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教育研究論文(2)
舞蹈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舞蹈藝術教育研究論文篇二
《淺談舞蹈藝術表演教育》
摘 要:縱觀人類社會的所有藝術,再沒有其他任何藝術行為,能夠像舞蹈那樣令人振奮和激動了。舞蹈作為生命活力的一種形式體現,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給予了極大的助益。“這是高度的韻律、節奏、程序、理性,同時是最高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征。”真是由于舞蹈藝術表演具有非它莫屬的感染力、親和力、滲透力和震撼力,因此,對于學習舞蹈表演藝術的人來說,就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舞蹈 藝術 表演
舞蹈藝術表演教育是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而在廣大青少年當中開展的面向全體受教者的以通過培養其舞蹈表演能力,達到藝術化地表現生活真諦的一種教育活動。
首先,廣大青少年學習舞蹈表演藝術,能夠使千百年來蘊藏在舞蹈藝術當中的人類的生命愿望、愛戀追求、意志能力、社會秩序、風俗習慣。所有文化傳統,通過他們的身體力行得以傳承。
其次,青少年學習舞蹈藝術表演,能夠健美他們的體魄,澡雪他們的靈魂。沒有年深日久的磨練,就不可能練就舞蹈藝術表演。這不僅是肉體的錘煉、技能的磨練,而且是靈魂的打造和生活情感體驗與舞蹈動作同情感的表現,又為舞蹈的情感體驗奠定基礎,從而為舞蹈情感的表現準備了客觀條件。
再次,舞蹈藝術表演教育能夠規范廣大青少年的行為,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且不說雙人舞、三人舞、群舞這樣的集體性舞蹈,即使是獨舞,也要服從全劇的劇情發展,其表演既不能“溫”,也不能“火”,既不能“搶”,更不能“拖”,而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受教者通過接受舞蹈藝術表演教育,能夠從中體驗集體的涵義和行動規則,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最后,舞蹈藝術表演教育還有助于培養受教者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舞蹈表演教育的過程實質上是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的創造過程中進行的。
服務于素質教育的舞蹈藝術表演教育,是面向廣大普通受教者而開展的。為了提高教育效應,教學方法應當具有針對性。那就是從強化受教者的藝術表演素養,逐步培養他們的藝術創造能力,通過舞臺藝術表演實踐,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所以,我們需從兩方面做起:強化藝術表現素養,培養藝術創造能力。
1 強化藝術表現素養
強化藝術表現素養應當從舞蹈基本功訓練抓起。由于舞蹈藝術表演主要通過人體語言傳情達意,因此,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形體必須經過訓練,動作才能夠靈活、準確、漂亮。要在舞蹈藝術表演中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得一日不間斷,把功夫練到家。
在課堂教學中,施教者要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根據受教者的身心發展的客觀實際,確定最近發展區,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的教學訓練。
2 培養藝術創造能力
任何形式的藝術表演,都是一種創造行為。舞蹈演員即使嚴格按照編導的意圖展開藝術表現,實質上也是投入個人的主觀情感在進行積極的二度創作。要培養受教者的藝術創造能力,應當從激發想象能力,儲備情緒記憶做起。
課堂是培養受教者舞蹈藝術表演能力的主陣地,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研究探討舞蹈藝術表演教育的課堂教學,既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優化教育教學,也有助于受教者表演技能的盡快形成。
2.1 教學內容
維吾爾族民間舞組合的表演。
2.2 目的要求
在受教者對維吾爾族民間舞的審美特點和表演技巧基本掌握的基礎上,進行組合性的綜合表演訓練,使他們初步掌握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及其表演技巧。
2.3 組織實施
(1)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欣賞。
①欣賞維吾爾族舞蹈作品。通過欣賞,使受教者從整體把握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審美特征。同時,從不同角度了解該民族民間舞的表演風格和技巧。施教者要在欣賞前提出欣賞的目的、欣賞的重點以及需要著重體驗的內容,以便受教者在“目的明確”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欣賞。
②引導受教者對所欣賞的作品的風格特點、表演技巧以及關鍵性細節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分析是他們進入理解感知和自主體驗進而達到舞蹈表演的審美實踐階段―― 課堂表演實踐的教學。
③施教者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表演示范,以使受教者能夠準確把握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表演風格,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表演的強烈欲望。
(2)組合表演教學訓練。
施教者在講述動作要領時,應當首先強調維吾爾族舞蹈動作與情感表現的結合點所在。同時,從動作的抒情特點入手,具體講解每一個動作在情感體現中的作用,如,眼睛的運用、頸部動作的表現等。
(3)受教者體驗練習。
受教者的體驗過程實際上是反復揣測、借鑒對比、理解體驗的收集重組過程,是他們對舞蹈的審美經驗、對舞蹈動作的情感對應體驗經驗,以及對生活情感的主體經驗共同作用的發揮階段。
(4)受教者表演展示。
當受教者基本掌握舞蹈組合動作和表演技巧以后,就可以進行表演展示了,戰士的途徑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和需要,采取集體表演、小組表演、個人表演等方式進行。集體表演有助于受教者對舞蹈整體風格的準確把握,展示統一的表演風格。個表演能夠突出展示個人的表演技巧。
通過表演展示,能夠使受教者在欣賞他人的表演的同時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施教者在此時要對受教者的表演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要在充分肯定他們在學習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中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具體指出他們在表演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其解決辦法。
應當說,舞蹈藝術表演能力的形成是長時間勤學苦練的結果。即所謂“演筆墨于常時,凝神氣于胸臆;思繁花之形勢,想體態之奇崛”。廣大受教者舞蹈表演能力的形成,既依靠課堂表演教學與舞臺實踐的有機結合,更依賴他們平時的學習積累。課堂表演教學是舞臺藝術表演的基礎,而舞臺藝術表演的實踐活動,又是課堂表演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二者相互促進不可偏廢。
參考文獻
[1] 肖蘇華.當代編舞理論與技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 何群.舞蹈創作思維[M].中國書籍出版社.
[3] 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
[4] 呂藝生.中國藝術教育大系,舞蹈卷.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
看過“舞蹈藝術教育研究論文”的人還看了:
4.舞蹈教育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