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數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篇一
《淺談高中數學學科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摘要]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科知識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法制教育資源,關鍵是如何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 教學 數學 法制 教育
傳統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一堂課只是很好的解決了知識上的傳授而忽略了育人的功能,浪費了蘊含在學科中的豐富的法制資源。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抓住契機用適量的法律知識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高中數學教育過程中如何滲透法制尤為重要,我僅從自身的數學教學實踐方面探討法制問題,
一、從數學教材、數學知識本身著手,滲透法制教育
貴州省教育廳《關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學實施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發〔2011〕152號文件)指出: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為依托,充分利用學科中固有的法制內容和教育契機,在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機適度地滲透相關法制知識,以增強學生法制意識,激發學生法制情感,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習慣和能力。試舉一例:高中數學在討論汽車車速與剎車后停車距離之間的函數關系時,存在滲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機,此時即可以結合超速、追尾等現實問題,介紹、討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條款的科學依據,從科學的角度,指導學生認識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學生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由此可見恰當地滲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制素養,還可以增強學科知識與社會、法制三者的聯系,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二、數學題中融入法制教育
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與法制教育有關的題目,批改作業時,借作業中出現的法制教育為突破口,因勢利導地進行點評,就做得很好。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時事,結合法制教育,把有關法制方面的資料編入題目中,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學《指數函數及其性質》《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時就可滲透相關法律法規,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案例1:截止到2000年底,我國人口13億。試解析1、如果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2%,那么經過20年后,我國人口數最多為多少(精確到億)
2、我國人口數的增長呈現什么趨勢?
3、同學們是如何看待計劃生育政策的?
4、如果20年后將人口數控制在15億內,那么年平均增長率應控制在多少范圍內?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每一位公民都應當知曉,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了解人口基本情況,喚起控制人口的憂患意識。
在解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有關知識。對高中的學生講《函數的表示法》時,教師可將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計算方法設計成作業題,融入到學生所學的知識中,從而對學生進行稅法的教育。眾所周知:我國《憲法》第五十六條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每個依法應納個人所稅的公民,應當自覺依法納稅
三、數學實踐進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動只有融科學性、趣味性于一爐,效果才會變得顯著。為此,我認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適時融人法制教育效果會更好,這樣法制滲透不局限在課堂,而是課內外結合,學玩結合。例如:在教學“排列與組合”“概率與統計”的實踐課,在講了“概率的加法定律”和“概率的乘法定律”后,引導學生通過抽撲克牌來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讓學生明白,不論是賭博,還是買彩票,贏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上隱就有可能走向極端,就有可能走上犯罪之路。我教育學生應遠離博彩,同時希望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教育身邊的人也要注意。
四、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結合高一課本上的“數學建模”內容組織學生社會實踐,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從生活中帶回不少問題,如“經營盈利問題”、“個人所得稅調查”、“分期付款方案的選擇”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
五、在數學教學中,注意發現和創設法制教育的滲透點
一要善于研究教學活動,在相應的教學內容、環節、形式中去發現契機。課標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機。除課堂教學外,實驗、練習、作業等教學形式和環節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機。例如教師借“抄襲作業”話題,滲透了《著作權法》的有關內容,嚴肅中有幾分詼諧,關愛中有幾分責備,不但有思想深度,學生也容易接受;二要關注社會與生活。新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學生也比較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當教學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特別是熱點問題時,就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筆,此時借機滲透相關法制內容,既顯得自然,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厚;三要善于創設話題。如教學內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機,要注意取舍。法制教育的契機,既靠尋找,又靠創設。教學內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來就用”,有的卻要靠“借題發揮”,同時,既要善于發現,又要有所取舍。教師在教學中尋找、創設滲透點,但真正使用時,一定要深思熟慮。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法制教育與數學教學自然融合,切不可喧賓奪主,把數學課上成了法制課。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數學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