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畢業論文文獻綜述(2)
法學畢業論文文獻綜述
法學畢業論文篇1
淺談企業破產清算法律風險管理
摘要:為了更好的幫助企業或是相關專業法律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破產清算中的法律風險,對于如何在企業破產清算過程中,加強法律風險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主要從企業破產清算中可能會遇到的幾種法律風險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加強法律風險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企業;破產清算;法律風險管理
所謂的破產清算,主要是指在企業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的形勢下,根據破產法所規定的要求進行企業清算。企業在進行破產清算時難免會遇上一系列的法律風險問題而導致破產清算不能夠很好地進行。所以說,如何更好地深入了解破產清算中的法律風險,以便有效的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了解破產法,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減少可能會產生的法律風險有其探究性意義。
一、企業破產清算的幾種法律風險
(一)破產申請的法律風險
企業破產申請的危險可能存在債權人不具備破產申請資格。破產主體資格主要是指具有破產的債務人具有法律上進行破產程序的資格,若是債務人不具備破產主體資格,法院不能受理其案件。而根據我國的破產法規定,企業法人才具有破產資格。如金融機構雖然屬于企業法人,但若發生破產對于社會的穩定及廣大客戶的經濟財產都會造成極大影響,所以破產法對于金融機構采取了較為謹慎的態度,為其設定了破產前特別程序:金融機構的接托管程序,若是在被接管后仍然不能解除債務危機才能進行破產申請。所以,在破產申請時,必須正確判斷其是否具有債權人申請資格,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二)破產管理人制度中的法律風險
首先,存在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的風險。這主要是指管理人違反法律的注意義務、怠工或是沒有盡力履職;或是濫用職權,與債務人或是部分債權人進行傳統,損害破產清算過程中其他方面正當權益的行為。而若是法院及債權人會議不能夠及時發現這些行為,對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或是其他各方面的權益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耗。其次,存在管理人自身的風險。破產清算管理過程中,管理人有權利也必定有其責任,管理人在履行職責時難免會遇到一定的法律風險。破產法對于管理人并沒有按照相關的勤勉履職來設定行政、民事等責任,所以在責任標準相對籠統,且沒有形成完善的責任體系的情況下,將會給管理人員帶來一定的執業法律風險。同時,管理人的執業責任保險體系也并沒有健全建立,這也無疑加深了廣大社會中介機構的執業風險。
(三)破產債權申報的法律風險
一方面,根據《破產法》的相關規定,法院所受理的破產案件應當確認為債權人的申報期限。債權人應當在法院所規定的申報期限內進行申報,若是沒有申報也可在破產進行分配前補充申報,但是在這之前若是進行分配,便不再對其做出分配。同時,審查和確定出補充的債權申報費用,將由補充申報人承擔。另一方面,債權人若是沒有按照相關規定來進行債權申報,將不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程序來行使權力,也不能夠得到應有的清償,債權利益將會變成泡影。最后,在債權申報成功后,還需要破產管理人進行審查,方可召開債權人會議審核。若是債權人沒有對管理人的審查結果在債權人會議上提出異議,那么債權很有可能會被列入破產債權視作清償。
二、企業破產清算的法律風險管理對策
(一)事前防范
企業在進行事前防范主要是指盡量排除法律風險的可能性。例如在企業成立或是合同簽訂之前的審查,亦或是企業在做出重決策之前所進行的風險評估等,這就意味著企業應當通過規范化的運作,并按照法律專業人員的嚴格把關,逐步排除和篩選法律風險,盡量將其扼殺在萌芽期。這種事前防范的成本相對較小,且效益高,減少了相應的訴訟和仲裁等相關程序,就能夠使企業破產清算穩序進行,減少非必要法律風險。這也要求了企業的領導層必須掌握好相關法律意識,增強法律風險的責任感。
(二)事中控制
所謂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企業在實際的破產清算過程中對于法律工作機制應當進行完善,法律責任切實落實到各部門及其人員身上,實現企業法律風險的動態化監控及其全方位的防范,使法律風險能夠被有效控制。事中控制也具有節約成本且容易控制好風險的特點。所以,企業破產清算法律風險管理的關鍵更在于事中控制,是有效排除風向的一道關卡。例如在債券職務管理、資產的清算處置及案件糾紛管理等過程當中,皆要求企業應當建立起動態的防空系統,強化相應的主體意識,才能有效將法律風險在事中控制過程中被逐步消化和吸收。
(三)事后補救
事后補救主要是指在法律風險出現時,通過企業內部的法律部門,與相關的司法機關及時進行溝通配合,以便最大限度的保障破產清算的進行或是挽回企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事后補救更要求企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經濟司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較之前兩個補救措施,事后補救的經濟成本相對較大,且處于被動狀態。但是,企業若是能夠積極與相應的司法機關進行配合溝通,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企業的各項財產權益,那么不僅能夠減少法律風險,也能夠將企業自身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結束語
在企業進行破產清算的過程中除了上述所講的破產申請、破產人管理制度及其破產債權申報等幾個法律風險,還有其他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而無論是面臨何種法律風險,企業都應當自覺的加強法律風險意識,并將法律風險貫徹全面貫徹于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建立起相應的法律風險內控機制。如此,才能夠為風險化解打下良好基礎,做好破產清算的一系列程序,最終保障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峰.破產清算法律風險管理策略[M].法律出版社,2011
[2]何亞菊.我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2
法學畢業論文篇2
試談個人信息法律保護困境及對策
摘要:我國法律中明文規定,個人信息權是每個公民應有權利。這體現出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本策略。但是,法律中并沒有對個人信息方面制定出較為詳細的法律說明,進而造成了很多個人信息泄露情況頻道發生。因此,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個人信息,維護數字信息網絡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還能體現出我們政府為民著想的理念。
關鍵詞:個人信息保護;困境;策略
一、引言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個人信息的保護,隨之西方國家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在人格保護法中將個人信息權著重提出,并制定出有關的法律法規。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的快速變化,使得個人信息的保護力不從心。尤其是在網絡的推波助瀾下,個人信息泄露被濫用。如果個人信息被泄露,將會給公民和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個人信息保護存在的困境
(一)信息泄露成產業鏈,犯罪成本低
網絡技術的發展就像是一本雙刃劍,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信息泄露提供了平臺。我國現在多地都才用無紙化辦公,許多個人信息都是存在網盤中,不法分子利用超高的網路技術,盜取網盤中信息,最后公布在網上或是用來進行違法犯罪的勾當。最調查得知,近年來,網絡信息泄露已經成為產業鏈接,在網上搜索關鍵字就能找到諸多的公司為了提供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而且犯罪成本極地低,只需要花幾塊錢到幾十塊錢,就能獲得幾千條信息。
(二)相關政府打擊力度不夠,懲罰程度低
雖然,個人信息泄露的事件不斷發生,但是相關政府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多數信息泄露并沒有帶來太多的經濟損失,當事人也沒有進行報案,相關部門難以對此進行犯罪定義。通過虛擬網絡進行詐騙,或是電話營銷難以找到不法分子。不法分子被逮捕之后,由于其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犯罪,證據難以采集。因而對這類犯罪的程度是較低的。
(三)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泊,不法分子有機可圖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個人信息泄露而導致的事件跟當事人也是有關的。我國多數公民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處于無意識或是意識淡泊的狀態,這使得更多的不發分子有機可圖。一些公民在網上注冊一些網頁時,沒有注意網頁是否安全可靠,也沒有思考,便將個人的信息填入其中,最后被相關網頁所截留。
三、個人信息保護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對網絡環境的管理
相關部門應該配備最前衛和最高端的科技,這樣可以維護網絡環境的安全。同時,還應招聘一些電腦技術高超的人。具有這兩樣時,一定程度上可以維護個人信息的保護。在網絡環境中,工作人員應該制作一個安全性高的系統,當有人試圖盜取信息或是有人在查詢信息時,系統會自動響起。工作人員立馬對此人進行監督,發現有犯罪跡象時應通知警察。另外,還應對網絡中存在的信息進行自動刪除,對發現有通過網絡進行聯系購買信息的立馬進行打擊。通過網絡發布,網民注意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被他人利用。
(二)加強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打擊力度
政府應完善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律上肯定個人信息權的保護。同時,提高對個人信息泄露犯罪的打擊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對于這類犯罪的人,判重刑,罰重款。這樣才能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減少這類事件的頻繁發生。如,徐某某事件發生以后,公安機關立即采取措施,全國范圍內逮捕犯罪分子,并給予提供信息的相關人員較高的獎勵。九月底,政府發布十大電信詐騙案主犯,并在全國范圍內通過新聞媒介的各種載體,將這些電信詐騙犯的所有資料公布在網上,以便廣大人民舉報。從這些事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國家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度,同時從行動上也加強了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三)公民應提供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
政府應大力宣傳,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此進行循環播放,讓更多的公民有意識保護自身信息。同時,還應教公民如何辨別一些騙局的方式,舉出那些網頁或是場所最容易發生信息泄露的事件。不斷提高公民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可以減少很多由信息泄露而導致的詐騙。對那些犯罪分子,說不。讓不法分子無法進行詐騙,只有這樣才能清除信息泄露的產業,才能還公民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個人信息不斷泄露,公眾對保護個人信息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只有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對個人信息的重視,不斷打擊違反分子,采用高科技設備維護信息系統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個人信息。同時,公民也應提高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遵守社會道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個人信息一定會得到保護,我們的社會也更加的和諧。
參考文獻:
[1]盧曉峰.加強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的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23).
[2]齊愛民.個人資料保護法原理及其跨國流通法律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張小峰.個人信息保護的對策分析[J].明日風尚,2014(12).
猜你喜歡:
1.法學畢業論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