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2)
大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
大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篇2
淺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應用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攀升,我國已由最初的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快速邁進。而在工業當中,機械制造占有極高比重,成為我國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也使得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對生產效率和生產工藝的提高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作為當今制造工程領域中涉及面廣、研究十分活躍的技術,自動化是競爭取勝的重要手段之一。當下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對整個機械制造行業來說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本文就此詳細介紹了機械自動化發展和我國機械自動化的現狀,同時,就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做了詳細的闡述,同時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展望了我國未來機械自動化發展的方向以資諸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機械制造;自動化;CAD;精細加工
一、概論
1.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的全球演化歷程
21世紀以來,機械自動化技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影響巨大。隨著自動化技術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普遍應用,機械自動化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利用自動化生產來加工制造工業產品,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極大的減少了加工所需的人力成本。同時,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對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戰后,西方工業國家開始了第二輪工業革命,即通過機械化大生產來加工制造冷金屬,而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誕生和應用,機械自動化生產技術更加成熟,尖端技術也一直為歐美國家所壟斷。近年來,我國的機械自動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距離歐美國家的先進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制約我國機械自動化的原因主要是:產業結構層次低、機械制造業水平參差不齊、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產品。
2.我國與國外的自動化應用對比狀況
自機械自動化技術問世后,其在各個行業和領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機械制造業自動化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然而,我國在此方面卻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雖然一直積極采用更加先進的制造技術,但和西方發達工業國相比,我國仍與其存在較大的差距。
(1)圖紙設計方式落后。在設計方面,工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大多采用最新的設計方法和數據,通常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即CAD,很多大型企業早已不使用圖紙設計生產。而我國機械制造行業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企業仍不多,依賴傳統設計方法和圖紙設計的仍不在少數。
(2)數字化管理不足。歐美國家大多采用計算機管理,更加重視管理與組織體制和生產模式的發展,強調準時生產、精益生產等新的管理思想技術。我國的機械自動化雖已經建立了范疇明確的技術領域,但采用計算機輔助管理的大型企業仍相對較少,依靠經驗管理的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
(3)制造工藝粗放,不精細。歐美國家大多采用精細加工的方法,我國雖也在一直開發和掌握新的加工技術,但我國的開發經驗大多仍是借鑒國外的先進工藝再改造,尚未形成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
(4)自動化技術應用范圍狹小。當前,工業相對發達的歐美國家在機械自動化生產方面大多采用加工中心、數控機床、FMC 柔性制造單元、FMS 柔性制造系統、CIMS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實現了柔性制造的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而我國在此方面起步較晚,仍處于單機與剛性自動化階段,只有少數企業開始真正使用柔性制造系統。
二、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范圍
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信息流的自動化
機械自動化的信息系統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等幾個方面。
2.物流供輸系統的自動化
機械制造過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加工后,還要把成品及時運到具體的、指定的地點,這一過程是相當復雜和繁瑣的,為了保障整個制造過程的流暢性和連續性,需要一套有效的自動化物流系統。物資供輸系統的自動化涉及到自動化軟件系統、單機自動裝置等組件。
3.加工系統的自動化
機械制造生產過程有很多重復勞動,為了節省工人的體力,在生產過程中可以采用自動化的加工系統,使生產工序能夠自動、持續的進行。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工人的重復勞動,還可以減少人工勞動所帶來的失誤,提高操作的精確度,避免出現次品,提升機械制造產品的質量。
4.裝配系統的自動化
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設備裝配系統。過往的裝配工作一般由人工來完成,工人的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產品的質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自動化的裝配系統不僅可以取代人工復雜的裝配工作,還可以通過預定設計好的技術要求,將特定形狀與規格的機械配件自動組裝、搬運、實驗等一系列步驟,從而建立一套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
5.檢測系統的自動化
為確保機械產品生產的精度,機械制造過程常常需要運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加工設備和新型的材料與部件,這也就增加了產品檢測工作的難度,傳統的人工方法檢測精確度已達不到設計需求,自動化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這種難題,這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當今,運用較多的自動化技術有很多,如具有多個判斷系統的智能診斷技術、識別電流信號、時序的檢測技術等。
三、機械制造自動化的將來
(1)機電一體化。機電一體化是 21 世紀機械制造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機械制造自動化的延伸。只有實現機電一體化,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智能化。智能制造產生于上世紀 80 年代,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核心為利用人工神經網絡、遺傳基因、人工智能系統、專家系統來進行多種復雜的決策,提高制造系統的制造水平和實用性。該技術能夠細致的保留工人與工程技術人員在長期的生產制造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使這些經驗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發揮作用。也有學者認為,智能化制造技術是人類感官與頭腦的延伸,也是人類手腳和肢體的延伸,對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3)微型化。機械自動化控制系統屬于微電子產品,微電子產品正朝著超大規模集成的微觀領域發展,未來的機械自動化控制系統體積會更小,操作會更加靈活,能耗會更低。
(4)綠色化。人類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環境破壞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越來越被重視,未來的機械自動化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將最大程度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5)柔性化。多品種多批量生產是機械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形態。因此,機械加工設備的柔性要求也更加迫切。柔性自動化加工,是指采用機床加工控制軟件來控制加工過程,在需要更換零件時,無需人工調整機床與設備狀態,只需改變少量軟件與夾具即可繼續進行加工的加工方式。與傳統的加工方式相比,該技術有以下優點:①加工精度高;②可靠性與穩定性好;③同批次零件的精度與一致性高;④能夠更加方便的進行復雜零件的加工;⑤能集中進行多種加工。
(6)模塊化。隨著機械制造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涉及的設備種類、技術工種也越來越多,單獨的企業或廠家往往不能完成整個機械生產流程。機械制造自動化流程就需要劃分為大小不一的模塊,分別由專業的部門或企業來完成,通過多方配合實現大規模的機械自動化生產。
(7)網絡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融入到生活、生產的各個角落。機械制造自動化每一環節可以通過網絡將數據匯總到遠程控制終端,由計算機進行實時分析并進行控制。
四、結論
我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得益于機械制造的興盛,而自動化應用技術的加入大大促進了這一過程。因此,要分外重視自動化在機械制造中的作用,積極研發,勇于創新,使之應有之力量得到最大發揮,為我國工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鄧佳懷.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機械制造,2013.11.
[2]杜海騰.中國機械制造改革.中國工業,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