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論文 > 理學論文 > 農林學類 > 農業發展的論文(2)

    農業發展的論文(2)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農業發展的論文

      農業發展的論文篇2

      淺論綠色農業發展

      摘 要:進入21世紀初以來,綠色農業的發展從理論體系到具體的實踐,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發展經驗,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該文圍繞發展綠肥色農業,重點闡述了發展綠色農業的意義、發展綠色農業的關鍵技術、發展綠色農業的措施等。

      關鍵詞:綠色農業;發展;思考

      當前,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大目標下,出現了白色農業、節水農業、立體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多種農業模式,而綠色農業在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發展經驗。到得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農民的肯定與接受,綠色農產品也贏得了城鄉消費者的歡迎和青睞,成為引領我省農業發展的新模式。但是綠色農業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根據各區域的氣候、資源、環境、人文等條件,堅持保障農產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利用資源三位一體,提出相應的綠色農業發展規劃,以實現綠色農業發展的多樣性和區域獨特性。

      1 綠色農業的內涵

      綠色農業即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念在農業上的體現,它根植于中華農業文明之沃土之中,又吸納現代農業最新技術和裝備,是區別于其他農業模式的現代化農業的一種新模式,它以保障農產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資源合理利用為目標,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從技術層面講,綠色農業就是運用綠色農業技術,控制化學肥料、農藥等化學物質的投入量,促進農業生物資源的循環利用,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以實現滿足人們需求的充足的綠色農產品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國計民生角度說,綠色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兩型”社會戰略思想的必由之路。綠色農業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又要為人們提供營養健康、安全衛生、數量充足的綠色食品,實現食品安全戰略。從管理角度講,綠色農業主要強調農業全程一體化管理新理念,圍繞優質、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生產這條主線,營造美好鄉村、幸福農民、高效農業為背景,嚴格遵循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控制,實現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2 發展綠色農業的意義

      2.1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綠色農業要求在農產品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流通、銷售等環節實行一體化經營管理。既要制定產前的產地環境,產中的投入品,產后的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綠色生產規程,又要制定了鮮活農產品和加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通過企業建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規范包裝、流通渠道,標識綠色食品標志,建立綠色農產品專賣店,形成農產品綠色通道。更好地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打消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

      2.2 推動資源節約和合理開發利用

      面對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生產規模小,資源浪費嚴重,農業資源利用率低等的現實,發展綠色農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通過秸稈還田、良種良法配套、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綠色技術,在實現生產的節本增效和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的同時,進一步促進農業廢棄物和農業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向良性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對催生農業新興產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3 促進環境友好和社會和諧發展

      綠色農業強調以保護優良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生產綠色農產品為核心,在保證增加綠色農產品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把這一原則貫穿到農業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全過程中,把保護環境納入農業生產管理領域是一種創舉,是一種新模式,把農事活動提升到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戰略高度,并賦予現代農業新型功能。

      2.4 帶動農業技術體系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發展綠色農業將進一步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特別是綠色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帶動綠色農業技術體系和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推進農業經濟的升級調整和戰略轉移,加快農業經濟走向國內、國外兩個大市場,實現農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確保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世紀城鄉居民高質量生活需要,具有深遠的意義。

      3 發展綠色農業的關鍵技術

      綠色農業技術是在農業生產環節,以生產綠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節約利用為目標的環保型、節約型、增產型農業技術,主要指良種良法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機農藝結合技術和農業信息技術等現代農業技術及其集成體系。綠色農業技術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基礎和保證。10多年來,綠色農業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著綠色技術供應不足,技術體系不完善,技術研發投入不夠,綠色技術推廣存在諸多障礙等問題。

      3.1 良種良法配套技術

      優良的品種,必須有相應配套的栽培技術措施,才能使優良品種種植效益最大化。采取良種良法配套,是發揮優良品種種質潛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綠色農業節本增效的根本所在。

      3.1.1 選育和示范推廣優良品種

      優良的品種是發展綠色農業的技術基礎。選育和示范推廣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節水省肥、適宜機械化以及專業化栽培需求的優良品種是綠色農業技術應用的關鍵。

      3.1.2 因地制宜選用品種

      根據不同區域選用良種。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水利、生產水平等環境條件不同,適宜不同的品種要求;根據不同田塊選擇良種。根據不同田塊的肥水條件、小氣候環境,種植相應的作物品種;根據不同耕作制度選用良種。不同的耕作制度,對品種的要求也不同,根據自然災害特點選用良種。應分析當地的病蟲和自然災害特點,對品種的抗性和生長期作選擇性調整。

      3.1.3 品種的合理布局與搭配

      通過合理調整品種種植布局,使品種生育特點符合本區域的自然環境、土壤、氣候、無霜期等生態條件以及社會生產條件,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

      3.1.4 適宜的栽培技術

      不同的品種雖有一些共性,但有其不同的特點,應采用相應的栽培措施,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良種增產作用。適宜的栽培措施不僅能提高品種的產量和品質,而且能節約生產成本和保護生態環境。

      3.2 綠色防控技術

      選擇抗病、耐蟲和抗逆性強的農作物品種為首要措施,推進以清潔化栽培為主的農業防治,以保護天敵和性誘劑為主的生物防治,以太陽能誘娥燈為主的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的融合使用。依法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示范推廣大中型高效藥械,推行精準施藥、減量控害,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節藥少藥防控技術。以保障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為主要目標。

      3.3 秸稈還田技術

      秸稈還田是充分利用農作物豐富生物資源,促進農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是當前農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秸稈還田可培肥地力、平衡作物營養、減少化肥投入、調節土壤溫濕度、增強作物抗災穩產能力,對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3.3.1 堆漚還田

      秸稈堆漚還田是將作物秸稈制成堆肥、漚肥,在腐熟后施入土壤的方式,根據含水量分漚肥還田和堆肥還田。秸稈堆漚時腐熟礦化加速,釋放養分,降解有害的有機酸、多酚等,可殺滅寄生蟲卵、病原菌及雜草種子等。

      3.3.2 過腹還田

      過腹還田是指秸稈在飼喂牲畜后,以畜糞尿施入土壤中的方式,其經濟與生態效益明顯。秸稈是反芻家畜粗飼料的重要來源,被養殖動物吸收的養分轉化為肉、奶等,提高了經濟效益,又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但由于有些作物秸稈不適宜直接飼喂,可通過物理(切段、粉碎、浸泡)、化學(氨化處理、堿化處理)、生物(微貯、青貯)等方法的處理提高其飼用價值。

      3.3.3 直接還田

      秸稈直接還田快捷、省工。秸稈數量較多可采用直接還田方式,在前茬收獲時,直接將前茬秸稈通過機械粉碎,撒施秸稈腐熟劑,促使短時間腐爛,在后茬播種或移栽前翻入土中,可及時處理大量秸稈,避免焚燒污染環境。還有一種覆蓋還田,是指種植作物時,將秸稈覆蓋于后茬作物播種行間的土壤表面,在作物生長期中緩慢腐爛,可提高土壤有機質,調節土壤溫、濕度。但有些作物秸稈纖維硬度高以及后茬作物的要求,可以留高茬還田,即作物收割時提高留茬高度,翻耕后使根茬在田間腐爛分解,可提高勞動和能源投入效益,且秸稈分布均勻,群眾易接受,可用于多種作物。

      3.4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自2005年以來的10多年時間,我國加強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力度。國家財政投入大量資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實施與推廣過程中遇到了諸如土壤養分分布不均、基礎數據缺乏、一家一戶小農經營、配方肥料監管難題以及推廣模式不完善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

      但隨著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變革,新型經營主體的科技素質的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化技術在農業上廣泛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必將在綠色農業發展中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主要由“測土、作物、配方、配肥、施肥”5個技術環節組成。在綠色農業內涵上的測土配方施肥必須堅持“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根據不同作物進行測土、配方、配肥、深耕深肥、分期施肥等成熟技術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以改良土壤、培肥土壤為目標的一系列技術集成。實現既節肥增產又改良土壤的目的。

      3.5 農機農藝結合技術

      農藝指農作物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種植制度等農業技藝,涉及到農作物生理、科研、生產等各方面。農機是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農機和農藝的結合是實現農業全程機械化的動力,是先進農藝技術效益最大化的擴散劑。我省農機農藝結合技術分農機適應農藝、農藝適應農機、創新農藝與創新農機協調發展3個階段。

      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農業機械化取得快速發展。2012年我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5%。農機農藝協調發展條件已經成熟,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愿景即將來臨,這必將極大地推動我省綠色農業的大發展。

      3.6 農業信息化技術

      信息技術是研究信息的生產、采集、存儲、變換、傳遞處理過程及其利用的新興科技領域。它集通信、計算機和控制技術于一體,又稱之為“3C” 技術,其內容包括信息接受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及信息控制技術。

      進入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地位也越來越顯著,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與綠色農業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農業決策系統,即農業規劃系統(PS)、農業專家系統(ES)、農業模擬決策系統(SDS)、決策支持系統(DSS),也就是通常所說“4S”。二是農業監測體系,主要是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也稱之謂“3S”技術。三是技術服務體系,即通過視頻、圖片等生產信息反饋系統,設施農業控制系統,實現遠程專家診斷和遠程控制管理。隨著信息技術集成化、專業化、數字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必將引領綠色農業跳躍式發展。

      4 發展綠色農業的措施

      4.1 政府政策支持首先在于制定綠色農業發展規劃

      目前,我省綠色農業發展處在重要時期,關鍵是要建設一批專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種養業綠色食品基地。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成立專門領導機構,要在原有農業資源調查與區劃的基礎上,采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并結合傳統方法,繼續做好綠色農業資源調查,建立綠色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庫,確定綠色農業的適宜發展區域及范圍,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要在綜合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各地綠色農業的發展目標、重點產業、技術措施、政策保障等,為綠色農業的發展做好全面統籌規劃。

      4.2 加快技術研發與集成

      綠色農業是知識型農業,需要系統的農業高新技術予以支撐。要抓好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現有技術落實,強化綠色農業全過程的技術研究與集成。鼓勵農業企業及相關科研部門加大適合綠色農業發展的種苗、肥料、農藥、飼料、獸藥以及貯藏、保鮮和包裝材料等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投入,增加綠色農業技術儲備,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包括產地環境標準、生產技術規程、加工與包裝準則、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綠色農業技術與標準化體系,從而提高科技成果對綠色農業的貢獻率。

      4.3 完善示范推廣體系

      全省各地在促進農業生態示范園區建設的同時,加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科技示范戶的培育,形成區域現代農業示范網絡,大規模開展綠色農業技術及技術體系的示范。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增加綠色農業生產與加工技術的一系列培訓內容。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繼續開展技術指導和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跟蹤服務,擴大技術人員包村聯戶行動規模與范圍,使農民能夠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進行種植、養殖、收獲、貯藏、加工。形成一套健全的基層農業示范、培訓和推廣體系。

      4.4 倡導綠色消費觀念,規范綠色消費市場

      在強化綠色農業技術與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標準化示范推廣的同時,加大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宣傳力度,營造綠色消費的輿論氛圍,增強全社會綠色消費觀念,形成綠色出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社會風尚。但由于知識水平、收入水平、社會階層等差別,導致人們在消費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以“綠色食品”為核心的綠色農業的營銷活動,必須對生產者利益、消費需求、環境保護三者的關系進行正確的處理,統籌兼顧,力求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以綠色食品為綠色農業的終極產品,其營銷活動主體首先進行市場定位,確立消費群體,強調“自然、健康、綠色”的品牌理念,建立適應綠色食品的直銷專賣店,形成從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綠色食品營銷通道,逐步構建市場體制下的優質優價體系。

      4.5 發揮農業經營主體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農業產業化企業、各類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是發展綠色農業的主體,政府與金融部門給予一定政策引導、項目扶持、稅收減免、信貸支持、產業保險等優惠政策。設立綠色農業發展專項基金,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從事綠色農業生產和加工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扶持龍頭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進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深度開發綠色產品、高檔產品、名牌產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鼓勵和扶持綠色農產品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已形成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其整合資源、集團改制并上市融資。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放活農村金融市場,鼓勵多渠道組建農村金融擔保和農業保險機構,放寬農村貸款抵押限制,擴大農業保險范圍。逐步建立龍頭企業投資、政府扶持、社會融資的信用程度高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4.6 健全農產品檢測與監督體系

      由于長期存在對農產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農產品檢測手段、設施落后,檢測機構內部人員的水平較低等問題,使農產品質量跟蹤檢測嚴重滯后,造成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使食品安全信譽度下降,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更不利提高我國食品的國際競爭力。發展綠色農業除了節本增效和保護生態環境,最終就是向人們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綠色農產品。為保障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打擊假冒偽劣綠色農產品,為綠色農業保駕護航。因此,健全農產品檢驗檢測與監督體系勢在必行。

      4.6.1 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網絡

      針對當前農產品檢測存在的諸多問題,相關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有目標地進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建設。加大檢測人員隊伍建設,完善檢驗檢測設施設備,統一標準、統一管理,按照區域建立標準化農產品檢測中心,逐步構建農產品檢測網絡。

      4.6.2 加強立法,嚴格執法

      政府要加強立法力度,在《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農產品檢驗檢測標準,同時要推出專門的農產品安全法律法規,讓農產品的安全問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隨著食品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法規和食品安全監督必須與國際接軌,因此,必須用嚴格的法規制度來保證我國綠色農產品市場秩序。加強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商販,整頓市場秩序,不給不法商販違法的機會。

      4.6.3 加強監督管理力度

      農產品安全特別是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必須是生產、加工、包裝、流通、銷售等環節全程監管。食品管理、衛生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部門應合力執法,制定綠色農產品全程檔案記錄制度和質量追蹤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對綠色農產品全過程進行督查和抽樣檢測,加大處罰力度,嚴格把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同時動員社會力量監督,實行有效舉報獎勵制度,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一張天網,讓不合格農產品無處產生。

      5 結語

      5.1 發展綠色農業時機已成熟

      發展綠色農業是具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綠色食品等綜合效益的新模式,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發展途徑。自2003年以來,綠色農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發展經驗,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的肯定和歡迎,成為引領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模式。綠色農業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全力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正當其時。

      5.2 盡快形成標準化技術體系

      目前,綠色農業技術供應不足、儲備不夠,技術體系不健全,應加大綠色農業技術的研發力度,形成多類型的綠色農業技術體系和綠色農產品標準化體系是今后一段時間農業科研工作的重點。

      5.3 發揮政府主導和企業主體作用

      發展綠色農業必須以政府為主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體。必須加大宣傳與培訓力度,整合基層技術服務資源,支持龍頭企業從事技術改進和創新,加快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改造,開放農村金融市場,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投資、政府扶持、社會融資信用度高的投融資體系。

      5.4 加強監管,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

      為保障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打擊假冒偽劣綠色農產品,為綠色農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火喜.加快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的對策思路[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9(3).

      [2]崔楠,侯素霞.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

      [3]劉芳等.秸稈還田技術研究及應用進展[J].作物雜志,2012(2).

      [4]張延.談談良種良法配套技術[J].種子科技,1990(02).

      [5]桂苗.安徽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現狀與有效工作機制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2011.

      [6]李世武.農機農藝結合問題研究[J].中國農機化,2011(04).

      [7]李端午.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和發展[J].農業裝備技術,2004(03).

      [8]欒玉龍.關于我國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1(11).

    猜你喜歡:

    35430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伦理|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色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a级片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野草|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成年性香蕉漫画在线观看| 免费少妇a级毛片|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网址| 再深点灬舒服灬舒服点男同|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va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永久久久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爱情岛论坛免费视频|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三上悠亚大战黑人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女免费|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一级做a爱视频|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色噜噜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91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