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波技術論文(2)
2017年微波技術論文
2017年微波技術論文篇二
微波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摘 要:微波技術近年來發展較快,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食品添加劑、食品分析、食品分離過程、各個食品加工單元操作中,幾乎都不同規模地開展了微波技術應用的探索,并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本文就是研究微波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發展和應用。
關鍵詞:微波技術;食品加工;應用
引言: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微波包括的波長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是指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個波段,也就是波長從1mm到lm左右的電磁波。微波技術近年來發展較快,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食品微波加工設備――家用微波爐以及工業微波爐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人們對方便食品需求越來越大,微波食品以及微波加工食品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食品工業中,微波能的應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一些家公司分別研制成了波導加熱器、隧道式加熱器,以后又發展了微波與熱空氣或飽和蒸汽相結合設備。如美國的Cambell公司,70年代中期就開始致力于微波食品的開發,并于1986年成立了很有影響的Cambell微波研究所(CMI)。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波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中,成為新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微波科學技術,它不但能完成一些傳統工業加工中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具有節能和無污染的顯著特點。利用微波的特性,制成的工業微波設備可廣泛用于加熱、干燥、殺菌等工藝之中。
微波能應用技術在我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在微波加熱設備方面已經完全能夠國產化,磁控管的壽命和質量大大提高,整體生產技術已經過關,并能向國外出口。微波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尤其在干燥和殺菌的加工工藝上大大優于傳統的高溫干燥、殺菌。因微波加熱干燥時間短,殺菌溫度低,基本上不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可大大提高產品質量。
一、微波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及特點
1.微波加熱
微波本身并不生熱,它只是在被物體吸收后才會發熱。傳統加熱方式中,熱的傳遞有傳導、對流和輻射三種形式。傳導,即熱量由金屬或其他固體藉傳導作用經與之相接觸的表面而傳向被加熱冷物體。對流,即熱量由流體藉對流作用經與之相接觸的表面而傳向冷物體。輻射,即將能量以輻射的形式傳遞到達物體表面,其本質與光相似,能量要穿過空間到達物體表面并被吸收后轉化成熱。產生熱輻射必須要有很高溫度的熱源存在。在傳統加熱方式中,被加熱的物體必須處于某一熱的環境溫度之下,且加熱時間一般較長。微波對食品的加熱與傳統的加熱不同,它不需要預先創造食品所處的熱環境而直接作用,而且被微波加熱的食品內也不存在大得溫度梯度,加熱時間比傳統方法段得多。
另外,微波加工設備不需要經過預熱就能立即發揮作用,一旦合上開關,微波加熱馬上就開始,加熱速度快。短時間的加熱能夠保證食品有較好的口感且能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不會使被加工的食物像傳統加工那樣產生過熱,這對新鮮蔬菜和含有不耐熱營養素食品的加工極為有利。
2.微波殺菌
微波的殺菌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微波熱效應殺菌是指一種由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無機物和水等復雜化合物構成的生物細胞的凝聚態介質在強微波場的作用下,使介質溫度升高,它的空間的結構發生破壞或結構變化,或者蛋白質結構變化,影響介質的穩定性、溶解度、膨脹性、黏度,這樣就失去生物的活性。
非熱效應是指微波的作用會使微生物在其生命化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離子、電子和其他帶電粒子的排列組合運動規律發生破壞,亦即使得微生物的生理和結構發生破壞和變化。同時,微波也會改變細胞膜周圍電荷的分布,使得膜功能發生障礙,這樣細胞的結構和正常代謝功能發生了變化,抑制了微生物細胞的生長,甚至死亡和停止生長。微波還能降低微生物細胞賴以生存的水分環境和活度,這樣使得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破壞。另外,微波還可以使得細胞DNA以及RNA分子結構中的氫鍵斷裂和重新組合,誘發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從而破壞細胞繁殖能力的正常。
二、微波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1.微波干燥(干制)加工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微波技術在食品干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是由于微波干燥方法與其他干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一系列的優點。微波干燥的特點是:加熱干燥時間比較短;在物料合適的條件下對食品的加熱比較均勻;便于控制;穿透能力強,熱效率高;微波能沒有熱輻射損耗,比遠紅外節約電能約30%左右;微波有穿透滅菌能力,使產品更符合衛生要求;生產連續化,減少操作人員,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便于現代化管理。
2.微波膨化
微波加熱速度快,物料內部氣體(空氣)溫度急劇上升,由于傳質速率慢,受熱氣體處于高度受壓狀態;而有膨脹的趨勢,當達到一定的壓強時,物料就會發生膨化。
高水分含量的物料,水分在于燥初期大量蒸發,使制品表面溫度下降,膨化效果不好。當水分低于20%時,由于物料的黏稠性增加,致使物料內部空隙中水分和空氣較難泄出而處于高度積聚待發狀態,從而能產生好的膨化效果。
用微波膨化加工工藝的適用范圍包括:
(1)以淀粉為主的小食品的加熱膨化干燥具體工藝過程包括將豆、谷類和薯類等原粉加水調漿,加熱使其膨化,再加入必要的食品添加劑,成型,然后進行預干燥,再用微波加熱,發泡膨脹,制成小食品和點心。
(2)以蛋白質為主的食品的加熱膨化干燥 具體工藝過程包括將魚貝類、禽類等以蛋白質為主的原料加入淀粉、強化劑、食鹽、調味品和膨脹劑等進行混合、攪拌、成型、預干燥,最后進行微波加熱。被加熱的食品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和水蒸氣的作用下,成為質地松軟、獨具風味的方便食品。如用雞頸肉、雞肝等雜料加淀粉,利用微波加熱急劇膨化作用試制高蛋白質淀粉膨化制品作為方便盒飯配菜,既物盡其用,又有豐厚的商業利潤。 (3)切面、蕎麥面的加熱膨化干燥蕎麥面、掛面、涼面、粉絲、通心面等在制作過程中添加魚肉、畜肉等動物性蛋白質,大豆蛋白、小麥谷朊粉等植物性蛋白質與膨化劑、發泡劑及其他佐料揉合成型后,再用微波加熱膨化,就可制成成品。
(4)蔬菜類的加熱膨化干燥莖葉菜類(竹筍、洋蔥、包菜、白菜、菠菜)、根菜類(蘿卜、胡蘿卜、藕)、瓜菜類(南瓜、茄子)、薯類(甘薯、芋頭、土豆、山芋)、菌類(香菇、蘑菇),藻類(海帶、裙帶菜)等均可利用微波和其他膨化工藝并用方式加熱,膨化干燥制成方便食品。
3.微波殺菌
微波食品殺菌技術是微波技術與食品生產工藝相結合的最新成就。由于它與常規蒸汽、紫外線等熱力殺菌相比不僅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投資少見效快,而且處理溫度較低、作用時間較短,有利于保存食品的營養成分和原有風味,大大延長了保存期,同時又不含防腐劑,食用安全衛生,目前在國內外已發展成熟極有前途的新技術。我們堅信,在當前我國食品加工技術許多方面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生產效率低下,能源浪費和損耗嚴重的情況下,只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依靠微波技術與食品工業技術的科技人員的緊密合作、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的優勢,不僅能使我國傳統食品加工技術后來居上,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能使我國食品工業從加工技術后來居上,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能使我國食品。
4.微波解凍
冷凍食品的解凍工藝可以分為融化和調溫兩種。融化是將凍魚、凍肉進行微波快速解凍,可以把原料直接放在輸送帶上,用微波照射。調溫是根據下一工序的溫度要求冷凍制品從冷凍條件下的某一溫度升溫薊某一溫度,也同樣可以使用微波技術。微波工藝條件下,有時只要數分鐘便可達到以上目的,而在室溫下化凍需要16小時,水浴內化凍需要3小時,且室溫與水浴工藝很難進行迅速的調溫操作。冷凍食品的解凍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凍結食品的熱導率比非凍結食品的要高得多,兩者之比約為3:1。傳統的解凍方法是在室溫下自然解凍或是用熱水噴淋解凍。熱作用在凍結制品的表面,再向制品的內部緩慢傳導,熔融的表面導熱性差,制品內部的溫度上升很慢,解凍所需時間長,占地面積大,并且會出現表層已經融化,但內部卻未解凍的現象。若解凍時間過長,就會出現外層淌水變色,使制品品質劣化,汁液損失增加。過長的解凍時間還可能導致化學反應,產生毒素,影響食品的質量,使解凍效果不是很理想。
5.微波解酶
在食品加工中,有些酶會使制品的色澤變差,如果蔬中的過氧化物酶能使制品發生褐變,有些水解酶類在制品長期存放過程中會使制品的干物質損失或產生不良異昧。在食品加工中常常要進行滅酶的處理,盡可能使酶失活。
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體系的溫度、pH值。鈍化酶活性的常用辦法是調節環境溫度,即加熱。加工果蔬時,殺青多用熱水或蒸汽燙漂一定的時聞,這樣滅酶的效果是顯著的。但是,溫度和時間的控制非常重要,過高韻溫度或過長的時間會使制品質地變差并給其帶來不愉快的蒸煮味,而且大量的水會使制品中的可溶性營養成分溶出,降低制品的營養價值。
6.微波萃取
用微波萃取技術既可以大規模提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以少量制取供食品分析型用的樣品,其共同的特點仍然是速度快、控制方便。一般的萃取步驟是:將一定量的樣品置于微波萃取器內,根據萃取物的情況加入適量的萃取溶劑,然后把設備控制在所要求的溫度和萃取時間下,開始加熱萃取直至加熱結束。把物料冷卻至室溫,取出,經過過濾、進一步分離、結晶等純化步驟,制成工業品或供分析測定的樣品。
微波萃取工藝(MAE)在各種萃取食品分析制樣分離方面的應用研究和開發。這種技術是使用微波和對微波“透明”的反應器和合適的溶劑從各種物質中提取各種化學成分,與傳統的提取方法和樣品制備方法比較,MAE技術可以降低生產時間、能源、溶劑的消耗以及廢物的產生,同時可以提高收率和提取物的純度。它的優越性不僅僅在于降低了操作費用,而且也合乎環境保護的要求,是一種新工藝。
三、結束語
微波技術在80年代有較快的發展,尤其是在食品添加劑、食品分析、食品分離過程、各個食品加工單元操作中,幾乎都不同規模地開展了微波技術應用的探索,并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利用微波的特性,制成的工業微波設備可廣泛用于加熱、干燥、殺菌等工藝之中。微波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尤其在干燥和殺菌的加工工藝上大大優于傳統的高溫干燥、殺菌,基本上不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可大大提高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金濤等.微波爐在食品中的應用研究.食品科學,1987(8):50~56
[2]陳先法等.微波加熱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食品科學,1990(2):16~20
[3]錢建亞等.啤酒微波殺菌效果.食品科學,1993(4):22~26
[4]黃慶發等.中國專利,專利號86103424
[5]李里特等.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問題和特殊效果.食品科技,1987(5):3~8
[6]李里特等.微波加工果蔬脆片的研究.食品科學,1995(11):20~25
[7]陳文納等.磁場對合成乙酸乙酯的影響.有機化學,1991(11);538~542
[8]孫毅等.果品蔬菜的干制機理及大蒜千制的應用研究.食品科學,1985(7):4~8
看了“2017年微波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5.通信技術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