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論文 > 文學論文 > 古代文學 >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是反映論文結構框架的文字或圖表,需要對論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地介紹。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古代文學論文提綱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篇1

      論文題目:“變風變雅”考論

      西周末年的社會巨變給《詩三百》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從雍容、典重、平和的詩篇變而為抒泄怨怒的篇章。對這種詩篇風格的變化,《毛詩》名之曰“正變”。“變風變雅”這一概念也是由此產生的。《毛詩》以“正變”、美刺來統一解釋整個詩篇,比起《三家詩》來說更有規范性,容易把握學習,能更好地發揮詩的社會教化作用。然而,以“正變”、美刺解詩就必須結合史實,必須將詩從單純的表達個人情意的語句轉變為對社會盛衰的反映,也就難免要牽強附會,有許多不實之處。因而“變風變雅”這一概念本身就有許多漏洞和不合理之處。

      第一章中我系統地分析了“正變”說的提出、井認定“正變”說與三家詩無關,是《毛詩》的獨立提法。我還對“正變”說進行了辨正,指出“風雅正變”說是《毛詩》對中國詩學理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它不僅發展了《左傳》、《茍于·樂論》、《禮記·樂記》關于審音律以知政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從理論上解決了在封建專制制度之下詩歌批評現實政治的問題,從而完善了中國傳統詩論中的美刺說。但同時指出了“正變”說的先天缺陷,認為其以時問為線索、以政治起伏為標準來劃分詩篇的方法不夠科學,不能完全以其為考察詩篇的證據。 第二章中,我從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的《孔于詩論》入手,考察“正變”說的歷史淵源。認為“正變”說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淵源有自的,是與先秦時期的用詩風氣密切相關,與《孔于詩論》的說詩方法一脈相承的。我在文中列了詳細的表格,對照《毛序》解詩和《孔于論詩》的相同與不同。在文中,我又整體把握了“風雅正變”的精神實質,認為“正風正雅”傳達了“安以樂”的精神實質,而“變風變雅”則體現了“怨以怒”的風貌。另外,我還對“變風變雅”的美學思想進行了解析。 第四章中我探討了《風》詩“正變”的地域特征,認為“正變”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時間上,也有空間上的不同。按“正變”說的標準來劃分,“二南”屬于“正風”,以下十三國風皆為“變風”。這種劃分的方式未兔太過僵化。十五《國風》的“正變”之別,除了考察作品產生的時問外,其間的地域性差異也是詩篇風格產生變化的原囚之一。《詩經·國風》按照十五個地區匯集詩歌,生動地表現出各個 且且文化地域的風土人情,是將文化按地域類分的先聲。 第五章,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的《孔于詩論》中,《詩經·國風》的名稱被冠之為“邦風”。

      無論是“國風”還是“邦風”,都在向我們透露著一個信息——《詩經》是與西周春秋時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關。這個觀點與傳統的“《詩經》是民歌,是記錄先民生活的桑間猴卜之音”的說法大相徑庭。本章試從考古發掘的城市遺址、先秦文獻中對都城的記錄及《詩經》的字里行間來證明《詩經》中記錄了當時極其發達的城邑文明。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變風變雅”與兩周社會思想變遷。在哲學方面,以《雅》詩“正變”為切入點,研究了兩周天命觀念的擅變。還探討了“風雅正變”中所體現出的宗親觀念、宗族祖先崇月i觀念、宗法倫理觀念、宗法政治觀念的變化。

      引言: 文學的《詩》與史學的詩13-26

      一、 《詩經》的史料價值13-15

      二、 詩與史的關系15-17

      三、 以《詩》說史的歷史17-24

      四、 詩與史的距離24-26

      第一章, “正變”說:《毛序》的釋詩方式26-39

      一、 “正變”說的提出26-28

      二、 三家詩無“正變”說28-33

      三、 “正變”說辨正33-39

      1、 “正變”說的貢獻33-35

      2、 “正變”說的缺陷35-39

      第二章, 上博竹書《孔子詩論》與“正變”說的歷史淵源39-64

      一、 先秦的用詩風氣與孔子的解詩方式39-48

      1、 《詩》的音樂性的消失39-42

      2、 用《詩》風氣之盛42-46

      3、 孔子與《詩》的關系46-48

      二、 孔子論詩與《毛詩序》解詩48-59

      1、 《毛詩》小序釋詩的歷史化傾向54-57

      2、 《毛詩序》歷史地位的再評價57-59

      三、 “詩可以怨”與“美刺言詩”59-64

      第三章, “變風變雅”與“禮崩樂壞”64-98

      一、 “變風變雅”產生的歷史土壤64-69

      1、 禮的發展與僭禮65-68

      2、 樂舞的普及與越規68-69

      二、 “變風變雅”詩篇斷代考69-88

      1、 變《大雅》的創作年代73-77

      2、 變《小雅》的創作年代77-82

      3、 變《風》的創作年代82-88

      三、 “風雅正變”的精神實質88-98

      1、 “安以樂”的“正風正雅”傳統88-92

      2、 “怨以怒“的“變風變雅”風貌92-98

      第四章, 《風》詩“正變”的地域特征98-132

      一、 “二南”100-106

      1、 釋“南”101-103

      2、 “二南”之南考103-105

      3、 “二南”與楚歌105-106

      二、 “三衛”106-110

      1、 “三衛”并稱的由來106-107

      2、 衛地與衛詩107-110

      三、 平王東遷與《王風》110-111

      四、 鄭風111-114

      1、《鄭風》和鄭國111-112

      2、 鄭詩與鄭聲112-114

      五、 《齊風》114-119

      1、 齊地風俗115-118

      2、 說《齊風》118-119

      六、 唐之音119-122

      1、 “唐”地考119-121

      2、 說《唐風》121-122

      七、 《魏風》與魏國122-123

      八、 陳、檜、曹三風123-126

      1、 陳地風俗與《陳風》123-125

      2、 檜地與《檜風》125-126

      3、 曹國與《曹風》126

      九、 豳、秦之風126-132

      1、 豳地與《豳風》127-128

      2、 秦地與《秦風》128-130

      3、 豳秦詩風130-132

      第五章, “變風變雅”與春秋時代的城邑文明132-162

      一、 城市的繁榮與“變風變雅”133-136

      二、 “變風變雅”詩篇對春秋城市生活的還原136-145

      1、 《詩》中之“國”136-138

      2、 說“國人”138-141

      3、 城邑風景141-142

      4、 衣飾風度142-145

      三、 “君子“、“淑女”與《國風》作者身份辨145-162

      第六章, “變風變雅”與兩周社會思想變遷162-178

      一、 “雅詩正變”與天命觀念的嬗變162-168

      1、 “正雅”中的天、帝163-165

      2、 “變雅”中“天命”觀念的變化165-168

      二、 “風雅正變”與宗親觀念的演變168-172

      三、 “風雅正變”與音樂觀念的變化172-178

      1、 “正”詩與“雅樂”173-175

      2、 “變風變雅”與新樂流行175-178

      結論178-181

      參考書目181-187

      致謝188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篇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緒論 9-17

      一、從詩歌到戲曲------李楊題材的文學價值 9-11

      二、從情到理------明清文人選擇這一題材的原因 11

      三、從《彩毫記》到《天寶曲史》------李楊題材傳奇選題范圍 11-15

      四、從個體到整體------李楊題材傳奇研究方法與現狀 15-17

      第一章 李楊題材傳奇的歷史探源 17-22

      第一節 李楊題材的史實記錄 17-19

      第二節 李楊題材的戲曲演變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楊題材傳奇的思想主題 22-36

      第一節 明后期個人化的情感抒發 23-30

      一、《彩毫記》:傳達追仙求道的隱逸思想 24-27

      二、《驚鴻記》:流露忍辱尊君的傳統理念 27-28

      三、《磨塵鑒》:宣揚忠孝節義的道德規范 28-30

      第二節 清前期社會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寶曲史》:強調史鑒的批判主題 30-32

      二、《長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題 32-33

      第三節 明末清初李楊題材傳奇主題不同的原因 33-36

      一、歷史成為個性表達的載體 34-35

      二、政治是主題走向的指向標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楊題材傳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節 具有復雜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節 具有易變性的楊玉環形象 41-45

      一、楊玉環形象包含多種文化沖突 41-43

      二、楊玉環形象擔當不同腳色的善變 43-45

      第三節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楊題材傳奇的審美特征 48-58

      第一節 文本創作中雅麗的審美特色 49-52

      一、詩情畫意的獨白式語言 49-51

      二、形神兼備的舞臺表演 51-52

      第二節 園林劇演中精致的審美要求 52-58

      一、規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虛幻式的表演場面 54-58

      結語 58-59

      參考文獻 59-63

      讀研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63-64

      致謝 64-65

    27754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黄大全大色全免费大片| 国产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丰满的奶水边做边喷|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xxxx国产视频| 男人把女人c爽的免费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cg里番全彩|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国产色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第一区| 日本另类z0zx|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性欧美16sex性高清播放| 免费在线观看a|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青青草91视频| 尤物视频193.com|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