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
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和計算機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計算機病毒也隨之產生,給計算機系統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和巨大破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篇一
互聯網安全與計算機病毒預防研究
摘要:伴隨我國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有全球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相互間的郵件的傳輸和文件快遞方面更加的方便,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相應的,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安全與計算機病毒也得到了發展。在互聯網的環境中,計算機病毒進行傳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指數模式,其傳播速度也非常快。如果計算機病毒入侵了計算機網絡系統,因其具有較大的破壞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導致整個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癱瘓。本文重點研究了計算機網絡安全和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關鍵字: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
一般情況下,計算機安全包含了軟件和硬件的安全,同時還包含了計算機數據資料安全以及計算機運行的安全,因此,計算機的安全對于相關數據的儲存管理與安全防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為計算機病毒的威脅,也對計算機系統安全具有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對計算機網絡安全以及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進行不斷的研究。
1計算機網絡安全和計算機病毒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網絡安全和計算機病毒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自然災害
目前大多數計算機信息系統比較容易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包括濕度、溫度、沖擊、振動等諸多因素。而不少計算機房常忽視防震、防火、防電磁泄漏等方面的工作,接地系統也考慮的不夠周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1.2軟件漏洞
黑客對計算機發動攻擊往往把網絡軟件的漏洞當成最好的利用條件,此外,還有軟件“后門”的問題,這些“后門”都是軟件設計編程人員為了自己方便才進行設置的,通常情況下。外人難以得知,而一旦“后門”洞開,其后果和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1.3黑客的攻擊和威脅
在當前的計算機網絡上,黑客攻擊事件頻頻發生,愈演愈烈,已成為具有一定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各種各樣的攻擊者活動的舞臺。之所以會出現黑客,大多情況下,并非黑客本身有隨意入侵的本事,往往只是因為他們善于發現并利用漏洞。信息網絡具有缺陷和不完善性,這正好成了黑客或病毒進行攻擊的絕佳途徑,信息網絡的脆弱,引起了不少信息社會的脆弱和安全問題,對人們和社會構成了極大威脅。
1.4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通常是一種由人為編制、對計算機性能和數據進行破壞且能夠自我復制的程序代碼,它感染速度快、破壞性強,且傳播形式復雜,很難徹底清除,可以輕易對硬盤、光驅、主板等造成破壞,是當今網絡安全的頭號強敵,一旦病毒在網路上擴散,會引起網絡的癱瘓,使之不能正常運行。所以,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尤其重要。
2計算機網絡安全和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2.1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是指根據一定的算法,將原有的明文或數據進行定的加密轉換,對所進行的存儲和傳輸工作進行加密,只有相關的信息使用者進行解密之后才能對相關數據進行使用,這同時也是數據保密性得以實現的有效保證。通常來說,加密算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稱加密算法,另一種是非對稱加密算法。對稱加密算法主要是指進行解密的鑰匙都是一樣的,而非對稱加密算法所受用的鑰匙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非對稱加密的方法運用更為廣泛。
2.2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運用廣泛,主要用于網絡訪問控制、阻止外部人員非法進入,能夠有效地對內網資源進行保護。防火墻對數據包中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以及源端口和目標端口等信息進行檢測,再與提前設置的訪問控制規則進行匹配,若成功,就允許數據包通過;若不成功,就丟棄數據包。狀態檢測防火墻是當下市場上最常見的。防火墻一般只能防止外部,對內部網絡起不了作用。
2.3物理隔離網閘
物理隔離網閘的主要作用就是對信息的安全性進行保護,其工作原理就是運用多種的控制功能進行固態開關的控制,從而保證對相對獨立的主機系統進行一定的讀寫分析。而進行連接的主系統問,并沒有相關的物理連接和邏輯連接,同時也不存在對信息包轉發的依據,所以,從物理方面來說,物理隔離網可以有效的對黑客進行預防。
2.4防病毒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通常就是:繁殖性強、攻擊隱蔽性強、潛伏時間長、傳播方式多樣、破壞能力大,其注入技術可分為無線電方式、后門攻擊式、固化式方式以及數據控制連接方式等。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人造的,這也導致計算機病毒對其系統自身和信息儲存等危害非常大。網絡病毒技術一般有三種,一是病毒預防技術,利用固有的常駐系統內存,優先獲得系統控制權,判定病毒是否存在,做好病毒擴散的預防工作;二是病毒檢測技術,對文件自身特征和病毒特征對計算機進行偵測,判斷系統是否感染病毒;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現階段信息網絡安全以及網絡病毒問題越來越嚴重,相應的,數據保密也發展到了更重要的階段,數據保密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研究的重點內容。當前情況下,我國的網絡安全技術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有入侵檢測技術、防火墻技術以及網絡病毒技術等,相應的,網絡安全不僅需要技術的提升,同時還需要加強社會法律法規,并對數據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識進行加強,大力的進行宣傳教育,盡可能的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篇二
計算機病毒及防范策略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給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計算機病毒也如幽靈一般,嚴重地威脅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人們甚至因為計算機遭受病毒的攻擊,造成了重大損失。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種類、來源和特點,并掌握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程序;計算機系統;防范
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編寫的具有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的程序代碼。在一般情況下,它寄生于其他的計算機程序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和破壞功能,可入侵到計算機系統。一旦計算機受到病毒侵入,系統數據就會丟失,系統會癱瘓,甚至硬件被破壞。這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甚至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筆者著重分析了計算機病毒的種類、來源和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計算機病毒的種類
計算機病毒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計算機蠕蟲。蠕蟲的功能是自我復制并主動傳播到網絡系統上的其他計算機。蠕蟲與其他病毒不同的是,它不會寄生在其他程序中。二是引導型病毒。這種病毒是通過使計算機的硬盤或軟盤的引導扇區受到感染來進行傳播的。它主要破壞的是計算機硬件。三是宏病毒。這種病毒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病毒,它通過使數據文件受到感染來執行指令。四是特洛伊木馬。這種病毒是一種計算機程序,它一般偽裝成某種程序,用來迷惑操作者,如算命程序、計算機游戲程序等。雖然它不會自我復制,也不能傳播到別的計算機中去,但它可以破壞數據、騙取密碼等。五是病毒制造以及黑客工具。黑客的工具程序樣式繁多。它是計算機病毒中破壞性最大的。一旦被黑客攻擊,計算機就只能任黑客宰割。六是二代病毒。它不是寄生在主程序中,而是潛伏在網頁HTML頁里面,在人們使用上網瀏覽器時發作。它是用最新編程語言編寫的,并且是跨平臺的。
二、計算機病毒的來源
計算機病毒的來源多種多樣,主要有:
(1)無聊程序。這種程序主要是業余愛好者為了個人興趣編制的,用來測試自己的編程能力,一般都是良性的病毒。
(2)蓄意破壞程序。主要是操作者針對某一個人或某個組織的報復性行為,為其編制的一種惡性程序,這種病毒破壞力特別強,并且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比如:信息戰中利用病毒攻擊,是打擊敵方信息系統的一個有效手段。
(3)實驗程序。這一類病毒是為做實驗而設計的樣本小程序,但由于某種原因擴散出實驗室,成為計算機病毒。
三、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傳染性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病毒的傳染速度非常快。眾所周知,被病毒感染的計算機,它的系統數據區就會受到破壞,計算機運行速度會變慢,直接影響計算機的使用。
2.破壞性
惡意網頁成為新的破壞類病毒。網絡是病毒最主要的傳播場所,所以新病毒的出現,都可以以網絡為媒介被迅速地傳播到各個角落,一旦病毒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很難得到控制。機密文件莫名其妙地消失,屏幕顯示被擾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采取對網絡服務進行強制關閉的緊急處理措施,才能使病毒得到控制。
3.寄生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寄生在一些小程序中。正常情況下,用戶是不會發現病毒存在的,只有當執行這個程序時,病毒代碼才會被執行。
4.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些病毒用極其高明的手段來隱蔽自己,使其附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如圖標、注冊表內等。有時候計算機病毒已經在運行,用戶還是很難發現,只是會感到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有點遲鈍。
5.可操作平臺越來越廣泛
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瞬息萬變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促進了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計算機病毒編制技術的發展。而正是由于病毒編制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病毒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感染范圍上或是操作平臺的數量上都呈現出一個日益增多的局面。
四、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1.強化計算機管理人員對計算機病毒的安全防范意識
計算機管理人員必須是專業人員,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安全防范意識。如果計算機管理人員欠缺這方面的防范意識,如:操作人員在操作計算機過程中,沒有按正常程序退出業務系統;沒有對殺毒軟件定期進行升級;登錄網絡時沒有及時開啟防火墻等,就可能導致很多本可以避免的計算機病毒侵入,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要強化計算機管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強化安全上網的理念,建立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做到規范使用計算機,防止或減少數據丟失,預防計算機病毒的傳染。
2.定期檢查計算機系統及數據,并做好備份
我們知道,計算機病毒一旦發作,就會破壞計算機系統數據區以及毀壞內存和文件。所以,計算機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計算機,防范病毒侵入。再者,計算機管理人員要對計算機中的重要文件及數據進行備份,以避免重要文件及數據的損壞,防止損失。
3.計算機管理人員對防毒軟件要及時進行升級
一般來說,版本越新的防毒軟件查毒、防毒及殺毒的能力越強,能更好地查殺計算機中的大部分病毒。所以,在我們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要對防毒軟件及時升級,使防毒軟件與防火墻互補并能夠大顯身手。
4.對計算機操作系統中不需要的程序要定期進行更新、關閉或者直接刪除
很多常用的操作程序和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都存在漏洞,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計算機病毒輕而易舉地入侵到計算機系統當中,損壞重要文件和數據,破壞計算機系統。所以,相關的軟件開發者應及時發布補丁,讓用戶進行更新,及時修補已經出現的漏洞。此外,計算機管理人員也要及時修補漏洞,及時更新計算機中的程序或軟件,刪除長期不用的程序,防范黑客的入侵。
5.啟用IE中的安全準則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病毒逐漸成為計算機病毒的主流,我們一定要重視IE上的安全準則。再者,在上網時,一定要開啟病毒的實時監控功能,不要輕易地點擊那些來路不明的游戲或視頻等。有些應用軟件需從網上下載時,等下載后,要先對該軟件殺毒再進行安裝使用。若有不尋常的錯誤信息出現,則應立刻刪除該軟件。盡量少用超級用戶登陸,這樣才能確保計算機安全運行。
總之,隨著計算機技術及Internet的發展,人們對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此,計算機病毒對人們的危害也越來越大。新的計算機病毒不斷出現,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如何了解當前反病毒技術的發展迫在眉睫。對計算機病毒的預防,計算機管理人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做好防范工作,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排查,盡量避免計算機病毒的傳染,以及減少由計算機病毒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讓人們能夠安全上網。
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篇三
計算機病毒特征分析
摘要: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人們或多或少地都受到過計算機病毒的困擾,計算機病毒往往會破壞計算機中的重要數據,嚴重的會造成計算機癱瘓。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交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通過分析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研討了近幾年來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趨勢,并給出了一些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特征分析;策略措施
計算機病毒是人們安全使用計算機的巨大威脅之一,在計算機操作系統還是Win95的90年代,計算機病毒已經開始出現并蔓延。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換代的同時,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地“武裝”自己。在21世紀,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越來越依靠計算機,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購物、看電影、工作、交易等,所以,計算機安全對我們來說越發的重要。計算機安全技術進步的同時,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地升級,并變得越來越強大。近幾年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的計算機病毒,給群眾財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可以說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12003年以來惡性病毒統計
2003年被稱為“計算機病毒年”。因為在這一年,全球受到病毒攻擊的計算機數量超過以往的任意一年。在這一年里,因為計算機病毒入侵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案例層出不窮,很多公司深受其苦。往往還沒有研發出來對付舊病毒的安全防護系統,新病毒就已經出現,若以造成危害程度來說的話,最臭名遠揚的要數以“沖擊波”為代表的蠕蟲病毒。這類病毒的傳播是以郵件或互聯網為媒介,令人防不勝防,給很多計算機用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2004年,某科技公司根據計算機病毒的危害程度公布了這一年危害最大的10大病毒。從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蠕蟲病毒是對計算機安全威脅最大的一種計算機病毒,因此這種復合型病毒是計算機領域長久以來嚴加注意的防治對象。
2新時期互聯網復合型病毒的特征
2.1傳媒途徑更多,傳播速度較快
新時期復合型計算機病毒與傳統病毒相比,具有傳播媒介更多,傳播速度更快等特點。傳統病毒的傳播途徑比較單一,在傳播時只能以拷貝文件或者是發送電子郵件為媒介,但是,新時期復合型計算機病毒可以通過各種網絡頁面、軟件的安裝等渠道進行傳播。此外,因為復合型病毒傳播速度較快,若一個系統內的某個計算機感染了病毒,就會使整個系統內的計算機感染病毒,造成更大的危害。
2.2病毒變種衍生周期更快
計算機病毒在感染計算機后,會通過繁衍變種為其他種類的病毒。例如“網絡天空”這種病毒,從首次出現到現在為止已經繁衍了十幾種,這就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再比如“雛鷹”病毒在2004年被首次截獲,十多年來由這種病毒變種而來的計算機病毒多達20多種。計算機病毒的每一次變種意味著它的危害程度更大、破壞性更強。
2.3破壞性更強,危害性更大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互聯網交易,復合型病毒在感染計算機時,病毒發布者會針對性地竊取計算機用戶的各種隱私數據,來獲得高額的經濟利益。例如在2000年,“ILoveYou”情書病毒造成全球近100億美元的損失。現今,計算機用戶點擊網絡頁面或鏈接后,銀行卡存款被盜的事件更是時有發生。
2.4欺騙方式更加隱蔽
傳統的計算機病毒主要就是通過文件來傳播的,小心處置一般可以避免。但是復合型病毒通過發展已經變得更具有欺騙性,這些病毒的傳播者給計算機用戶發送一些具有誘惑性的信息或文件,人們往往因為好奇而打開,殊不知打開的同時電腦已經感染了病毒。比如在2005年給人們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尼姆達”病毒,就是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達到感染用戶計算機的目的。
3計算機病毒呈現的發展新趨勢
(1)病毒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隨著互聯網平臺變得越來越開放,病毒感染計算機的手段越來越多,令人防不勝防。其中有些病毒在感染計算機后可以自主地衍生出許多同類型的病毒,就如生物學上的細胞分裂一樣。由于安全軟件往往只能查殺一種病毒,無法應對這種會無限繁衍的計算機病毒。
(2)計算機病毒變種的速度極快,并向多樣化發展。現今,一種計算機病毒在爆發后,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該病毒就會變種為其他類型的病毒,而且變種的病毒危害性更大。在2009年,反病毒服務提供商Sophos公布了一份改年5月份的病毒報告,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很多病毒都是由老病毒變種而來。
(3)計算機病毒的攻擊手段呈現多樣化。相關計算機安全防護技術提高的同時,計算機病毒的編制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傳統計算機病毒只能夠通過復制自身給其他程序來感染計算機,現在的計算機病毒種類繁多,有傳統文件型、腳本型、引導型等,它們具有蠕蟲的特點,不再像傳統病毒那樣僅僅依靠文件復制傳播,而是可以依靠網絡進行傳播。此外,有些病毒來感染計算機后,會有目的地竊取用戶的隱私資料,來滿足病毒傳播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4)病毒可以利用操作系統漏洞傳播。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核心部分,如果病毒利用操作系統的漏洞來攻擊計算機那么后果不堪設想。現在最常用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雖然該操作系統近些年來鮮有因為漏洞而被病毒攻擊,但不可忘記2003年的“沖擊波”,2004年的“震蕩波”都是利用Windows漏洞感染計算機。相信隨著使用Windows系統人數的增加,針對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病毒也將成為主流。
(5)經濟利益將會成為計算機病毒發展的最大動力。從以往計算機病毒的發展歷程來看,計算機病毒的制作者往往是計算機愛好者,但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獲取高額經濟利益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編制者最大的動力。尤其是在網絡交易興起之后,這些病毒會有針對性的攻擊用戶的網上銀行、信用卡密碼等隱私數據。
4現代計算機病毒防治策略
4.1基于用戶的病毒
從計算機用戶方面來看,防治計算機病毒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如需使用光盤,應使用正版的光盤,切忌安裝使用盜版的光盤。另外,平時接發郵件時,不可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2)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要養成定期利用安全軟件對計算機查殺病毒的習慣,及時修補漏洞和查殺木馬,防止病毒感染計算機。(3)及時更新計算機安全防護軟件,以防因為安全軟件的落后,導致計算機感染病毒。(4)平常工作的時候,養成將重要文件、信息、數據備份的習慣,以防計算機感染病毒時造成這些文件、信息、數據丟失,給用戶帶來損害。
4.2基于服務器的病毒
如果計算機的網絡服務器被病毒感染的話,那么整個網絡就會無法正常運行,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危害。對服務器來說,定期地進行計算機病毒掃描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可以在網絡服務器上安裝防毒卡,切斷計算機的傳播途徑,以此來防止網絡服務器感染病毒,達到保護計算機的目的。
4.3基于工作站的病毒
為創造良好的計算機安全使用環境,工作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工作站應定期地進行病毒檢測,做到未雨綢繆,確保工作站具有良好的防病毒性。(2)可以在工作站中安裝防病毒卡,達到防治計算機病毒的目的。但是,安裝防毒卡會降低工作站的運行速度,一般不使用此法。(3)通過將防毒芯片插入網絡接口的方式,達到病毒檢測與防治的有效結合。
4.4提高計算機網絡管理水平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起步較晚,那么為了更好地防治計算機病毒,可以從提高網絡管理水平方面入手。在日常的網絡操作中,要加強網絡系統管理員操作程序的規范性;增大網絡站的病毒檢測力度,從源頭上防治計算機病毒的入侵;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及時公布最新病毒的信息,增強計算機用戶的防毒意識,做到“以防為主,查殺為輔”。
4.5云計算時代的病毒
現在,隨著“云”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也來越重視“云”技術的運用。其中“云”技術在防毒軟件中發揮了良好的效果。“云安全”是現今網絡安全的新體現,它結合了計算處理、病毒行為判斷等技術。它可以通過大量客戶端對網絡的異常行為進行檢測,并且可以通過檢測獲得網絡中的木馬與惡意程序的信息,之后通過運算得出解決方案并發給客戶。“云”技術的安全防護特點在于:識別計算機病毒不再僅僅依靠本地的病毒庫,而是依靠整個網絡。“云”技術可以通過龐大的網絡,進行病毒檢測與查殺。整個互聯網就像一個大的防毒系統,連接的人越多,每個用戶就越安全。
5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計算機的使用過程中,其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不僅會嚴重破壞計算機系統,而且還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做好計算機病毒防治工作成為保證計算機系統安全的關鍵因素,對此要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特點和傳播途徑的了解,建立一系列的病毒防治工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制定一項系統化、長期化的規劃。總有一天計算機病毒將會徹底被消滅,那時就可以更放心地讓計算機來為人們服務。
參考文獻
[1]韓筱卿.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范大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陳寶賢.計算機病毒防治教程[M].北京:商業出版社,2000.
[3]李旭華.計算機病毒防治完全手冊[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有關計算機病毒防范類畢業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