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的思修論文
1500字的思修論文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通常被稱為思修,是大學里的一門公共課,從2010年開始被列為考研公共課的一部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500字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1500字的思修論文篇一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的啟示》
關鍵詞:職業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摘要:本文介紹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步驟和內容,從職業錨的特點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啟示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就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進行有益探索。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
1.自我認知。
根據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借助職業興趣測試和性格測驗,發現自己是一個較為外向開朗的人還是內向穩重的人,并對哪些問題較為感興趣,如經濟問題還是管理問題,或擅長哪些技能,如對數字敏感或語言表達能力,等等。也可以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點。
2.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
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后職業規劃的頂點,或較高點,也就是夢想,但要細化至具體工作。短期目標一般是提高素質和能力,或獲取有用證書,或通過考試。
3.確定行動計劃和措施。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行動就成為關鍵的環節。沒有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的內涵和特點
1.隨時間的遷移性。
一個人的職業錨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每個時期職業錨所表現出來到內容和程度都有較大的差異。隨著時間的變化,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職業錨會隨之而變。從大一入校時的迷惑,到大二、大三的認識逐步加深,最終在畢業時,每位大學生大學四年的職業錨所關注的內容都是大相徑庭的。
2.個體對象的選擇性。
只有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么。大學生群體中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即使處在同一平臺上的兩個學生,他們的職業錨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既是對學生個人能力培養的要求,又是對教育環境中意識形態引導的要求。
3.階段過程的唯一性。
職業錨隨著閱歷、能力、學識等會發生遷移和改變,對于個體而言也不盡相同,但在特定對象的某一個階段中它又相對穩定,顯示出階段時間內的唯一性。根據彩虹圖理論,大學生處在人生的成長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社會角色相對固定,心理發展歷程相對清晰,因此,這個群體的職業錨總體上表現出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
三、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啟示
1.培養學生職業自我認知的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職業錨的特點可以得出,培養職業自我認知對于大學生正確、全面的職業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自我認知是個體對自身的評價,以及對自身與職業之間關系的認識,包括自我認知和對職業匹配性的認知。自我認知是大學生對自身的需要、興趣、性格、能力、學識、特長、價值觀等的了解和評價。正確的自我認知有利于大學生發掘自身的職業傾向性和適應性,從而明確適合自身條件的職業定位。對職業匹配性的認知即大學生對自己與某些職業適合與否、匹配與否的認識。對職業匹配性的正確評價有利于大學生實現“我想干什么”的理想職業自我與“我能干什么”的現實職業自我之間的統一。
2.注重大學職業規劃階段性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隨著學習、生活、思想的不斷磨煉,大學生對事物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也逐步在深化,思考更趨于理性。職業錨的特點指出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教育者要注重每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和變化趨勢,充分利用學生職業生涯心理變化的規律,適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環境的變化引起自我認知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中,要求教育者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階段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3.發揮職業心理調節作用,引導學生樹立職業自信心。
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職業選擇的每一個步驟都與個人的年齡聯系在一起。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律,利用好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特點,幫助他們準確、客觀、創造性地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和選擇過程中要注重自我認知的作用,結合個人的職業個性心理,堅定職業信心,正確定位,這樣將對成功擇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薛艷.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性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報)
[2]張政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芻議.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3]劉曉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心理因素分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4]宋長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策略探析.中國成人教育
1500字的思修論文篇二
《論大學生科學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摘要:大學生做好很有必要。大學生只有深刻領會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熟練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步驟,認真實踐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策略,才能科學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活就業
在人生的舞臺上,為什么有些人的演出能夠獲得鮮花和掌聲,而有些人的演出則索然無味,令人找不到頭緒?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演繹自己的經典,突出自己的精彩。而有些人則如任人擺布的棋子,進退不由己?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不懈追求,更是21世紀人們的熱門話題。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邁向何方。職業規劃就是個人發展的一盞明燈,讓我們清楚自己未來的道路的方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清楚自身的資源和優勢,明白如何根據自身的核心優勢去制定未來發展的道路,他必然更容易實現成功的夢想。
然而,何謂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位總裁曾經說過:“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個人在工作中只能賺到薪水,其他的一無所獲,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因此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人生的規劃,明確自己在各個地方的位置,明知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等,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站在十字路口迷失了自己。尤其是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的我們要找準標尺,結合社會的人才需求,發揮自身的潛能,制定合理的規劃,一步步的向心中的高峰攀巖。
我們告別中學時代,邁進大學,人生的歷程翻開了新的一頁,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階段。人生的理想在這里確立,未來的希望在這里奠基,美好生活將在這里開始。面對嶄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及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很多同學會感到不適應。
大學生活,我們的課余時間更多,使得有的同學開始茫然,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大好的光陰浪費在網吧或床上。一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讓我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時間應該花在什么地方,我們有哪些方面不足需要彌補。讓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提升自身的能力,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競爭的愈發激烈,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在2017年大學生就業年度涌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畢業生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千萬人。多么可怕的數字!就如此真實的的出現在你我身邊,不做好準備的話,對于我們來說,將會無法養活自己。
“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考察隊調查報告:通過問卷結果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大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畢業時才開始考慮。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讓我們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為自己將來就業做好準備,讓我們能夠在畢業時擁有更高的起點。
中國的古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對于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因此當代的大學生要對自己有了較為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所學專業、最大興趣等因素為自己設定職業生涯目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并為這個職業不斷地努力奮斗。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因而往往是被動地學習,被動地參加學校活動,被動地應對畢業和就業,甚至在即將畢業時對自己想干啥、能到好工作。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仍然找不到“用武之地”,反過來干啥、會干啥都不清楚。就業時常常是拿著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著撞到好運氣找埋怨招聘單位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他們的失敗歸根到底就是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由此看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必要的,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機遇總是鐘情于有準備的頭腦。”可以說,科學地規劃職業生涯,我們就能在職場上享受更多的鮮花和掌聲;職業生涯規劃不科學或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我們在職場中就會遇到更多的坎坷和荊棘。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應從大一開始就及早謀劃,科學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這不僅有利于大學學業的圓滿完成,順利走上就業崗位,更有利于正確把握人生方向,創造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