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的中國夢的毛概論文
淺談我的中國夢的毛概論文
“中國夢”涵蓋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匯總起來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我的中國夢的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我的中國夢的毛概論文篇一
《中國夢,富民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我們現在有資本,有能力暢談“中國夢”。“中國夢”涵蓋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匯總起來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本文以中國夢為題,重點闡述了城鄉收入倍增計劃的內涵、理解說明和實現可能性。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夢。
關鍵詞:中國夢;富民夢;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深情闡述“中國夢”――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夢一詞迅速串紅,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點。
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所以,中國夢不僅僅是理想、是目標,也是現實,反映在每個中國人的生活中。中國夢的實現,要體現在解決老百姓關心的一件一件具體事情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感受到這個夢的好處,是真實的、可以實現的,感覺到這個夢和他們有關系,愿意為實現這個夢而付出、去奮斗。由此,這個夢也才能真正成為凝聚人民、激勵人民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奮斗目標。
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的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具體內容,其實就是我們的富民夢。
一、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提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這是首次在黨代會中將經濟總量倍增與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標同時提出,而且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報告還提出了“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收入倍增,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既長骨頭又長肉。這充分體現了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總人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總人口)÷(城鎮居民總人口+農村居民總人口)
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計算公式: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家庭總支出
(1)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如利息紅利房租收入等)、轉移性收入(如養老金、離退休金、社會救濟收入等)。
工資性收入,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包括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它兼職和零星勞動得到的其它勞動收入。
經營性收入,指個體或私營業主在一個記賬周期(一個月)內所取得的全部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以及經營房屋出租業務的租金收入。
財產性收入,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如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等;家庭、親友間的贈送和贍養等。
(2)家庭總支出包括交納個人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帳補貼
個人所得稅指調查對象被扣繳的工資薪金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它所得等個人所得的稅款。
社會保障支出指調查戶家庭成員參加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社會保障項目中由個人交納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職工所在單位交納的那部分社會保障金。具體包括個人交納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交納的醫療基金、個人交納的失業基金、個人交納的養老基金和個人交納的其他社會保障支出。
記賬補貼指調查戶因承擔記賬工作從統計部門、工作單位和其它途徑所得到的現金。不包括實物部分。
2.農村居民純收入
農村居民純收入是指農村居民從各個來源渠道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獲得收入所發生的費用后的部分。
計算公式:農民純收入=農村居民家庭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稅金和上交承包費用。
(三)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理解說明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反映了老百姓的期待。當前收入分配問題嚴峻,社會貧富分化,收入分配體制不合理,城鄉差別,這些都關系到民眾的切身利益。
二十世紀60年代初,日本推出了一個為期10年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了這個計劃,10年以后日本社會達到了橄欖形的社會結構,同樣,我們這次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就是讓老百姓獲得更快的收入增長,擴大中產階層,不過,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解釋清楚。
1.居民收入倍增是扣除物價因素后的倍增
就是在現有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收入翻一番。如果物價漲了,那收入在翻番的基礎上也要漲。
2.居民收入倍增是總體概念上的倍增
報告中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體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總體概念,并不意味每個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低收入者增加的還要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
3.居民收入倍增是是縮小貧富差距上的倍增
它指的是不是在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要避免使大多數人被平均的現象,就是要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真正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例,初步形成橄欖型的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