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教育論文>

    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精選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日益重視人的價值,重視個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培養滿足社會健康需求的護理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范文一: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與實踐

      摘要:隨著用人單位對本科護理畢業生的要求愈來愈高,提高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力具有重要意義。江蘇大學護理專業以職業角色化理論為指導,從角色人格發展、職業態度形成、角色行為適應三方面探索基于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職業角色化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

      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與否直接關系到職業的選擇和適應[1],因而“職業角色勝任力”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用人單位重視。據文獻報道[2],某三級醫院兩年內本科學歷離職護士占離職總數的84%,護齡低于1年的離職護士占離職總數的49%,從側面反映出新護士的角色勝任存在困難,與心理素質不強、專業技能缺乏、工作環境適應不良密切相關。本科護理院校作為培養高等護理人才的搖籃,如何幫助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畢業上崗后能迅速適應護士角色成為廣大護理教育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江蘇大學護理專業從2011年至今開展了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現將改革措施作如下介紹。

      1職業角色化的內涵

      職業角色,是指社會和職業規范對從事相應職業活動的人所形成的一種期望行為模式,職業角色化,則指在特定的職業環境中個體形成適應該職業的角色人格,掌握足以勝任該職業的角色行為,它是個體社會化的表現,也是個體完成角色轉換的過程。護士職業角色化,特指從事護士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色人格和職業行為模式。對護生而言,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護理工作者的角色轉換,是踏入護理職業生涯的起始點。職業角色化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需通過與工作環境相互作用來實現,護生的角色學習必須將系統的理論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結合并貫穿教育之中。職業角色化的形成有賴于角色人格的發展、職業態度的形成和角色行為的適應[3],因此,護生的職業角色化培養可從這三方面著手。

      2基于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改革

      2.1角色人格發展與人文素質教育改革

      角色人格是護理心理學中一個特定的概念,是在個性心理學關于人格以及社會心理學關于角色人格二者概念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指從事特定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色適應行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良好的角色人格發展是決定個體是否能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復雜社會環境的關鍵因素。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角色人格的核心環節,包括專業角色認知、心理教育和人文思想滲透[4],因此,護理專業可通過這三方面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建立護生良好的角色人格。

      2.1.1引導護生專業角色認知

      護生剛踏入大學校園,學校就給予角色引導。護理專業在開學初期即開設了“醫學導論”課程,讓護生熟悉古今中外醫學的發展,了解醫學的科學性質、學科領域、分支結構和研究范疇。接著開設“護理學導論”課程,讓護生進一步了解在醫學方向中護理學獨立的專業領域,明確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學科框架及其發展趨勢。通過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將護生視角從大學生轉向醫學生,最終定位于護理學生,另一方面引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工作性質、工作要求、服務對象有初步的認識。

      2.1.2協助護生領會心理護理職責

      欲完成對他人的心理護理,首先自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護理專業首先開設“大學生健康心理”選修課程和“基礎心理學”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護生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及變化規律,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隨后開設“心理護理學”課程,指導護生在了解心理護理內涵的基礎上,將心理護理轉化為一種護理能力,教授護生為患者心理護理的技巧。

      2.1.3人文教育融入護理專業課程

      人文教育貫穿護理教育的整個過程。一方面,開設“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等基礎人文課程,輔以“護理禮儀學”、“護理美學”、“人際溝通學”等選修課程,豐富護生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時,要求專業授課老師充分挖掘課程中的人文內涵,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過程,通過教師言行、教學內容等方式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環境,將人文精神傳遞給護生。

      2.2職業態度形成與臨床見習實踐改革

      職業態度,又可稱為專業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特定職業的評價和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職業態度教育是職業角色化的靈魂,了解自身的價值,對樹立正確職業態度,塑造正確職業角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職業態度的形成基礎是職業認知[6],護士的職業認知開始于專業教育階段,及早進行職業認知干預對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有積極的促進作用[6]。因此,護理專業組織護生早期接觸臨床并持續臨床實踐,讓護生深入了解護理職業,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

      2.2.1及早接觸臨床,培養職業情感

      為幫助護生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在第一學年期間,護理專業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護生到附屬醫院門診部開展志愿者活動,護生擔任門診志愿者,以團組織形式見習,見習任務是觀察醫院建筑布局,了解護士工作環境、基本工作內容和相關醫療制度。這學年共需完成兩周的志愿者活動,學年結束后,護生書寫見習心得并小組匯報。

      2.2.2“十日良師”見習,培養職業態度

      護生往往是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來認識護理專業,因此,護理專業制訂并實施了“十日良師”見習計劃。見習計劃分內、外科兩部分,確定見習目標,并據此目標確定反思性任務。第二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內科“十日良師”見習,選定心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4個科室輪轉,每個科室2-3天。遴選各科室具有高度專業認同的帶教老師和專科護士,對遴選的教師和護生進行集中培訓,解讀見習目標和具體任務。見習過程中,帶教老師負責一對一或一對二帶教,鼓勵并引導護生反思內省;護生通過攝像、拍照、筆記等方式觀察并記錄良師工作表現,感受帶教老師專業和學術上的精深,體會護理專業的價值感。見習結束后,舉行師生見習交流會分享見習心得。第三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外科“十日良師”見習,輪轉普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4個科室,見習方式同第二學年。

      2.3角色行為適應與護理技能教學改革

      角色行為是指人們按照特定的社會角色,即與特定的社會地位相適應的社會的規范,以及期待與他人發生聯系的行為[7],其適應程度直接關系到個體能否順利進入職業角色。護生在角色行為適應過程中往往面臨社會適應差、角色轉變跨度大等困難,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妨礙護生進入實習護生甚至護士的角色。角色行為以角色技能為核心,因此,護理專業通過基礎護理技能訓練-校內綜合護理技能訓練-臨床綜合護理技能訓練三階段進行護理技能教學,幫助護生逐漸適應護士角色行為[8]。

      2.3.1基礎護理技能訓練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由附屬醫院護理技能教學組教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教學,包括各種鋪床法、無菌與隔離技術、口腔護理、導尿術、鼻飼法、灌腸法、各種給藥技術、生命體征的測量等。平時開放護理操作訓練室,期末進行一周全面訓練,要求護生熟練掌握基礎護理各項技能,并學會將護理程序貫穿整個操作過程,強調整體護理與護理操作的有機結合。

      2.3.2校內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前,護生進行一周的校內綜合技能訓練。此階段在回顧基礎護理操作的基礎上,結合情景模擬教學、病例教學及規范化病人等教學形式,將操作與臨床銜接,操作過程中注重護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發現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為臨床實習做好充分準備,有利于護生順利完成從在校護生到實習護生的角色轉變。

      2.3.3臨床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結束后護生參加一周的綜合技能訓練和畢業技能考核。訓練融合人文關懷的應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將護理操作與滿足患者需求結合在一起,強化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的培養,注重護生儀表、儀態的規范,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和精神,滿足醫院對實用性護理人才的需要。

      2.4整體護理理念與護理專業課程改革

      護理理念是護士對護理的信念及其所認同的價值觀[9],現代護理理念認為,人是各系統相互作用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系統彼此相關并相互作用,因此護士應具備整體護理的理念。為突出整體護理,護理專業課程教師反復討論,組合各系統內、外科任課教師按照人體系統授課,各系統選出一名課程負責人負責該系統授課的協調;選擇一名專業課總負責人,統籌各系統的備課、授課、臨床見習與考核安排。按照人體系統將所有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后,打破一種疾病分割成內、外科治療和護理的局面,避免內容重復的同時節約了課時,減輕學生負擔。每學年與專業課總負責人、各系統負責人、任課教師開展2-3次教學研討會,聽取負責人和任課教師的反饋意見。

      2.5構建本科護理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2.5.1教學過程評價

      成立由護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課老師組成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下設人文素質評價組、護理技能評價組、護理實踐評價組。人文素質評價組由護理專職教師組成,負責設計人文案例,考核護生如何從病人實際需求出發為病人服務;護理技能評價組由附屬醫院的技能考核組成員組成,負責考核護生三階段護理操作;護理實踐評價組由臨床帶教老師組成,通過訪談研究護生的見習心得。

      2.5.2教學終末評價

      教學終末考核分每學期的期末考核和畢業考核。期末的理論考核實行教考分開制,理論考核由護理系主任負責,試題從題庫隨機抽取;操作技能考核由附院技能考核組成員負責。畢業考核從科研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三方面對護生進行評價。護生在實習期間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科研角度進行研究,實行雙導師(學院導師與臨床導師)科研論文指導,最終獨立撰寫1篇科研型論文。護生畢業前參加全國護士資格考試,并通過本校組織的畢業護理技能考核。

      3小結

      通過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盡早并持續臨床實踐、漸進性護理技能訓練、優化護理專業課程、建立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措施,逐漸建立護生健全的角色人格,培養穩定的職業態度,形成良好的角色行為,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最終達成護士職業角色的內化。通過四年的實施,江蘇大學本科護理教育改革得到了護生和教學老師的一致好評,其中集中見習模式很受護生歡迎,經調查顯示,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其專業認同感顯著高于未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本次改革還在進行中,需多屆實踐結果的反復驗證。

      參考文獻

      [1]張含鳳,李秋潔,呂冬梅.新畢業護士角色轉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1(11):1142-1145.

      [2]陳曉琳.某三級醫院護士離職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4.

      [4]郝玉芳,劉曉虹,李小花.護生職業人格角色化培養的內涵和途徑[J].中醫教育,2008(1):72-74,84.

      [5]何川,潘瑋.對護士職業角色培養的體會[J].護理研究,2004(10):928-929.

      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范文二:技能競賽對護理教育的影響

      【摘要】總結護理技能競賽對護理教育的影響。該文對護理技能競賽進行總結和反思,認為:護理技能競賽有利于改善實訓教學條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縮短學校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距,有利于學生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同時,護理技能競賽結果的反饋也折射出日常教學存在的弊端。護理教學中應以技能競賽為契機,全面推動教學水平和護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護理;技能競賽;護理教學;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已成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定期舉辦一定規模的技能競賽正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舉,也是職業教育中一種常態化、普遍化的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措施之一。我院連續多年組織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種護理技能大賽,本文通過總結近幾年參賽情況,討論護理技能競賽對護理教學的影響。

      1護理競賽對教學的影響

      1.1有利于實訓條件建設

      充實的實訓設備是人才培養的保證。學院領導高度重視護理實訓基地的建設,以競賽為契機,通過舉辦或參加競賽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力度,改革落后的教學系統和方法,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應用到教學中,如心肺復蘇模型、輸液循環模型手臂等,增加了學生“仿真”訓練機會,提高了學生崗位適應能力[1]。

      1.2促進教學與臨床銜接

      技能競賽組委會下發競賽流程與標準后,教師都會認真解讀,并積極與臨床專家溝通,在請專家指導選手操作的同時了解行業的發展新動向,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如心肺復蘇操作,選手只能在復蘇模型上進行“仿真”訓練,機械的重復動作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經過臨床專家指點后,選手從判斷意識到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復蘇成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緊張的節奏中不乏悉心照顧,如判斷頸動脈搏動時間不能少于5s;置患者頭偏向一側時,動作一定要輕柔,以防頸部損傷等。針對操作中細節的處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也加強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1.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技能比賽是一個培養教師的良好契機,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和實踐教學能力。教師從輔導選手到參加比賽、從技能指導到心理輔導,經過一次次的動作糾正,反復的視頻觀摩,精心的情景設計等,既經受了極大的考驗,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首先要全面吃透操作規范和流程,其次要根據選手的性格和特點設計因材施教的訓練方法。在訓練的過程中針對選手常見的錯誤和心理問題進行適當的調節,減輕選手的思想負擔,提高訓練效果。同時,參加技能比賽促進了本校新老教師之間的“傳、幫、帶”,同行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使全體教師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

      2護理競賽對學生的影響

      2.1加深學生對護理職業美的理解

      選手在技能比賽中能夠充分詮釋護理的職業美。護理職業的美感表現在護理行為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護士在實施護理操作中,動作的輕柔、敏捷,操作部位和執行速度的精確性,對患者心理的正確評估和安慰,處處都體現出護理的真實美、善之美、行為美和語言美[2]。在訓練中,選手從個人形象,語言的措辭、聲調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都要以美的形式作用于患者。操作中動作的熟練性、精準度,表情的運用,充滿關愛和親情的態度等,均體現出護理獨特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藝術風格,激發患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對健康的向往。學生在技能訓練和觀摩其他選手比賽的過程中,都深深的被護士的職業魅力感染,對護理職業美有著更進一步的理解。美,不僅限于形象的完美,更多的是體現在操作技術中,要時刻貫穿于整個工作過程中。

      2.2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技能競賽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一項完整的操作可反映其職業態度、心理素質、人文關懷、溝通技巧等。近年來,護理技能競賽項目也從單純的鋪床、無菌操作過度到靜脈輸液、心電監護等注重整體護理的操作,既有基礎護理操作又有臨床護理操作,競賽項目的操作性和觀賞性也越來越強[3]。護生不僅具備精湛的技術,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關懷意識。在操作中,通過評估,分析患者的需要,選擇最佳的溝通技巧。在心電監護操作中,選手采取角色置換扮演法,親自感受恰如其分的護患溝通和操作手法的價值和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在訓練的過程中我院反復組織大批學生觀摩選手操作,鍛煉了選手的抗壓能力。同時,選手的優良氣質感染了大批的護生,調動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2.3有助于學生評判性思維的形成

      細節決定成敗,技能競賽更是如此。如靜脈輸液操作,二次排氣時頭皮針內總有微小氣泡,這會導致排氣時間延長,同時增加藥液的浪費。幾位選手在多次探討,反復操作后發現原因所在:過濾器中液體未充滿,導致排氣時部分空氣隨藥液進入頭皮針。找出問題后,又思考解決方案,即在第一次排氣時,過濾器乳頭端向上,液體先充滿過濾器后再進入頭皮針,這樣大大提高了排氣成功率,降低了藥液的浪費。同時選手還發現,輸液器的折疊程度也會影響氣泡出現的幾率。這與許多學者[4~5]的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說明選手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是單純的重復操作,而是帶著問題邊思考邊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學生反映,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操作技術,更學會了如何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了對以后臨床工作的畏懼情緒,增強了對護理職業的自信心。

      3比賽中的問題分析

      3.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

      通過分析選手暴露的問題和賽后評委點評,我們認識到許多知識學生只停留在“知曉”的階段,沒有真正理解并融入實踐中。在執行查對制度時,選手只求動作省時、到位,卻忽視動作和語言在邏輯上的一致性,導致說的和做的完全脫節;有些選手在操作中,從評估患者到操作結束,查對患者姓名時會反復的說“請問您是幾床,叫什么名字?”,或者語速過快、吐詞不清,沒有思考在實際工作中會不會引起患者的反感?有的選手在心肺復蘇吹氣時視線沒有落在患者的胸廓上,不知道要觀察胸廓起伏等,這些細節都是在日常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地方。通過比賽,教師也認識到以后的教學中必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堂與臨床結合。同時,也可通過修改評分標準來指導實踐教學,如判斷大動脈搏動的時間、靜脈輸液血管穿刺的時間、調節滴速的時間等,許多選手為了節省時間一帶而過,建議在制定評分細則時可在操作時間上做適當調整,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3.2職業形象設計失敗

      男性具有思維理性,邏輯性強;沉著冷靜,判斷力強;處事果斷,獨立性強等優點[6],然而傳統觀念對護士形象的塑造導致男性護理人員出現過度依賴女性文化、角色適應不良等壓力[7]。一些男性選手在比賽中塑造的職業形象差強人意,沒有完全體現出男性的優勢。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思想教育、教學方式、職業形象、職業規劃等方面體現性別差異,宣揚男性護士的職業優勢,幫助男護生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樹立其工作信心。

      3.3偏離人才培養目標

      技能競賽的成績會影響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知名度。因此個別學校為了提高比賽成績,將大部分教學資源和教師精力投入到培養選手中,影響了正常教學工作,有的選手甚至為了練習競賽項目,長時間與班級脫離,忽略其他課程的學習。這些顧此失彼的做法與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相悖。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應試教育”思想,培養競賽選手的同時重視全體學生的教育,讓技能競賽惠及全體師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分享護理技能競賽的經驗和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真正體現護理技能競賽的宗旨。

      參考文獻

      1朱群娥,李循,高峻珂,等.構建醫護合作仿真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75~78.

      2顧海杰.現代護理藝術性簡論[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1~2.

      3呂廣梅,張日新.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競賽的做法與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3):28~29.

      4潘明英.靜脈輸液時排氣方法的改進及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16):1992~1993.

      5韓二俊,池琴,?;?,等.一次性排氣成功在靜脈輸液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175.

      6徐小蘭,魏桑梨.對大專男性護生護理教學初探[J].護理學雜志,2003,18(14):299~307.

      7許可,黃芳,張澤華.男護生心理壓力源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0,17(6):75~76.


    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精選相關文章

    1.本科護理論文范文精選

    2.本科護理畢業論文范文精選

    3.免費護理論文范文下載

    4.本科護理學畢業論文

    5.免費護理論文范文

    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精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日益重視人的價值,重視個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培養滿足社會健康需求的護理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護理教育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護理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9950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看大片全色黄大色黄|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96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spoz是什么意思医学|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外国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 欧美性色黄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12p| 久草资源站在线|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xxwwxxww在线视频免费|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一级网站在线观看| 男人边摸边吃奶边做下面| 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天天影视综合网|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秋霞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xfplay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91|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