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同心工程的指導意義論文
淺談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同心工程的指導意義論文
同心工程是中共中央統戰部及各民主黨派,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為宗旨,齊心協力幫助解決邊遠山區、貧窮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及民族民生等突出問題的一項偉大的工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同心工程的指導意義相關思修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同心工程的指導意義全文如下:
[摘要] 黃炎培采取發展人類生活智能與服務精神的途徑,使教育者能為己治生,為群服務;達到“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終極目標的職業教育思想體系。適應需要為主的職業教育,實施全面的職業教育,手腦并用及注重實踐對同心工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職業教育;同心工程;手腦并用
黃炎培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運動的先驅。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出的許多職業教育的思想在發展職業教育上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
黃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浦東川沙縣人。他深感我國實業的不發達,學校教育脫離生活實際,中學生畢業無就業之技能,而用人者又嘆乏才,并受到美國職業教育的影響。1917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
黃炎培倡導建立了溝通教育與職業、采取發展人類生活智能與服務精神的途徑,使教育者能為己治生,為群服務;達到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終極目標的職業教育思想體系。這個體系的理論基礎是他對職業的本質和對教育功能的分析。根據職業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他認為職業教育應達到四個目的:一為謀個性之發展;二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
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把職業教育納入到整個教育體系中通盤考慮;必須把職業教育放到整個社會大環境中,與職業、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緊密聯系起來。在這一思想體系中,還包含了“科學化、平民化、社會化”的辦學方針,“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教學原則,“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觀等一些精辟論斷。
二、同心工程
2010年,為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賈慶林等中央領導對貴州省畢節試驗區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由中央統戰部發起了統一戰線“同心智力支持工程”職業教育和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通過中華職教社統一協調并組織了這一溫暖工程的畢節項目,共聯合了13個省市的21所職業院校(黑龍江省僅我校一家),計劃把3000名畢節地區貧困家庭的學生培養成才并走出大山就業,從而改變這些貧困學生和他們家庭的命運。
這項溫暖工程是按照“三免一資助”(免學費、免書費、免住宿費和資助困難學員)的政策實施的。在具體操作中,中華職教社安排我校與當地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專——畢節地區工業學校合作,采用“1+1+1”學制的操作模式運作,即學生第一年在畢節工業學校學習,第二年在我校學習,第三年由我校負責安置學生就業。2011年8月20日,齊齊哈爾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正式接收了畢節地區工業學校2010年招生的首批共65名學生。
三、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同心工程的指導意義
1、以適應需要為主的職業教育的原則,體現了職業學校是完全根據社會需要和該科修習上的需要,而且職業學校修業年限宜分節,每節宜短,這也是它的原則。在設置上不可拘系統而忽供求,不能比照普教學制,系統設置應是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的[1]。
同心工程的畢節三個教學班分別為機加班、數車班、數銑班,根據不同專業的技能要求不同,我們為學生提供了符合專業特點的教學計劃。如機加班的教學以普通車床為主,加工零件精度不高,對學生的基礎要求不高,在教學設置上適當的減少了理論課教學,而對實習教學加大了比重,重點對機床結構了解及簡單的機械零件加工。數控車工及銑工專業要求操作者掌握數控機床,加工零件的精度較高,這樣在教學安排上比普通機加班教學增加了公差學科的課時,對于數控專業編程中計算坐標點時對數學的要求,適當增加了數學學科的課時。此外,為了讓學生對數控機床及零件加工更加深入了解,學校增加了實習及識圖的課時,還利用休息時間為學生安排操作實習。
2、實施全面的職業教育[2]。既要培養職業,又要培養職業道德與服務精神,既要學習知識,又要特別重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手腦要綜合訓練,須絕對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但著重職業技能,而且還要培養他們適應這種生活的習慣。培養的學生不但有技能,而且要富于欲望,重視謀職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
首先讓學生明確職業的意義,確立正確的職業觀。黃先生認為,“職業觀是人們對職業的根本性的認識和態度,他包括人們對專業職業根本性的認識,個人選擇職業的標準等。”學生入校第一課就是對所學專業了解,以及明確學到技能可以改變個人命運,為畢節的工業發展作出一份貢獻。這樣使學生樹立信念,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服務社會之準備,從而學習的目的明晰。
其次利用班級的主題班團會及各項競賽活動,重視學生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開學之初,為期10天的軍訓為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晚上學工處又組織了豐富多樣的“文明教育”活動,讓學生愛校如家,樹立社會責任感,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班會以《如何與同學相處》為主題化解了學生間的矛盾,學會了寬容和禮讓。《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主題班會喚醒了學生的責任心,從維護校園環境做起,主動遵守公共秩序,幫助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都是“我的責任”,培養了學生承擔責任的意識。《學生如何做到理性消費》班會解決了部分學生過度消費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學教育,播放國學大師蔡禮旭的幸福人生之《弟子規》,教育學生講道德,講文明,求上進,為學生補充豐富的精神食糧。
最后在學生離校之前,對學生進行準職業人的教育。所謂準職業人,就是按照企業對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初步具備職業人的基本素質,能夠適應在企業的發展,即將進入企業的人。這需要有積極的職業心態,嚴謹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優雅的職業禮儀。
3、黃炎培指出:“職業教育應做學合一,理論與實習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辦職業教育,萬不可專靠想,專靠說,專靠寫,必須切切實實去做一”,“手腦聯合訓練,確是人類生活教育上最基本的工夫”,“適合青年期身心發展的自然要求。”
黃炎培先生在《職業教育該怎么辦》一文中講:“中國的讀書人頂怕用手,除掉寫字和吃飯、穿衣、上茅廁以外,簡直像天沒有給他兩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會分做兩下:一是號稱士大夫,是死讀書老不用手的;一是勞動者,是死用手老不用讀書的,好罷!吾們來矯正一下。使動手的讀書,讀書的動手,把讀書和做工并起家來。要使人們明了,世界文明是人類手和腦兩部分聯合產生出來的。”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基礎差、不愛動筆的特點,我們的語文課教學增加了硬筆書法、實用寫作、活動課,讓學生接觸中國文化藝術之美,傳承祖國傳統文化基礎,通過硬筆書法比賽讓學生主動動手練字帖;實用寫作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了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活動課以學生練口為主,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在公差課教學中,我們在測量室進行工件的專項測量,切實做到課堂上動手操作。在實習課上,更加充分發揮了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思想,實習教師在分配課題后,學生通過分析圖紙,確定合理的工藝路線,小組合作參與編制程序,共同討論后得出結果,通過仿真模擬后,進而確定其可行性,再選擇合適的刀具,合理機床的參數后進行零件加工,學生們在完成每個課題后都有一個作品展示。
4、黃先生說:“如果只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去實地參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職業教育的目的乃在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欲達此種境地,需手腦并用。辦職業教育不但著重知能,而且還需養成他們適于這種生活的習慣”。
注重實踐,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事,加強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勞動管理周活動為每位學生提供一個自己動手,自我管理的平臺,通過勞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團結互助,熱心助人的優秀品質。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和企業接觸,我校安排教師和學生到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實習。上到教師,下到學生都能接觸到最新的企業需求,這樣教師在教學中能有的放矢,學生也對當前企業的產品有了直接的了解,可以在入職后更好的適應企業需求。“產”與“教”結合得緊密無隙,由此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服務社會、服務平民,做人第一、敬業樂群,注重實用,注重技能,手腦聯動、做學合一,這一理念對當今的職業教育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