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技術論文(2)
平板顯示技術論文篇二
平板顯示器件發展概況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已進入“信息革命”時代,由于平板顯示具有重量輕、厚度薄、體積小、無輻射、不閃爍等優點,已成為顯示技術發展的方向。其中,液晶顯示(LCD)技術,特別是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將成為未來的主流顯示技術,其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關鍵詞:平板顯示 液晶顯示 產業 發展 概況
中國彩電業全面完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入了以平板電視為重點業務的新發展階段,建立了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和互聯互通的數字化應用環境,為彩電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當前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已經形成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北京輻射圈等三個大的產業集群以及成都、綿陽、合肥、福州、廈門、武漢等作為輔助分中心的產業格局。以京東方、中國電子、上廣電、龍騰光電、深天馬等面板制造企業為核心,形成了整機生產、模組制造、原材料和配套器件等相對完整的液晶顯示產業鏈。
一、深圳
深圳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創維、康佳、TCL――中國三大彩電制造商集聚,中國彩電出口總量的70%來自這里。隨著《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對外發布,深圳平板顯示產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由于深圳具有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基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近兩年不斷向產業高端面板進軍。LG在廣東投資建設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隨后TCL也啟動了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這兩大事件直接提升了深圳平板顯示產業在全國的地位。
二、合肥
目前,中國(合肥)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內已落戶的核心項目主要有:京東方TFT-LCD6代線項目、鑫昊PDP(等離子)項目、彩虹(合肥)高世代玻璃基板項目、樂凱工業園及其合作項目等,在上述大項目的關聯帶動下,包括世界500強住友化學、法國液空等在內的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紛紛落戶,主要為京東方6代線提供背光源、導光板、化學品、大宗氣體、工業純水、表面貼裝、自動化成套設備等相關配套。截至2009年底,已入區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80億元,總占地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
在平板顯示核心項目相繼引入的情況下,合肥市政府決心以TFT-LCD6代線、PDP及即將入駐的TFT-LCD高世代線等核心項目為龍頭,力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把合肥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目前,新站區已制定出《中國(合肥)平板顯示產業基地總體規劃書》,基地規劃總面積64.5平方公里,首期啟動面積21平方公里。規劃中明確提出,圍繞“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最終要打造成“布局集中、產業聚集、用地集約”的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
三、蘇州
蘇州近幾年來引入大批平板顯示上下游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發展后勁逐步顯現。液晶顯示前道線有昆山龍騰光電5代線,總投資15.69億美元,月切割玻璃基板能力達到11萬片,在國內首屈一指。產業鏈中游有三星液晶顯示、友達光電、日立顯示器件、華映視訊等一批國際知名的TFT-LCD模組生產企業。產業鏈下游有瑞中電子、大同電子、冠捷、佳世達電通、仁寶電腦、仁寶光電等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電視生產企業。臺灣幾大背光模組企業在蘇州均有規模較大的生產工廠,如璨宇光學、輔祥光電、瑞儀光電、福華光電、科橋光電等,背光模組年產量超過8000萬套,為國內最大的液晶顯示背光模組生產基地。
與此同時,蘇州積極引進和扶持昆山維信諾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蘇州蘇大維格數碼光學有限公司、昆山允升吉電子有限公司、蘇州微納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凱蒂亞半導體制造設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在新型顯示器件制造的關鍵性配套技術、產品和設備等方面實現了多點突破,為蘇州新型顯示器件產業向高端化、本土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南京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原信息產業部在2005年首批命名的6個“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近些年來,該區不斷完善園區環境建設,加快構筑平板顯示產業鏈,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現擁有各類平板顯示企業6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12家。南京液晶谷位于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大學城北部,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5年內,在平板顯示產業領域將累計完成投資800億元,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中國南京液晶谷”將根本改變我國高世代液晶顯示產業“缺芯少屏”的不利局面。
以TFT-LCD模組和整機制造為核心的中下游TFT-LCD產業鏈,一直是南京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以推進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拓展為目的,南京市加快調整優化平板顯示產業結構。2009年引進并啟動了高世代液晶面板、LED背光模組等項目,形成了新的產業格局。預計隨著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板、驅動IC等項目的落戶,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五、無錫
電子信息產業已是當今無錫市工業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制造企業已達653家,去年總產值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1.3%。產品制造逐漸向集成電路、液晶顯示、電子元器件等集聚,產業的優勢也逐漸明朗化:集成電路設計全國第四、集成電路晶圓制造全國第一、軟件業全國排名第12位。
無錫將2011年的產業產值確定為突破4300億元,年均增速達18%左右,重點調高調優集成電路、液晶顯示、信息網絡與服務、光電產品、電子元件、通信線纜、數碼電子、計算機、軟件及信息技術外包等9大產業。在空間布局上,著力構筑“1個核心區和4個重點片區”,即以無錫新區為核心,江陰、宜興、錫山、濱湖四區各有側重,共同打造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同時確定通過“集成電路技術提升擴能、液晶顯示產業升級調優”等5大工程,全面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增強全市電子信息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
圍繞5大工程,全市在3年內將投資250多億元建設25個產業重大項目,如“海力士意法”月封裝12英寸晶圓12萬片的后道封裝項目,“無錫夏普”年產200萬臺液晶一體化項目,“華潤上華科技”的8英寸代工線建設項目,“中電科技58所”的8英寸掩膜項目,“微納國際創新園”的建設項目、電子材料彩色濾光片項目,以及LED芯片項目、高速彩色工業印刷機項目、碳纖維復合芯軟鋁導線項目、國家集成電路(無錫)設計中心建設項目、江蘇長電QFN封裝產品技改項目、高容量閃存系統級集成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等。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集聚現象初顯。同時,中國平板顯示產業仍處于培育期,產業整體規模較小、缺乏核心技術、主要部件國產化效率低、產業整體盈利狀況較差,長期以來制約產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政府應盡快出臺新政策,加大對上游原材料及裝備本土企業技術開發的扶持力度,加快國產材料和設備在平板顯示領域的應用,促進整個產業鏈協調發展。企業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發揮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的優勢,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引導、應用為目標、市場為動力,堅持產業國際化、規模化、自主創新的發展思路。
看了“平板顯示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5.光電顯示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