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論文 > 文學論文 > 古代文學 > 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

    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

      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思想的代表,是象征我國歷史文化的典范。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篇1

      儒家思想對日本及日本文學的影響

      前言

      孔子是我國儒學思想的代表,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正是由于這位大家四處游歷,進行儒學的傳播;到了西漢,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思想才具有這樣大的影響力;到了后來的程朱理學,儒家進一步發揚光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絲綢之路、東渡、下西洋等各種貿易途徑一起,將儒學思想傳播到全世界。日本是受儒學思想影響最大的一個國家,歷朝歷代的“遣唐使”將中國的儒學帶到了日本,日本文學的許多方面充分借鑒了我國的儒家思想,可想而知,儒學思想的影響力與感染力,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1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中國的正統思想,代表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生活、處世態度、做人等都有所規范與標準。“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每一個字都蘊含有深刻的哲理,是規范人格的要求。

      ①傳統的三綱五常都是來自于儒家思想。《論語》是儒學思想的代表作,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擁有無可動搖的地位,是儒家思想的典型文學作品。

      《論語》是孔子以及他的學生們共同編纂而成的,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以及做人的道理,是典型的教育性著作,其中蘊含的諸多觀點至今受用。例如,《論語·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為: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值得學習的老師。

      我應當對他們優秀的方面加以學習,對不正確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實這句話的本質觀點就是要始終抱著謙虛好學的態度,學習別人的長處,摒棄他們的短處,進行自我反省,重視自我修養和自身的進步,都充分體現了做人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就是做人應當抱著誠實的態度,不應當不懂裝懂,是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儒家思想中蘊含多種教育的觀點,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對亞洲各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儒家思想對日本的影響

      由于儒家思想的強大影響力和獨特魅力,“俘獲”了很多國家的芳心,使多國的文化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日本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儒家思想對日本民族、文化、音樂、政治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日本是一個島國,以大和民族為主,效忠日本天皇。日本從古到今都與我國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公元600年,唐朝期間,日本大量派出“遣唐使”到我國學習,學習我國的文化思想,繼而進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直到現在,雖然兩國存在著島嶼紛爭,政治態度存在分歧,但是中日兩國仍舊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兩國之間依舊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日本的大和民族音樂充分借鑒了我國儒家思想的觀點,充分體現了“仁”的思想。日本的唐樂、伎樂以及散樂都是由我國傳入到日本的。其中唐樂重視將“善”與“美”的結合,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唐代的唐樂流傳到了日本,得到了日本人的欣賞,并且發揚與繼承下來,逐漸演變成了如今流行的雅樂,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揚。日本的黑田調就是有唐代的《越天樂》的旋律加上日本人的填詞而形成的,是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的影響之一。

      ②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大和民族的主要特點就是團結,擁有著崇高的民族信仰。而中國的儒家也有“和”的思想,中國人提倡“以和為貴”.因此,儒家思想對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直到現在仍舊影響著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特有的精神,也是日本的一種文化,充分體現了日本人對于“武”的定義。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其本質上體現的是一個“忠”字,是對大日本帝國的忠誠,一輩子為日本天皇效忠。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日本人一旦被打敗,就會剖腹自殺,這是日本人的傳統。日本人對于“忠”字有很高的要求,是傳承中國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另外,儒家思想對于日本文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日本的諸多文學作品中都蘊含了大量的儒家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擁有著很深的淵源。那么,我們就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做一下深度解析。

      3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3.1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中宇宙觀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早就對宇宙觀有所涉及,在著名的《易傳》就有記載,闡述了超脫自然、貫穿自然的世界觀、宇宙觀,是體現宇宙觀的重要歷史材料。在西漢時期,董仲舒對原有的宇宙觀進行一定的補充,將《易傳》中的“五行”與儒家的“五常”進行完美的結合,注重陰陽結合,天地合二為一。這樣的宇宙觀對日本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遂將陰陽結合,天地合一的宇宙觀設定為國家信仰,引起了日本人的重視。《古事記》是日本的一部文學作品,是由日本天皇下令編纂的,記載著日本的發展歷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③在這部文學作品中,體現了中國文化,因為這部作品中大都是用漢字編撰而成的,可想而知,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程度;這部作品以神話為題材,在其中涉及了諸多的宇宙觀:闡述了陰陽結合,天地乾坤等內容,對宇宙觀有了明確的描述,是體現宇宙觀的代表性作品。

      同時儒家思想也涉及宇宙觀的觀點,與日本的《古事記》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易傳》屬于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在公元前,而《古事記》是在公元的712年,可以明確得出,日本的《古事記》是借鑒了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對宇宙觀的闡述。

      宇宙觀,也可稱為世界觀,是人們對宇宙、天文地理、陰陽等的界定,是對世間百態的想法。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角度也不同,不同的國家會形成不同的世界觀與宇宙觀。而日本《古事記》中的宇宙觀與《易傳》中的宇宙觀很相似,很切合儒家的宇宙觀,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作品影響的表現形式之一,在日本的發展與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日本的《古事記》中是采用漢字的形式書寫的,所以更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是日本信仰與傳承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體現儒家思想的典范。《古事記》是日本最早的文學著作,是對日本發展的歷史記錄,體現了日本的歷史文化,也是日本重視宇宙觀的萌芽時期,因此來借鑒儒家的宇宙觀,來提高日本國內對世界觀的認知,他們主張的宇宙演變的過程是“混沌-天地-國土-萬物”.日本人將這樣的宇宙演變過程作為自己國家的宇宙觀,其實這樣的宇宙觀也是來自中國的古典儒家思想。

      在我國的古典著作《周易》中,闡述陰陽結合孕育了世間萬物,在《古事記》中也涉及有陰陽的知識,是將陰陽更加細化,將男女性別作為對陰陽的界定,將其供奉為日本人心目中的神靈。由于《古事記》是記錄日本歷史的一部文學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日本人會尊重這部作品中闡述的諸多觀點,也是將儒家思想傳承下去的重要原因。根據以上的論述,《古事記》是體現儒家思想的典型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是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影響的典型作品,對日本文學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2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中政治觀的影響

      政治觀是對政治觀點或做法的一種想法,是對當前社會政治或國家政治發展觀點和信仰。古代的政治觀是對統治階級的界定,是對當初社會統治階級、統治體制以及思想觀點的體現,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對日本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所體現。我們都知道,日本信奉天皇,天皇是國家的象征,日本人都是誓死為天皇效忠。在日本的一次改革中,在中國引進了大量的文學資料作為參考,來改革日本的政治制度。《論語》、《禮記》、《周易》等都是引進的對象,日本人根據這些資料,制定了相關的憲法和政治制度。在憲法中規定族群的和平、服從天皇、思想統一等相關內容,是對政治的改革。在日本的諸多政治資料中,大都引用了儒家思想的內容,儒家思想多次出現在天皇所實施的政治思想中,對當時的日本來說,儒家思想已經滲透進日本的政治統治中,主導著日本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與基礎,重視親愛、仁愛,是人的思想道德的最高境界,注重人的品德修養。這樣的仁愛之心在日本的《古事記》中也有所體現。《古事記》中將日本天皇設定為最為完美的人,是對統治者的最高評價,闡述了日本天皇的“仁”是借用了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的內容,日本人認為日本天皇是他們心目中的神靈,思想道德高尚的完美之人,被日本人朝圣。因此,日本后來又出現了諸多歌頌日本天皇的文學作品,表達對日本天皇的稱贊,歌頌日本天皇的高貴品質。像《懷風藻》、《萬葉集》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日本人對統治者天皇的效忠,也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君”、“為政以德”,是對儒家思想的深度解讀。政治思想是影響一個國家政治統治的關鍵,會對國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尤其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解析。部分文學作品中滲透著對國家政治的解讀,讀者通過閱讀會受到啟發,從中得到一些觀點,通過傳播與分享,最終實現對國民政治思想觀的籠絡。而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也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將儒家思想中的為政的觀點運用于日本國家的統治中,通過文學作品的傳播與體現,使得日本的國民對儒家思想會越來越重視,實現對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揚。

      3.3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中價值倫理觀的影響

      倫理觀是對一些倫理問題的看法與觀點,重視對外在道德問題的探究,是對人行為的規范與界定,充分體現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倫理道德代表著個人修養和節操,要體現超凡脫俗,潔身自好的特點。價值倫理觀是對人生價值的體現,是充分體現個人品格、個人素養的重要內容。《方丈記》是由日本作家鴨長明因著作而成,這部作品寫于鴨長明因仕途失意后的生活描述。在書中的第二部分,描述了鴨長明因的隱居生活,隱居的生活安逸而寂靜,怡然自得,充分體現了其超凡脫俗的境界,使作者放下了政治抱負,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在《論語》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體現了對山水生活的向往,提倡簡單、清貧的生活作風。美好的生活不在于奢侈的生活條件,而是享受生活的態度和觀念,不能只停留在利益與地位之間,那是束縛人生的枷鎖。在《方丈記》中,鴨長明雖然仕途失意,但是也樂觀積極生活,以一種超凡脫俗、享受田園風光的人生態度來面對生活,也是對人生價值的體現。清貧享樂、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會對人的倫理道德進行熏陶,教育人們不為世俗所牽絆,會形成的不同的人生目標,不再流連于高官俸祿,實現對人性美的解讀。

      “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傳統的儒家思想主張“忠孝”,是對人倫道德的標準和規范,是體現道德修養的評價方式。“忠”是主要講述的是忠誠,“孝”是孝順,是對父母的贍養與對長輩的尊重,是評價一個人品德的基本標準。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中,《論語》對孝道與忠誠也做出了相關規范,但是對忠、孝并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會將忠孝放在一起,對國家可以稱為忠,也可稱為孝,所以二者基本上不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提到“忠”,日本人是將忠發揮到極致的國家之一。日本人信奉天皇,將天皇信奉為神靈,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忠誠,是傳承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現之一。《古事記》中將天皇的形象神化,對天皇進行高度的歌頌,可以了解到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高度體現了日本人的忠誠度。“忠孝”注重體現在君臣之間的忠誠度以及在國與家的選擇上,《平家物語》是體現武士對忠孝選擇的代表性作品,重視對忠孝的抉擇,充分表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在《太平記》中,也引入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經典著作中的內容,像《禮記》、《周易》等,其中富含了大量的儒學思想。儒學思想是在日本文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影響了日本人的價值倫理觀,得到了日本的傳承與發揚。

      4結束語

      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思想的代表,是象征我國歷史文化的典范。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產物,在世界上擁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儒家思想是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衡量標準,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也是傳統社會的“五常”,對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儒學思想滲透進日本的文化中,儒家的諸多觀點都在日本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是最具影響力的傳統思想。

      注釋

      ①嚴桂林。淺談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J].劍南文學(上半月),2014.8:62-64.

      ②肖開益,高春璐。論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7:115-116.

      ③趙小平。淺析儒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J].綏化學院學報,2014.2:68-70+78.

      4000字儒家文學論文篇2

      簡析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文章摘要】文學是一個廣泛而深遠的概念,文學自起源起,就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和思維心理的重要反映。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學反映著思想,而思想反過來哺育著文學,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集大成者,它雖然比文學產生晚,但它對中國文學發展以及成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學中無不體現著儒家仁、義、禮、治的思想,無論是唐韓愈領導的儒學“復古運動”,還是現代“國學”教育的火熱進行,都可見儒學思想在幾千年的浮浮沉沉中憑借其強大的生命力保存下來。對于中文系的學生來說,了解儒家思想對于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文圍繞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以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表現,深刻地揭示出儒家思想不僅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更是“為文學立根”。

      【關鍵詞】文學;儒家;政治;憂患意識

      早在幾千年前,孔子論詩便指出詩有“興、觀、群、怨”之作用,可見儒家思想積極入世,重視實踐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與其相符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但我們應知道的是,在“文學”誕生之初,它的種種社會功用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只是人們口耳相傳的,記錄光怪陸離神奇之事,多是神的故事及英雄傳說,但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王朝的建立,儒家思想的產生,原先的神話故事在儒家學子的改造下逐漸被“理性化”,原先的神變成了“人”,原先的“英雄”變成“帝王將相”,文學被人們重新認識、加工、包裝,從此有了新的社會功用,就像統治者手里的權杖,指揮著社會的倫理道德,綱常教化。那么儒家思想究竟對中國文學有怎樣深刻的影響呢?那就不得不說以下三個方面:

      1 文以載道,為政治教化服務

      《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十分重視學習與從政的關系,認為“學而時習之”后應關心國家政事。可見儒家思想注重學以致用,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思想,“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孔子所提出的文學標準,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十分提倡文學的社會實踐功用的,而不僅僅是人們寓情于詩,借詩抒情的產物,這種社會公用與唐代提倡的“文以載道”、“文以明道”“作文害道”等思想結合,不難看出儒家所提倡的文學是要經世致用,為政治教化服務。這種社會政治教化的文學是統治者維護其地位,治國安邦的重要法寶,這也是中國文學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征之一。

      《詩序》中提出的“六義”“美刺”等說,都是與政治教化息息相關的。《詩大序》有云: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這一段不僅對詩、歌、情、志的關系有了深刻的闡釋,而且充分肯定了詩對于國家政治、社會教化的重要推動作用。關于詩的“美刺”作用,我們可以從“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這句話中受到啟發。

      無論是“美與刺”還是一系列愛國詩歌的產生發展,都受到儒家思想積極入世的影響,體現著“文學為政治教化服務”的主張。關心政治,崇尚現實,注重作品的諷刺性,教化性和教育意義,促使我國古代作家寫了不少針砭時弊的優秀文學作品,但在當今社會,“文學為政治服務”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與質疑,而文學作品如何在這種反對質疑聲中發展,繁榮,開辟一條新路才是人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2 中庸之道

      《論語 先進》中記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孔子是很崇尚中庸之道的,他認為“中庸之為德也”,“中庸”的“中”不是中間的意思,不是在兩個極端中間找到中間的哪一個,而是找到最適合的哪一個,中庸之意其實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要走極端,而是要找到處理問題最適合的方法。中庸之道可以說已經滲透到絕大數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中國人講究“中庸”,而“中庸”更是促使自古以來的很多文學作品呈現含蓄、內斂的傾向,作家們似乎能夠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強烈的情感不致一瀉千里地抒發。像《論語 八佾》中孔子就贊揚《關雎》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說《關雎》這首詩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平衡,沒有過度的快樂或者悲傷。男子對自己心愛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時,只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并沒有過于強烈的哀傷,這應該就是“哀而不傷”,但當男子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女子是也僅僅是“鍾鼓樂之”“琴瑟友之”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欣喜若狂的表現,這應該便是“樂而不淫”。此外。孔子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是強調凡是詩都要具有中庸之道,要使人的思想中正無邪。在這種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許多文學作品都具有樸實、含蓄、委婉的特征,多是“怨而不怒,婉而多諷”的效果。就拿李清照的《武陵春》為例,原文如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幾多愁。

      這是李清照五十三歲時避難金華所作,當時的她面對著家破人亡,丈夫死去,孤苦無依。可以想象她的心情是何等的悲傷。詞的首句寫狂風花盡,一片凄涼,但作者卻沒有從正面描寫風之殘暴,花落狼藉,而是極為含蓄地用“風住塵香”四字來點出春光一去不復返的哀愁。詞的下片“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更是極其委婉地表現作者的愁緒,讓哀愁有了重量,這種含蓄反而將作者的哀傷之感擴大化了,算得上“哀而不傷”的中庸之道好的典范。

      3 “天人合一”的天道觀

      儒家思想的精華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儒家“天人合一”的天道觀為文學作品意境的烘托作了很大的貢獻,《論語·堯曰》中記載“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認為天命不可違,所以人要“盡人事,聽天命”,所以中國的文學作品一邊注重圣賢的意境烘托,一邊又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灌注使中國文學歷盡幾千年的風雨飄搖仍完整地保存下來,仍然熠熠生輝,儒家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于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建構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所以仍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研究儒家學說對于當代文化、思想的建構也有重要的意義,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迅猛發展,西方的教育文化的滲透,中國人借鑒了太多西方的東西,反而忽視了我們最傳統的儒家道德文化,幸好我們有那么多儒家學說、文學作品尚存,保留了這無論幾千年都不會褪色的儒家思想、道德觀、人性論,可以說儒家思想是文學的根,是所有中國人的根,如何讓這積淀了幾千年的“文明之根”繼續繁衍、生長下去,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用聰明和智慧灌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辯證地看待,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的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27760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tube欧美巨大|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乱e伦有声小说|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人气排行fc2成影免费的| 69堂在线观看| 日韩理论电影在线|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片|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91啦视频在线|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帅教官的裤裆好大novels|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岛国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欧美日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