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整合思考技術論文
從廣義上講,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學科的總和。在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目標中,不但要有本學科的教學目標,還應當有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求達到所有的教學目標,其中必然也就會達到了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技術論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思考。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初中歷史教學整合思考 全文如下:
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育現代化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前景與空間,為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尤其在我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圖象、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充分注意,尤其將學生充分置身于歷史發展的情境中,猶如歷史的再現,的確為我們歷史教學進行了一場深化的革命。但就在具體的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歷史課堂知識性、趣味性更加突出,充分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本人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一些心得體會予以總結。
一、將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有效整合,首先需要提高教師的操作水平
對于現在的歷史教學,將豐富的音視頻資料、史料、圖片資料制成教學課件,對于一堂歷史課的精品高效程度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教師的課件制作水平、演示操作水平是最基本的前提需要,尤其現在一體機在我校已經實現班班通、堂堂用,一體機的使用熟練程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操作水平就成為教師的必修課。在我們不斷的聽課過程中,就發現我們有許多歷史教師使用的課件過于花哨,字體設置、顏色搭配、底板選擇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和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音視頻鏈接打不開、課件出現問題課堂沒辦法進行干著急,一些教師的課件上滿是動的蝴蝶、卡通人物,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現階段尤其是一體機的推廣,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更使一部分教師無所適從,本來很好的資源卻成了負擔
,因此,要想使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更好的服務于歷史教學,首先我們一線的歷史教師應該在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上下功夫,在操作水平上下功夫,不斷的學習,在課堂中不斷的實踐提高,正確的處理好素材之間的篩選,注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的處理與整合,尤其作為歷史課教學,每堂課的內容都有豐富多彩的各種資料和影片,如何巧妙地利用、剪接、處理,將對每堂歷史課異彩紛呈,前提也是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因此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廣泛開展學習,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課件制作水平、一體機使用的熟練程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水平,真正做好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打造歷史精品高效課堂。
二、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也應該注重克服一些誤區,真正發揮好信息技術手段對歷史教學的輔助功能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許多聽評課活動中,發現了許多的整合使用誤區,影響了課堂教學。誤區一:為了再現歷史情景,將歷史課變成一堂精彩的“放電影課”。一部分歷史老師一節課四十分鐘內,超過一半時間播放某一部歷史電影的片段,成為一堂課的主體,歷史音視頻資料只能用作對教學任務的達成輔助角色,堅決不能取代歷史老師,成為一堂放電影課,原則上以一堂課最多不超過十分鐘為宜。誤區二:使用信息技術不注重尊重歷史,不能還學生于歷史真相,濫用網絡資料,誤導學生。
當今的網絡世界,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就連許多歷史劇也能不切合實際的穿越,學生也難辨是非,一些歷史老師將許多錯誤的、不能考察的、甚至是傳說的、想象的歷史文字資料、音視頻資料搬上“一體機”,進入課堂,灌輸給每位學生,作為歷史老師,應該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充分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網絡資料充分篩選,還學生于歷史真相,自己不能認可考證的堅決不能搬上一體機銀幕,有待考證的就必須加以考證才能予以使用過,提高信息技術對歷史真實的重現,讓學生掌握真實的歷史知識,對歷史真相負責,更對學生負責。誤區三:教師一人盡興施展,過于包辦替代,不能讓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引入到歷史教學中。在信息時代下,將學生歷史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習慣,構建每節歷史高效課堂,可以充分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去制作、去操作,達到更好的效果,也真正意義上培養了學生。因此,歷史教學中應該注重克服這些誤區,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整合實現常態化,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中至關重要
作為真正意義的教學,學生才是主體,只有學生喜歡,學生積極參與,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在新時代條件下,作為學生上網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物,在歷史教學中,許多歷史事件的史料、圖片資料、音視頻資料對于學生來說,查閱圖書和上網搜尋完全可以完成,而且興趣濃厚,根據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自己搜尋和制作相關歷史事件的資料,將為課堂教學和長期教學成效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對于實現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整合的常態化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尤其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手段,必須注重把學生引入進來,培養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參與歷史教學的習慣,這也是我長期堅持的一項良好做法,
許許多多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的歷史史事布置成任務讓學生去搜集,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資料,在上課過程中大膽讓學生展示,一體機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就讓學生去操作,這樣做很好的調動了學生,提高了學生歷史學習的參與積極性,達到了高效課堂,促進了教學成效的提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應用信息技術學習歷史的成功與喜悅,將學生的自主搜集、史料制作充分應用到歷史教學中,全面提高歷史教學成效。
四、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都是服務于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實現優化組合
現階段,每所學校都不同程度的受著好課標準的影響,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成為一個評價重要標準,這就導致了在許多聽課過程中,一些不需要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也要使用,用傳統的歷史掛圖等傳統手段能更方便有效也不用,非信息技術手段不用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傳統的教學手段,諸如歷史掛圖、靜態實物模擬演示、學生課堂歷史情景劇表演、教師的板書等被置之高閣,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也背離了歷史課堂教學的真正內涵。
因此,我倡導將信息技術手段和傳統的歷史教學手段優化組合,哪一種手段能更好更直接的服務于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任務目標就采用哪一種手段,根據一堂課的實際需要來定,讓課堂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尤其是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中應該選擇、合適,傳統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應該堅持、發展,傳統手段與信息技術手段的組合,是現階段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需要在課堂中不斷總結和探討的一個新課題,以便更好的服務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總之,提高個人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正確處理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整合中的一些問題,調動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歷史教學使之形成常態化,打造精品的、高效的歷史課堂,充分發揮好信息技術對歷史教學的輔助作用,加強對整合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全面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廣,提高歷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的大幅度提高,不斷提高自己教學的藝術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