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模式探索論文
辦學模式是指興辦和經營管理學校的體制機制的特定樣式。辦學模式是由辦學資源的特殊屬性及特殊組織結構形式所決定。 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模式探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模式探索全文如下:
一、背景介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動我國高水平教育機構海外辦學,加強教育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教育服務”。2014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上,要探索和規范職業院校到國(境)外辦學[1];要鼓勵骨干職業院校走出去;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業院校,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創新的辦學理念、體制與機制,需要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2]。2013年正式啟動的國家級寧波教育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在提升區域型高職教育國際化水平,加快培養國際化高水平人才,推動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中正在發揮重要作用。
寧波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端,毗鄰上海、杭州,國際教育需求旺盛,國際交流合作活躍。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在全國率先建設了高教園區,引進建立了全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32個。2013年全年引進外籍教師946人,接受外國留學生2500人。截至2014年7月底,寧波已累計為發展中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官員、校長及教學骨干舉辦職業教育培訓班19期,共有來自69個國家的460名學員接受了培訓?!秾幉ㄊ兄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寧波將在浙江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競爭力水平居于國內同類城市前列;到2020年,率先形成學習型社會,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以教育國際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服務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寧波各級政府和學校的共識。
二、高職院校“走出去”的現狀與需求
高等學校“走出去”即境外辦學,是指高等學校以獨立法人資格,或者與境外具有法人資格并且為所在國家(地區)政府認可的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在境外舉辦以境外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或者采用其他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高等學歷教育、學位教育或者非學歷高等教育[3]。目前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境外辦學機構以普通高校為主;從辦學層次上看,大多數定位于培養高層次人才,主要以碩士研究生教育為主[4]。根據無國界高等教育觀察組織統計,國際分校提供本科生教育占23%,研究生教育大約占58%[5]。而我國目前高職教育層次的國際化形式總體上還是以引進為主[6],據對全國161所高職院校的調查,“境外辦學為零”[7]。
近年來,隨著寧波市積極推行“走出去”戰略,企業“走出去”的行動越來越頻繁,懂技術、會管理、熟諳國際化經營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截至2014年7月底,寧波累計批準境外企業和機構1978家,實際中方核準金額67.78億美元,實際中方投資額31.8億美元,境外投資涉及國家和地區達110個。目前,為了進一步發揮企業“走出去”在寧波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帶動作用,寧波市外經貿局正在加快建設境外三大創業基地。這三大創業基地分別為境外營銷基地、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境外資源開發利用基地[8]。顯然,在三大基地建設過程中,人力資源隊伍建設將是首要任務,這就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夠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人力資源上的保證。
與此同時,中國職業教育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已經成熟。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對發展中國家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援助行動。對外教育援助的主要形式包括援建當地學校,組織開展教育管理人員與專業人員培訓,派遣教師志愿者,提供來華留學獎學金,提供教學設備、儀器與圖書等。從援建的職業教育類學校看,包括援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也門薩那技校,是新中國最早在外援建的職業技術類學校之一,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是2003年中國政府援建埃塞俄比亞的職業技術教育機構[9]。但從援建的內容上看,主要以援建基礎設施、硬件投入為主,缺少在職業教育模式援助上的探索。隨著中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關注中國的職業教育,并迫切需要將中國的職業教育模式輸入到他們的國家[10]。
三、寧波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的初步嘗試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寧波市政府早在試驗區設立之前就積極推動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提升寧波高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寧波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要“推進國際交流和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并能夠參與國際事務的國際化人才”,要求院校要“全面實現開放辦學”。2013年出臺的《寧波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3―2017年)》中對走出去戰略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等作了相關規定。寧波市政府積極組織各高職院校推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同時,國家商務部根據受援國職業院校的現狀,正著手進行援助方法的深化。根據受援國的要求以及綜合分析中國職業院校的辦學實力,最后確定并支持長期開展援外培訓工作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援建也門的教育合作項目。
(二)院校積極提升境外辦學能力
為配合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寧波各高職院校充分重視自身境外辦學能力建設。首先,各院校開展了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特別是加強了教師境外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選派骨干教師海外進修、聘請國外專家來校集中培訓教師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增強教師的外語教學能力。其次,引進國際化課程或參照國際標準改造現有專業教學內容,推動教學內容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再次,推進院校內部教學管理改革,積極推動學分制改革,適應國際化辦學中教學管理的需求。 (三)合理利用境外職教資源
寧波高職教育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合理利用了境外的教育資源。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將要援建的也門教育合作項目中,充分利用也門薩那技校的教育資源,使其順利完成援建也門教育合作項目前期調研報告及援建項目立項建議書,并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主要涉及制度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
四、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面臨的挑戰
(一)工作理念與政策上的挑戰
調研發現,發展中國家的院校存在缺乏辦學自主權的現象,如也門的薩那技校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使用、教學計劃制定、教材選擇等各方面均由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11]。此外,在其校內還未建立教師激勵機制,主要還是實施平均主義的分配形式,難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種理念與政策導向將制約中也院校合作過程中的中方人員工作開展。
(二)文化理解上的挑戰
文化是每個時代固有的生命體系,也是時代賴以生存的思想體系。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與傳統,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與習俗,這些都需要人們相互理解與包容、相互尊重與適應。發展中國家有不同的發展歷史與宗教信仰,在中國走進發展中國家辦學過程中,中方人員需要文化上的理解。
(三)語言上的挑戰
發展中國家除了用英語作為溝通語言外,還有法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傮w上,中國教師運用英語進行專業教學有一定的基礎,并具備一定的能力,但用其他語種進行教學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非英語發展中國家實施教育援助時,教師會面臨語言上的挑戰。
(四)生活適應上的挑戰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比其他發展中國家要高,寧波又是中國的經濟發達城市,據統計,2013年中國人均GDP6629美元,而寧波的人均GDP已達15068美元。因此,派往發展中國家的教師將面臨相對艱苦的生活環境,承受并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對教師也是一大挑戰。
五、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模式創新的理論思考
(一)政府援助的主導作用是走出去辦學的依托
走出去辦學涉及國民教育、文化傳播、外交工作等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屬于政府的職能。境外辦學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不僅涉及國內教育體系的推廣和質量保障,而且涉及國(境)內外教育銜接與管理,如果沒有政府的主導和協調就無法有效推進。政府主導作用包括外交協調、審批管理、建設資助、校長和骨干師資選派與管理、運行經費保障、質量管理等。試驗區成立了“教育部、浙江省、寧波市、國家有關部門組成的寧波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領導小組,負責試驗區戰略規劃和發展指導”。同時,商務部積極推進并強化已有教育援助的內涵提升,為職業院校走出去辦學提供支持。
(二)充分發揮受援國舉辦學校的主動性是走出去辦學的核心
充分調動受援國政府舉辦學校的積極性,獲得受援國政府的支持,是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能夠成功的核心。例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援建也門教育合作項目在前期的調研工作中得到了也門技術和職業教育部及薩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中外院校共同管理是走出去的機制保障
援建院校的管理制度、體制和機制必然要受到受援國相關政策和文化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走出去辦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將我國職業教育管理的成功經驗應用于援建的院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到受援國政策環境和文化環境,避免援建院校由于管理問題而影響了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因此,中外雙方要共同商定院校管理制度及運行模式,共同管理援建院校是走出去辦學的管理機制保障。
(四)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走出去的能力基礎
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的戰略最終需要由教師來實施,只有教師具備境外工作與教學的能力,走出去戰略才能更好地落實。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會給援建教師帶來各種挑戰。高職院校需要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如增強教師的外語運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以提高教師在援建過程中的適應能力。
在全球化時代,教育國際化勢不可擋。實施走出去辦學是經濟、社會、文化、國家外交的需要,也是中國職業院校自身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由于自身具備的‘職’特色和運轉機制等方面的相對靈活性,進入和開展國際化反而具有更為突出的競爭優勢。”寧波城市的發展特征、寧波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制度優勢以及發展中國家提升其現有職業教育水平的需要,使中國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成為必然,并隨著辦學的深入,將逐步實現從單向援助到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