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探討論文
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探討論文
2012年11月,黨的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從10個方面繪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報告不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別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標,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內容,從而完整描繪了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探討全文如下:
引言
工業發展的程度越來越深,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當下,正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環境問題的時刻,我們必須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新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一大重要的奮斗目標,而要想建設小康,那么就不得不走生態文明社會的道路。在黨的十七大上,生態文明的要求明確被寫在了黨的政治報告上,這是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設的過程中更深一層次的理解與認識。探討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是對于其本身有好處,同時也會讓人民更進一步地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提高全民對于建設的積極性。
1.生態文明的意義
人類在生產、發展中,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關系為目標發展,就是生態文明意識的體現,生態文明是整個人類文明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由這種對于文明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遷中得出,影響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直接因素是人在思想意識中,將哪一方擺在第一性體現的。當原始社會的人類對自然保持著敬畏之心的時候,人類與自然表現的是和諧共處的關系。而在工業文明的時期,在生態文明的哲學理論中都是以人類中心主義為主的。二十世紀的生態哲學家們大多依據經驗論、唯理論的傳統,以人類中心主義評判人與自然的問題。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認為人類是自然的統治者,而自然就是用以給人類進行發展利用的客體。
因此,工業文明發展的前期,人們對生態環境并不重視,以大量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科學進步的思想大力改造自然,對自然環境做出了極大的毀壞。許多人否定了發展的整體性,認為可以先污染環境,發展完后再進行治理,根本不明白環境破壞的不可還原性。這種工業文明發展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嚴重地威脅著現代人的生存與發展。
當生態危機愈演愈烈時,人類再也無法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終于開始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開始對工業文明的發展進行反思,思考生態文明的建設。
2.生態文明的哲學探究
2.1唯物法探究
現代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人應當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說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能動性的體現是通過人類對于自然的改造所創造出來的實踐成果體現的,自然在被人類利用的時候呈現出。但我們要知道,不管人類再如何實踐,都不能創造出物質的本身,都要受到自然的約束。人類的受動性體現在人類依靠自然生活,受自然界的支配人類的肉體與精神生活和自然界相連,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人類由大自然孕育,依靠自然界中的資源環境生存,大自然就如同人類的母親,人類與社會永遠都不可能脫離自然。因此,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就是人類對自己母親的傷害,人類如何對待自然,自然也會同等地對待人類。
2.2辯證法探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指出,社會、人、自然這三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是相互協調聯系的,其中三者也存在著相互之間的制約。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交換的活動,人們的交換行為形成了社會,然而生產的原料又是從自然中獲取的,因此,人與自然發生關系是在社會關系的范圍內的,三者之間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這種聯系性,我們無論從事任何實踐研究活動都不能片面地從單一的角度入手,必須把三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考察。當下的世界,各種生態危機頻出就是由于人們沒有認識到三者之間本是有聯系的,只是一味地注重物質文明,把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割裂了,這致使生態危機愈演愈烈。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這種割裂了三者關系的異化資本主義社會是絕對無法長存的,人與自然必須平等共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辯證法中的普遍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成為了發展生態文明的核心方法論。
生態文明倡導可持續發展原則,將人與自然的地位視作平等,將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統籌,力求二者和諧發展。在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生物屬性與社會屬性。其生物屬性要求人類按自然規律生存,做到與自然的統一。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就要求我們,不能肆意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破壞自然,而要積極有效地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維護生態平衡。
因此要建立一種以生態文明作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發展的文明形態的觀念。生態文明不僅是人與自然、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的生存方式,它將社會發展的辯證規律和自然發展的辯證規律做到了高度的統一。
3.結束語
現在的生態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考驗。在工業發展中,生態問題的產生有時候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發展時是否擁有足夠的生態意識,要自覺地往緩解生態問題的方向去考慮。改革開放后,我們的工業化進程中出現了很多環境污染的問題,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這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資源短缺的情況,人類與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科學運用唯物辯證法應對生態問題,生態文明的建設一定要深入人心。我們不僅要大力號召人們,摒棄人類中心主義,要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員,同等地看待環境,將改造環境的觀念轉變為與自然和諧共存,平等交流,人與自然應當要建立合作伙伴的關系。要意識到,人類永遠不能征服自然,生態文明的建設關系到全人類的長遠生存,因此這并不是某一個國家能獨立實現的,需要世界各國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