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科學發展觀的毛概論文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試論科學發展觀的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試論科學發展觀的毛概論文篇一
《試論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飛躍,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指南。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內涵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2-0185-02
胡錦濤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所做的題為《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重要講話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又一次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發展觀是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黨的執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黨的執政理念發展和進步水平。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引導和推動著發展的實踐朝著一定的方向前進。因此,發展觀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發展觀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使各方面的發展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既考慮當代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一句話就是以人為本,推動國家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發展的內涵、發展的定義、發展的本質所做的進一步深入和創新,是在堅持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努力把握發展的客觀規律,吸取人類關于發展的有益成果,著眼于豐富發展的內涵、創新發展的觀念、開拓發展的思路、破解發展的難題提出的重要理論,其內容本身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升華基礎上的重要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飛躍,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指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對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妥善應對我國發展關鍵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高黨和政府機關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這些關于中國發展的戰略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品格,科學發展觀站在時代的高峰上日益顯現出他偉大的指導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體現了當代政府以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權利為主旨,是新形勢下中國人民各項事業的科學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以后,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一戰略決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注意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十五”計劃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實踐上大都把經濟的增長,特別是GDP的增長作為發展的核心尺度,客觀上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重視不夠。經濟發展不夠全面協調,持續發展能力弱,城鄉差距拉大,就業壓力增加,區域差距擴大,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也在發展中顯現出來。顯然,這是與發展理念的偏差有很大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但又不拘泥個別問題而論,主要是帶有指導意義的方法論,是理論結合實際,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我們面對的社會利益主體更多,領域更加廣闊,利益關系也更復雜。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夠全面,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局面亟待改變,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日益加大。面對這些問題更要注重統籌兼顧,做到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互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發展是貫穿科學發展觀的主題,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發展首先是要抓住經濟發展,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發展觀,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符合中國國情,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包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的科學理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發展、全人類進步體現出的負責任的態度。樹立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必將對全世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科學發展觀彰顯的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所蘊含的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涵蓋了當代中國革命理論與實踐的精髓,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指明了方向
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重要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這個“人”主要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本”主要是指國家全部生活的主旨。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利充分實現,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要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主要手段。在經濟領域重大發展的前提下,才可能在這一經濟基礎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道德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妥善處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具體權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使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充分地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各種權益越來越得到充分的保障。
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社會主義的性質。馬克思說,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我們從事的是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理所應當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科學發展觀強調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還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事物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直接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現,而且還是辯證思維的集中體現。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統一。主體是指現實的人,客體是指自然和社會環境。在古代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底下,人類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體成為主客體關系的重心,人們對自然界只能是盲目崇拜與屈從。近代以來,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之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又錯誤地認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科學發展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尊重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客觀規律,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總結歷史經驗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是在汲取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包括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同時,它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著力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科學發展觀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同時,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跨越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辯證統一。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就必須保持一個比較高的發展速度。抓住戰略機遇期,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代價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目標和方法。全面、協調是空間的結構優化,可持續是時間上的動態平衡。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還要求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乃至政治、文化發展的可持續。只有不斷地塑造我國發展的可持續能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問題,關鍵要做到統籌兼顧,正確地處理各種復雜矛盾。這就需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方法,它是全面性和重點性的統一、目標和手段的統一、現實性和長遠性的統一、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一。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它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發展問題上的運用和反映。學習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掌握它體現出來的這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試論科學發展觀的毛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