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信息技術論文發表
農業科技信息技術論文發表
信息技術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高新科學技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農業科技信息技術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農業科技信息技術論文篇一
信息技術在科技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 信息化是時代進步潮流和世界發展趨勢,大力推進信息化,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帶動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同時信息化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斷進行廣泛、深入地結合。科技信息化工作面向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化建設,搭建科技基礎資源共享平臺,為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服務,科技信息化工作成為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科技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7(a)-162-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經逐漸步入了信息化時代,人們已經逐步適應信息化工作、信息化生活、信息化學習,科技管理信息化將起到培養信息化工作習慣的作用,就像現在人們習慣于用手機一樣,科技管理部門也終將習慣于用軟件來幫助自己工作。目前的科技管理體系,是基于傳統的工業化時代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來的,實行信息化管理后,必然會由于手段的創新而有創新的科技管理方法,這將導致科技管理改革,提升相關部門的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一個良好的科技信息管理系統,既能實現對科研管理信息的高效、全面管理,滿足決策者對科研信息的把握決策,同時又能了解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動態,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科研管理中已經發揮了越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已經貫穿在科研管理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提高科技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1]。因此,科技管理信息化除了解決目前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科技人員生產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外,必將起到引領未來的作用,并能為國家培養能夠適應信息化工作模式的面向未來的干部隊伍。
1 科研管理人員的信息化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科技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無紙化辦公已經在有些單位實行,同時為管理人員全面掌握科技信息提供了方便。科研單位管理者的工作是為科技人員的科技活動提供服務,并為單位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以往主要是通過人力來統計、查找,在繁多的資料中既耗費了人力,又不能保證快速、準確,服務質量不高,效率不高,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將歷年來的材料輸入計算機服務系統,并掛靠在計算機服務器上,訪問者通過身份注冊,直接面對網絡檢索索取所需資料,能從各個角度全面快捷掌握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減低了人為錯誤,保證了服務質量。
2 科研項目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信息化已經勢在必行,一個科技計劃采用一套專門軟件的高成本時代已經過去了。以目前的技術,實現通過一套軟件管理所有的科技計劃項目,實現科技計劃項目從申報、受理,到評審、評估、初審、復審、審定、立項、科技計劃編制,到合同管理、資金管理、執行情況管理、驗收管理、后評估管理等的信息化,特別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網絡信息評審,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網絡申報項目不僅為科技立項能做到公平、公正,而且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網絡申報科研項目可以做到一年365天、隨時隨地申報科技項目。另外,提高項目監管能力,一個科技主管部門需要監管的項目,可能有上千或更多,僅憑人腦對紙面信息的簡單分析,很難對科技經費投入結構是否合理做出準確判斷。通過實施科技項目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進科技管理改革,從而提升科技主管部門的行政能力。
3 科研專家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專家管理是科技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專家是科技活動的主體,不僅是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的執行者與完成者,同時又擔負著科技立項、科技成果評價等工作任務,專家的學術水平、工作態度、科技活動記錄等都將成為評價專家的重要指標。詳細、準確、方便地了解專家科技活動內容,承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準確了解專家的工作經歷,對于科技管理者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專家管理要實現以下功能:專家信息管理、專家選取、專家評審歷史記錄管理、專家信用管理、專家資質管理等。目前科技廳等科技主管部門已經開始利用所掌握的專家系統,從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選擇專家進行網上評審,在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的同時,也能保證評審改革的可控、可靠、可信。
4 科研成果評價的信息化
科研成果是對科技人員科技活動的評價,目前的科技評價體系為政府或政府委托行為,由于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學術腐敗現象。筆者認為,造成科技成果評價(鑒定)不夠客觀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專家選定過程中不能避免專家人情關系,甚至開評價(鑒定)會成了校友會、同學會,專家礙于情面,對于參評的成果難于給予客觀的評價的情況。建立全面、流動的專家庫,科技主管部門依據專家庫中的專家信息隨機提選專家,就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二是科技管理部門監管力度不夠,因為科技行業眾多,科技管理者不可能知曉全部行業,所以監管只能建立在全面依靠專家上面,專家提供評價意見就成了唯一的標準,監管往往多停留于形式,如果在評價過程中根據科技成果的類型,將評價指標細化,設立硬性規定指標,如果達不到某項規定指標就不能判定為國內領先、國際領先等水平,如:在涉及到自然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評價時,將發表文章的數量及引用情況作為指標,做出量化,從而為專家判定成果水平提供依據,加大了科技主管部門監管的可操作性。建立一整套成熟簡便的科技成果評價系統就能較好地解決其中的某些問題,首先由被評價項目(人)通過網絡向單位管理人員提交申請,提交相關網絡材料,然后在規定時間內由科技主管部門判定評價的必要性及方式,網絡回復給被評價單位/人,由系統隨機挑選同行專家,組成評價委員會,并將屏蔽了的被評成果的單位、作者信息的材料發給專家委員,在規定時間內收回材料,簽署意見。
5 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
一般來說,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工作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傳播、研究和利用各個環節,它以規范的基礎數據與信息為前提,以統一的技術平臺為基礎,是產業化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工作發展較快。為適應新時期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要求,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技成果信息資源的建設,二是技術與成果推廣服務平臺的建設。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有效集成了全國科技成果資源,建立標準統一、指標規范的科技成果信息化技術平臺,從1999年開始,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的基礎性建設工作――“國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統”立項建設,經過幾年的建設,先后完成“國家科技成果網(http://www.nast.org.cn)”“國家科技成果登記系統”“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信息系統”“科技查新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平臺系統。改變地方、部門成果數據庫小型化、分散化狀況,為尚未建立科技成果庫的地區和部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建立全國性的科技成果數據庫,國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建設為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礎。
當然,信息化管理的實施也要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資金問題。完成一個比較成熟的計算機管理軟件,花費無疑是比較大的,僅憑某個廳局或者單位還無法承擔,但信息化的實施也能使科技管理受益非淺,政府應當拿出專項資金組織實施。另外,當政府科技工作支持重點發生改變時還要面臨著系統升級甚至需要重新投資,目前我國的網絡安全還不是十分令人滿意[2]。但這些問題,與科技管理信息化在促進我國科技發展、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所創造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參考文獻]
[1]劉愛東,遲廣平.論科研項目的現代化管理[J].實用醫藥雜志,2O06,23(3):370.
[2]向渝梅.科技信息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6,27(2):21-2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農業科技信息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