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驗技術論文(2)
微生物檢驗技術論文
微生物檢驗技術論文篇二
淺談空氣微生物的檢驗技術
摘要:目的: 探討空氣微生物的檢驗措施。方法: 通過實驗室的科學檢驗,掌握空氣微生物的屬性與致病因素,總結出系統的檢驗措施和相應的控制方法。結論: 科學準確的掌握空氣微生物的檢驗措施,把握致病規律,才能為有效的控制和預防相關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空氣微生物;檢驗;細菌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188-01
存在于空氣中的微生物。是主要的空中浮游生物。對較干燥環境和對紫外線具有抗性的種類,主要有附著于塵埃上的從地面飛起的球菌屬(包括八疊球菌屬在內的好氧菌);形成孢子的好氧性桿菌(如枯草芽孢桿菌);色串孢屬等野生酵母;青霉等霉菌的孢子等。下面將空氣微生物的檢驗技術分析匯報如下。
1各類微生物的基本檢驗程序
空氣中微生物檢驗主要分為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類的檢驗。
2幾種常見空氣微生物采樣
方法及細菌菌落總數測定
2.1Andersen采樣器
2.1.1構造: 新型采樣器是Andersenl958年研制而成由采樣膠體、流量劑、壓力計和抽氣泵組成。
2.1.2特點: ①采集空氣微粒范圍寬;
②采樣效率高;
③生物失活率低;
④敏感性高;
⑤操作簡便;
⑥應用范圍廣,常用于空氣致病微生物的采集。
2.1.3操作步驟:①消毒
采樣器的消毒方法有3種:75%酒精;高壓蒸氣滅菌:用于采樣頭的消毒;環氧乙烷消毒。
②有關參數設定:
流量,28.3L/min,固定流量抽吸空氣,流量準確與否是該采樣器操作的關鍵所在,流量不準或未經校正的采樣器不可使用。真空度,0.1354kPa。若真空度不夠,可影響氣流速度,從而影響采樣效率。
③平皿制備
采樣用培養基平皿要提前一天準備好,每個樣品需6個平皿,預置37℃18~24h培養,無細菌生長,即可用于采樣。
④采樣高度
根據采樣目的而定,一般置于人的呼吸帶高度,大約1.0~1.5m左右,并且采樣人員應遠離采樣頭。采集時間要根據現場微生物污染程度而定。
⑤培養
打開采樣器,蓋上平皿蓋。細菌培養37℃培養48h,真菌培養28℃培養72h。
⑥菌落計數:計數方法可以采用分段計數及菌落計數器進行。一般以菌落形成單位表示。一般每個平皿最多不超過250cfu。
2.2THK-201型采樣器
2.2.1構造: THK-201型采樣器是在JWL型采樣器基礎上改進而成。基本構成包括:采樣頭、流量計、抽氣泵、可調電路。
2.2.2特性: ①采樣頭的篩孔(隙)為可調式;
②捕獲率高;
③適應范圍廣,在不同環境通過調節篩孔來采集不同大小的微粒提高了其應用范圍,可采集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體、原生動物、植物、花粉、藻類等,適用于環保、生物工程、醫療衛生、衛生防疫、工農牧業、食品加工業等;
④功能齊全。
2.2.3操作步驟: ①平板制備
制作平皿培養基應注意厚薄均勻,保證無菌。瓊脂濃度要較其他采樣方法略高一點(≤2.4%),過高過低均會影響采樣效率。
②儀器相關參數
電源,工作電壓:220V;轉速,選檔,定時范圍;流量,5~35L/min;采樣篩頭,最小狹縫≤20μm,最大500μm。根據需要分級調節,使用時要對環境中微生物有一個大略估計,以便進行篩孔調節。
③培養
方法和時間同Andersen采樣器。
2.3自然沉降采樣法
2.3.1特點:①簡便易操作,不需特殊采樣器,只需采樣的平皿培養基。
②能反映沉降細菌的數量,特別是醫院的燒傷外科、手術室、人流室等一些相對空氣流動性不大,但空氣中微生物在靜止時下落到物表,造成污染,更嚴重的造成院內感染。
③可用于粗略反映空氣中細菌污染狀況。
④此法不足之處:用下落菌推算空氣中懸浮菌量,有推理上的錯誤。比較公認的是奧梅梁斯基的公式來推算濃度,他認為在100cm2培養基表面,5min內能落下約10L空氣中所含菌量。標準細菌種類較少。采樣條件要保證無菌狀態,十分難以控制[1]。
2.3.2自然沉降法采樣的操作步驟:①培養基的制備:
一般采用9cm直徑平皿制作。細菌用普通營養瓊脂,真菌用沙堡培養基或察氏培養基。制備好的平板應置35~37℃預培養18~24h,選無菌生長的平皿用于采樣。
②選擇檢測點:
室內面積≤30m2沿一對角線上取三點,即中間一點兩端各距墻1m處各取一點,室內面積>30m2,設東、南、西、北、中5個點,各點均距墻1m,采樣高度0.8~1.5m。若使用采樣器監測時,采樣器應距地面高度33cm,離門窗及人員流動1m以上,且采樣器與采樣者要保持一定距離(50cm),防止采樣者自身細菌被吸入采樣器而影響檢測結果。室外采樣要根據該地區氣象、交通、大氣污染程度、建筑物布局、有無樹林等進行合理選點,選點數不定,每個點采樣高度1.5m以上。可以一個點同時放置兩個平皿,以平均菌落數代表該點的菌落數。
③暴露平血時間:
原則是保證客觀反映采樣點情況,采樣后平皿中生長的菌落數要便于準確計數,太多以至于無法計數將造成較大偏差,一般潔凈室內暴皿時間可在5~30min,一般室內較潔凈的地方,多采用暴皿5min即可。
④培養:
細菌樣品35~37℃培養48h,真菌樣品置28℃培養72h。
2.4JWL型采樣器
2.4.1結構: 由采樣頭、流量計、抽氣泵、電源電路4部分構成。
2.4.2特點: ①采樣的平皿可以轉動,使平皿上菌落均勻分布;
②交一直流兩用,應用簡便;
③自動按時采樣,可采細菌和病毒;
④但對空氣中占大多數的粒子捕獲率低。
2.4.3操作步驟: ①平皿制備
細菌用普通瓊脂,真菌用選擇性培養基(如察氏培養基)。平皿要求厚薄均勻,表面水平,加培養基量4.5ml,瓊脂濃度1.8%~2.4%為宜。
②采樣相關參數的調整
電源,220V,備24V直流蓄電池;流量調節,25~30L/min;空氣壓力,采樣系統98~245kPa,電氣系統為86.6~106.6kPa;采樣時間,一次不得超過15min;采樣高度,1.0~1.5m[2]。
③培養
同Andersen采樣法。
參考文獻
[1]吳冬檸,韋彩嬌,余波.百色城區高校大學生宿舍空氣微生物的監測與分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05):667-667.
[2]談書勤,胡貴方,顧大勇.空氣微生物氣溶膠富集、檢測與空氣消毒技術研究進展.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115-1120.
看了“微生物檢驗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食品檢測技術論文
2.醫學檢驗技術論文
3.醫學微生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