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毛概論文 > 大學毛概結課論文1500字范文(2)

    大學毛概結課論文1500字范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大學毛概結課論文1500字范文

      大學毛概1500字論文篇四:《試論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摘 要:目前,關于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期以及形成的標志眾說紛紜。究其原因,除了對判斷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準所持觀點各異之外,與沒有對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時期作進一步劃分有很大關系。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時期,可以理解為以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為起點和以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為終點的歷史階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標志,而遵義會議則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最終形成;標志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這個長期歷史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如毛澤東思想的萌芽時期,形成時期,成熟時期等,都可以理解為多個小的歷史過程。具體到這些每一個小的過程或階段,自然也應該有這些小的過程或階段的開端和終結。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也不例外。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可以理解為以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為開端,以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為終結的歷史階段。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首先應該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已經有了把黨的工作中心放到農村的思想。文章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必須這樣,才能樹立全國革命群眾的信仰,如蘇聯之于全世界然。必須這樣,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瓦解。也必須這樣,才能真正地創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總而言之,必須這樣,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在提出把黨的工作中心放到農村的同時,仍有以城市暴動為中心,爭取革命在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思想。例如,毛澤東曾分析江西的革命形勢以及爭取革命首先在江西取得勝利的有利條件,認為贛北、贛西、贛南以及贛東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造成了向南昌包圍的形勢”,認為全國的革命高潮快要到來,并“建議中央,在國民黨軍閥長期戰爭期間,我們要和蔣桂兩派爭取江西”。

      對于如何爭取革命首先在一省數省取得勝利,毛澤東認為:“革命的發展將是很快的,武裝暴動的宣傳和準備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可見,毛澤東并沒有否認城市暴動,而是認為應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宣傳和準備。既要積極準備城市暴動,又要進行農村斗爭,二者以誰為主呢?毛澤東認為:“農村斗爭的發展,小區域紅色政權的建立,紅軍的創造與擴大,尤其是幫助城市斗爭,促進革命潮流高漲的主要條件”。盡管毛澤東把農村斗爭稱為主要條件,但這是在“幫助城市斗爭”的地位上的。實際上,這仍是以城市斗爭為中心,以農村斗爭幫助城市斗爭,爭取革命在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思想。

      由此可見,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中,既有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又有以城市為中心的思想,既把小塊紅色政權與奪取全國勝利聯系起來,又把小塊紅色政權與爭取革命在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聯系起來,說明在這個時期,毛澤東既對紅色政權在革命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認識,又沒有完全擺脫以城市為中心,爭取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觀點的影響,他的思想處于以城市為中心到以農村為中心的轉變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只看到其中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從而認為毛澤東已經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的問題,又不能只看到其中以城市為中心的思想,從而否認毛澤東在中國革命道路問題認識上的進步。

      從以上分析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已經初步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核心,即黨的工作中心放到農村的問題。因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在這里,筆者想建議大家應當避免兩種傾向,一是把初步形成的思想說得完美無缺,二是以發展完備的理論形態來衡量甚至苛求初步形成的思想。

      二、“遵義會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

      從以上分析得知,在遵義會議之前,黨并沒有真正解決工作中心放到農村的問題,毛澤東也沒有完全形成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那么什么時候黨和毛澤東解決了工作中心放在農村的問題呢?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以及會后由張聞天負責起草,并由政治局常委審查通過的《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已經提出并初步闡述了黨的工作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

      《決議》在總結中央根據地反對敵人“圍剿”的經驗教訓時認為,紅軍在粉碎敵人的一次“圍剿”之后,不應該“無把握的及在當時無必要的進攻中心城市”,而應該“擴大紅軍、擴大蘇區、爭取戰略地區的發展與鞏固”,“在敵人新的‘圍剿’到來之前取得繼續粉碎它的充分條件”。

      在粉碎敵人的下一次“圍剿”之后,仍然照此辦理。這樣,不斷地粉碎敵人的“圍剿”,不斷地發展與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的“蘇維埃革命,就在不斷地粉碎敵人的‘圍剿’發展與鞏固起來”。根據當時的具體條件,《決議》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將使我們中央紅軍在云貴川三省廣大地區中創造出新的蘇區根據地,將使我們恢復老蘇區,將使全國各地的紅軍和蘇區打成聯系的一片,并將使全國工農群眾的斗爭轉變到勝利的大革命”。

      在這里,《決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創建新根據地、恢復老根據地,使各根據地聯成一片,造成包圍城市之勢,最后奪取革命在全國勝利的藍圖。這里明顯的具有以農村為中心、城市斗爭僅僅是配合的思想。《決議》還認為,在沒有經過長期的革命戰爭,農村革命根據地還沒有大的發展并造成包圍城市的形勢下,在敵我力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時候,“玩弄暴動是極大的罪惡”。

      可見,遵義會議及其《決議》,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解決了工作中心放到農村的問題,形成了以農村為中心的、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展鞏固與奪取全國勝利聯系起來的思想。因此,遵義會議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最終形成之時,同時也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所有基本問題都得到解決之時,當然也是毛澤東思想最終形成之時。因此,遵義會議是毛澤東思想最終形成的標志。

      遵義會議之后,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進入了逐步成熟的時期。

      大學毛概1500字論文篇五:《試論毛澤東民族思想》

      摘 要: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政黨認識和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依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在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實踐中創立并形成了毛澤東民族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學習、運用、發展和創新。

      關鍵詞: 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毛澤東民族思想; 中國化

      對理論進行發展和創新,并接受正確理論的指導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根本特點,正因如此,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1]而所謂“理論創新是指人們通過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新思想、新觀點或新體系。” [2]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適宜中國國情的革命與建設道路的歷史征程中,堅持立足于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并與中國的歷史傳統、民族文化以及具體民族問題等重要因素相結合,在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基本原理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實踐中,創立并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認識和解決民族問題的科學理論即毛澤東民族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重要的標志性理論成果,毛澤東民族思想的創立和形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學習、運用、發展和創新。

      一、毛澤東民族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是馬列主義民族理論

      馬列主義民族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日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和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馬克思、恩格斯對民族問題歷來重視,在19世紀中期,通過揚棄西方社會傳統的民族理論,在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科學、系統的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20世紀初,經過列寧和斯大林在俄國的實踐,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通過對社會上的民族現象和民族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后,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民族問題研究的理論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指導各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深入分析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各種民族現象和民族問題。其理論觀點體現在《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1844)、《共產黨宣言》(1847-1848)、《論波蘭問題》(1848)、《自然辯證法》(1873-1883)等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3]291這一理論觀點表明階級社會剝削制度的存在是導致民族問題產生的社會根源,揭示了民族和民族問題發展的一般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 [3]291表明民族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要社會上階級對立關系的徹底消失。20世紀初,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成了現實。通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列寧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關于民族政策問題》(1914)、《革命的無產階級和民族自決權》(1915)、《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1916)、《關于民族或“自治化”問題》(1922)等大量著作中。列寧指出“民族是社會發展的資產階級時代的必然產物和必然形式。”[4] 列寧還分析了資本主義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民族問題在這一階段產生并具有的各種新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列寧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隨著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展開,斯大林對馬列主義民族理論的學說和觀點進行了發展和豐富,在《論民族問題的提法》(1921)、《再論民族問題》(1925)、《論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1925)等著作中斯大林堅持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相繼提出了有關民族和民族問題的許多重要理論觀點。斯大林提出了“民族也和任何歷史現象一樣,是受變化規律支配的,它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始末。”[5]29 “以具體歷史條件為出發點,把辯證的提問題當作唯一正確提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5]236等重要理論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指南,繼而成為毛澤東民族思想創立和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礎和主要理論來源。

      二、毛澤東民族思想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民族思想創立和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展和成熟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民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艱苦的研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正確認識和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重要理論。這些理論成果體現在了毛澤東的許多著作和黨的相關文獻中,其主要內容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一)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反對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

      1. 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理論。

      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侮,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有見于此,毛澤東深刻地指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6]631這一觀點科學指明了當時中國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也就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其他社會矛盾,上升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上最主要的社會矛盾。而要取得中國革命的成功,就必須解決國內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必須在反對本國封建勢力的同時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做堅決的斗爭。

      因此,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就成為近代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使命。毛澤東指出:“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 [7] 中國共產黨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導后,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先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并相繼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完成了中國近代歷史任務的一個重要目標:實現民族的獨立與國家的解放。同時,毛澤東又指出:“一個不是貧弱的而是富強的中國,是和一個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獨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中國,相聯結的。” [8]1080可見,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干涉,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的關鍵所在。這些理論觀點不僅構成了毛澤東民族思想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事業明確了奮斗的目標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2. 反對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理論。針對中國各民族的實際情況和中國當時的具體國情,加上當時國際和國內斗爭形勢的需要,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6]這里的中華民族是對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各民族的總稱,從而突破了中國歷史上傳統民族觀的局限。

      而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民族共同體,毛澤東強調了中國境內各民族具有“勤勞”和“勇敢”這樣的優秀品質,表明了中華各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毛澤東指出:“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這不僅表明了中國地域的寬廣和人口數量的龐大,同時表明在中國境內生活著眾多有著不同民族身份的各民族。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階級壓迫是導致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這一理論基礎上,毛澤東根據中國當時面臨的國際和國內情況進一步指出“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

      “他們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6]622,623這些觀點表明一方面中國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統一整體,因此,中華民族在反抗外敵入侵的時候矛頭是一致對外的;另一方面強調了中國各民族堅決反對民族之間進行壓迫和剝削,并堅決采用反抗的手段對抗外來民族施加的各種民族壓迫和剝削。上述理論觀點的提出體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系中國社會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明確了斗爭的對象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這些重要理論的指導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取得革命成功的正確道路,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中國國家的獨立,同時,又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了馬列主義關于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以及民族殖民地學說。

      (二)堅持民族平等和團結,促進各民族的廣泛聯合

      1. 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理論。

      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著嚴峻的革命形勢和復雜的國際環境,需要盡可能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了更好地團結中國各民族人民,爭取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首先就必須要給予國內各民族以身份認同,其前提就是必須承認中國境內各民族地位的平等。毛澤東為此提出:“民族是互尊的,同時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10]323因此,“民族平等”理論既是毛澤東民族思想的重要內容,又是中國共產黨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論基石。毛澤東針對中國當時的社會問題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同時還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深入探索并逐漸找到了適合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原則和實踐路徑。毛澤東強調指出:“民族的壓迫基于民族的剝削,推翻這個民族剝削制度,民族的自由聯合就代替民族的壓迫。”[10] 211因此,一直以來,黨和毛澤東一直主張并堅持民族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

      毛澤東為此指出:“共產黨的主要任務,一句話,就是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民主國家……在這個國家內的各個民族是平等的。”[11]同時,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實行民族平等,不要壓迫、剝削你們,而是要幫助你們。”[12]240這些理論觀點凸顯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民族平等問題,不僅在理論上提出了“民族平等”的理論原則,并在之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也堅決的加以貫徹和實施。因此,“民族平等”這一原則成為日后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是中國共產黨制定各項民族政策的理論基石。

      2. 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聯合的理論。

      在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為了聯合國內各民族建立并鞏固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爭取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黨和毛澤東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分裂,并指出這是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建國后,毛澤東曾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13]204為了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和進一步做好民族統戰工作,毛澤東指出:“我們要和各民族講團結,不論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團結……凡是反對帝國主義,主張愛國和團結的,我們都要和他們團結。”[12]311表明:一方面,中國各民族無論大小和人口多少都應擁有平等的地位,并且應該團結和聯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只要是反帝愛國的各民族同胞,都應是民族團結和聯合的對象,都需要將其緊密的團結在一起。這一理論觀點不僅擴大了民族聯合的范圍,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的力量支持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

      毛澤東認為:“帝國主義過去敢于欺負中國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各民族不團結。但是這個時代永遠過去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國各民族就開始團結成為友愛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戰勝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并且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繁榮強盛的國家。” [12]211這表明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民族團結意義的深刻理解和正確認識。這些關于民族平等和團結的理論觀點,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團結和聯合的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重要理論。

      (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

      1.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

      為讓中國各民族更好地享有各項政治權利,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以及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結合馬列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理,就如何賦予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指出“懷柔羈縻的老辦法是行不通了的。” [10]595在當時中國社會和歷史背景下,毛澤東指出:“允許蒙、回、藏、苗、瑤、夷、番各民族與漢族有平等權利,在共同對日原則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務之權,同時與漢族聯合建立統一的國家。”[10]595這一理論觀點的提出,初步奠定了黨實行“民族”與“區域”自治相結合的民族政策的理論雛形。

      毛澤東強調:“要求改善國內少數民族的待遇,允許各少數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權利。”[8]1064這一論述也為日后中國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奠定了理論依據。新中國成立后,針對建國初期怎樣進一步搞好民族團結、做好黨的民族工作這一重要問題時,毛澤東指出:“認真在各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推行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是兩項中心工作。”[12]416這一理論觀點在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后,就如何建立和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為中國創立并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過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已經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黨和毛澤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并發展了馬列主義關于“民族自決”、“民族自治”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考慮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基礎上,成功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民族實際和中國具體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黨和毛澤東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的制度原則和國家學說,體現了其理論上的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

      2. 推動各民族發展和繁榮的理論。

      中國的各少數民族,特別是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由于受到當地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了其在發展上的相對落后。針對這一歷史和現實,黨和毛澤東認為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自身的落后與貧困事關整個國家的統一、安全、穩定和發展,因此提出要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等事業,并把改善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基本目標和中心任務。為此,黨和毛澤東提出“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14]同時又指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13]34認為“少數民族問題,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點。”[12]327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觀點。

      這些理論觀點體現了黨和毛澤東同志對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歷史和社會現狀的深入了解和正確認識。周恩來同志就曾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發展,得到繁榮。”[15]為此,黨和政府針對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幫助和支持,并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和采取多項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群眾擺脫貧窮和落后的現狀,進而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繁榮。這些理論觀點既充分考慮了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實際,又在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創新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此外,黨和毛澤東還相繼闡釋了關于民族地區社會改革的理論,尊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宗教、語言、文字的理論,培養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理論等一系列重要理論。這些理論不僅豐富了毛澤東民族思想的內容,同時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三、毛澤東民族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一)毛澤東民族思想是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標志性理論成果

      毛澤東民族思想經過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成為我國正確認識和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作為中國化民族理論體系的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運用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歷史條件和時代特征,發展并形成的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總和。

      毛澤東民族思想全面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符合中國國情和實踐需要的理論原則,它的基本觀點既與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的民族理論既一脈相承,又不斷地與時俱進,體現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在理論發展上的科學性和連續性,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具有開創性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因此,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實際上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來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同時通過在中國的運用,形成豐富實踐經驗并上升為理論,同時在與中國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被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最終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這也即是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一般過程。

      毛澤東民族思想作為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列主義民族理論基本原理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對相關理論進行發展和創新后所產生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民族和民族的基本認識和理論原則,是以毛澤東民族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得以創立和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石。

      在馬列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化”進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握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內在的思想精髓,并在結合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和具體國情的基礎上,以及在尋求其理論突破的思想邏輯中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架構,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創立并發展形成了以毛澤東民族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毛澤東民族思想既體現了黨和毛澤東對馬列主義民族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發展歷程。同時,作為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進程中產生的重要的標志性理論成果,毛澤東民族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毛澤東民族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3]11正因如此,近代以來,在內憂外患的中國,無數仁人志士歷經了數次改良和革命失敗之后,才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換言之,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讓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因此,正是因為中國有了這種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才具有了可能,否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也就無從談起。在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征程中,特別是在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踐中,需要得到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正確指導,而正因為這種理論需要的存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才具有了可能,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前提。

      由于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既不同于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歐美社會,也不同于十月革命前實行封建農奴制的俄國社會,這決定了中國在解決民族問題時既不能教條式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也不能完全借鑒蘇聯處理民族問題所取得的現成經驗,而是必須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出適合中國國情并具有中國自身特色的民族理論。

      在這種前提下,毛澤東指出:“馬列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6]534因此,在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實踐中,黨和毛澤東十分注重將馬列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歷史文化和具體國情相結合,在汲取馬列主義民族理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創立并形成了毛澤東民族思想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正確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毛澤東民族思想的創立和形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具體實踐過程中運用和發展的必然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化進程中不斷發展和創新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誕生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源在于其具有與時俱進的優秀理論品質。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16]顯而易見,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明確地指出了他們創立的理論本身就是需要進行不斷發展的理論,而不是拿給人們不假思索進行照搬照抄的理論教條。因此,根據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學習、運用、發展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要求。

      一直以來,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成為事關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敗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爭取人民富裕和國家富強的偉大的歷史征程中,就“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等問題一直進行著不懈的追尋和探索。毛澤東民族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認識和處理中國民族問題過程中,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等因素對馬列主義民族理論進行學習、運用、發展和創新的必然產物,一方面體現了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彰顯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學習、運用、發展和創新的優秀理論品質。

      歷史表明,毛澤東民族思想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理論生命力,開創了一條中國有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我國在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初期形成的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重要理論。毛澤東民族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創新和與時俱進,作為一個開放的并不斷發展著的科學理論,以毛澤東民族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必將繼續隨著我國解決民族問題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理論自信的增強,不斷與時俱進、豐富、發展和創新,最終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寶貴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王明生.理論創新與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3,(2).

      [2]高波.全球化時代的經濟發展理論創新[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3,(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0.

      [5]斯大林論民族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5.

      [8]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10]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11]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4.

      [12]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毛澤東.接見西藏國家觀禮團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1954-06-29(1).

      [15]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79.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猜你喜歡:

    1.大一毛概論文3000字以上

    2.大學毛概論文3000字

    3.大學毛概論文范文3000字

    4.大學毛概論文3000字

    22988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 美国式家庭禁忌|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好大的奶女好爽视频| 免费人成动漫在线播放r18| juy-432君岛美绪在线播放|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大学生高清一级毛片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91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老师好紧开裆蕾丝内裤小说|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真实迷j在线观看| 992tv在线| 欧式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男女搞基视频软件| 国产自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邦征服雪婷第二篇|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高潮videossex潮喷另类| 成人污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youjizz欧美| 日日干夜夜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