅”這一成功的小區完美的詮釋了化廢為寶的理念。其將設計師所要體現的觀念都很好的展現出來了,將古樹,人們與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給人們一種溫馨的感覺。
2.4景觀建筑學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發展。一個城市的公共建筑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因此,我國在對于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設上具有嚴格的要求。城市公共建筑要求全方位的聯系,不管是在人文,城市綠化以及交通方面。一個良好的城市公共建筑能夠讓人們對于該城市的印象深刻。
2.5景觀建筑學在垂直景觀中的發展。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原有建筑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垂直城市設計這一理念就被提出來了。因此,更多的摩天大樓被建造出來了,而且到目前為止,高層建筑在城市中到處都是。而且對于高層建筑的設計更是五花八門。這些設計都對景觀建筑學的以后發展趨勢奠定了基礎。
3、總結
目前,景觀建筑學擁有一個快速發展趨勢,對于人才的渴求也越來越明顯。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外表美觀但是缺乏實質性東西的設計。因此,我們能夠看出,景觀經濟學不光光是美麗的化身,它是要在美的基礎上給予實質上的肯定。那些缺乏實質的設計也讓我們明白了現今景觀建筑學真正價值的缺少。景觀建筑設計師應該將這一學科的靈魂,即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輝煌.小議當代景觀建筑學的設計之路[J].山西建筑,2010,1,20(03).
[2]季嵐.景觀建筑學發展趨勢的思考[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5,28(05).
[3]劉濱誼.走進當代景觀建筑學[J].時代建筑,1997,9,18(03).
[4]孫麗平.淺談景觀建筑學[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1,30(132).
[5]焦宇靜.景觀建筑與景觀融合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2,9,8(17).
[6]范建紅.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建筑學發展思考[J].2010,2,15(01).
建筑工程類畢業論文篇2
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發展探討
摘要:對智能建筑的出現與發展進行論述,指出“節能、環保、健康”已成為智能建筑所必須具備的新的時代特征。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在于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統來構建綠色建筑,發揮智能科技在節能和減排以及環保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將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方向。
關鍵詞:智能建筑;綠色建筑;節能;環保
智能建筑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辦公方式,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舒適。在新時代背景下,典型的智能建筑已不能滿足當代人對綠色、環保、節能的最新追求,為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智能建筑中體現綠色和節能。為此,筆者試從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出發,對其進程進行論述,對其發展進行展望。
1智能建筑的出現與發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先在國外出現,這個概念的產生得益于數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正是基于20世紀80年代的信息化發展,智能建筑的概念應運而生,并且很快地,這一概念投入實踐。在1984年1月,美國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廈,在這里,建筑的使用者無需準備復雜的設備,便可享受語音通信、文字處理、電子郵件、資料檢索、市場情報等多項服務。此外,大廈還實現了由計算機系統智能控制的空調、防火、防盜、配電、供水自動化系統,劃開了建筑設計新的篇章。
在我國,智能建筑起步較晚,在9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國《智能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報告,這也是我國智能建筑起步的開端。在此之后,在改革發展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90年代中后期逐漸出現了很多以“智能建筑”為標簽的建筑物,雖然有很多建筑實際上僅是以此為噱頭,但是在這個時期也發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建筑物,也為我國智能建筑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智能建筑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生存的環境更為便利、舒適。但是作為建筑,其始終是能耗大戶,為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21世紀的智能建筑發展更多地偏向了綠色與節能。這一點從我國對于智能建筑的定義也顯然可見,在《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14-2000)將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自動化設備BA,辦公自動化OA及通信網絡CA,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但在隨后的幾年,國家對該標準中智能建筑的定義進行了修訂,新標準GB/T 50314-2006將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1]??梢钥闯?,在新修訂的智能建筑定義中,添加了“節能、環保、健康”的概念,由此,智能建筑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
2智能建筑中的綠色與節能
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概念最早源于綠色建筑的理念,在綠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環境負荷下,構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適的建筑空間,達到人、自然與建筑的和諧統一。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統管控建筑設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統來構建綠色建筑,發揮智能科技在節能和減排以及環保中的作用,以“智能”服務“綠色”,使得建筑擁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續的生機。
近年來,智能建筑設計中通常會考慮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同樣地,綠色建筑的設計里也會涉及很多智能化技術和信息自動化技術,正是兩者相互滲透的關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綠色與節能的屬性。一般地,智能建筑中的綠色與節能主要體現在:對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的利用等;智能暖通空調系統,如區域熱電冷三聯供系統、變頻空調系統等;智能室內環境控制,如室內照明控制,隨環境、溫度、濕度自動調節的呼吸墻等;智能的給排水系統,如對泵類設備根據需要的智能調速、雨污自動收集和分離、污水的一體化處理設備等??梢哉f,智能建筑的綠色與節能并非簡單的建材和新設備的組合,而是在它們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體現出綠色建筑的功能特點。為體現出綠色建筑的功能特點,就必須對智能建筑進行恰當地管理,使建筑系統中的環境、生態、能源、建筑結構、電器、設備、通信、網絡等管理相互協調,以實現綠色環保的最終目標。
3建筑發展的方向——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
所謂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即是將智能建筑的設計方法和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以“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核心,通過智能化手段與綠色理念的融合來實現人、資源、環境三者的最優化發展[2]。
通常,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所形成的建筑被稱作綠色智能建筑,對應綠色智能建筑,其所使用的技術被稱為綠色智能建筑技術[3],常見的包括:節能技術、節地技術、節水技術、節材技術以及智能化設備及技術。實際上綠色智能建筑技術在我國已有多處應用的實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鳥巢”,迎合綠色奧運的口號,體育場使用了地源熱泵,可以從土壤中吸收能量,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貯的冷量向鳥巢供冷,冬季吸收土壤中蘊涵的熱量為鳥巢供熱。又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水立方”,膜結構等相關技術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實現一天中絕大部分在封閉的場館中利用自然光進行照明,大大的節省電力能源;同時在“水立方”,3萬m2的屋頂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相關資料顯示,該雨水收集系統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當于100戶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因此這種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筑對于北方缺水地區尤其適用。
此外,將綠色智能建筑技術用于原有建筑的改造也是今后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如廈門中銀大廈節能改造項目,在對原大廈的能源改造中,首先對技術落后的2臺冷水機組和4臺水泵進行更新,提高運行效率;其次,重置了冷凍水溫度以符合預期冷凍負荷;再次,采取了控制通風的先進控制策略;而后,對風機和水泵進行變頻改造;進行了夜間回設,夜間操作循環使HVAC設備在無人期間保持區域級管理實現節能;再而后,通過樓宇設備監控系統實現對水泵和冷卻塔風機的開啟、運行監測,水流量根據實際負荷進行自動化調節;最后,對照明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據了解經改造后,該大廈每年可節電近95萬千瓦時,省電達30%,為國內同類型的公共建筑利用綠色智能建筑技術進行節能綠色改造提供了借鑒。綜上所述,在今后,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必將成為建筑的發展方向,也只有這樣,人們對于綠色生活以及節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滿足。
參考文獻:
[1]上?,F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李南,李湘洲.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J].建材發展導向,2010(4):26-29.
[3]申唐,毛賢君,張天宏.綠色智能建筑新技術發展應用[J].江蘇建材,2009(1):54-56.
建筑工程類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