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教育論文>

    有關美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有關美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篇二

      《論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摘要:公共美術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公共美術教育存在一系列問題,其成因主要在于缺乏明晰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與職業精神,迫切需要在頂層設計中,確立人文教育取向;在教育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育渠道;在教師素養中,提升職業倫理,促進高校公共美術教育高質量持續發展,實現人文教育目標。

      關鍵詞:高校;公共美術教育;人文取向;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3)05-0183-00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頒布實施,這是我國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從其戰略主題來看,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主題不僅成為基礎教育的改革走向,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導向。因而,盡管高等教育以專業教育為基本單元,但仍然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指針,其目標定位為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1]。按照綱要要求,近年來,高校加大了素質教育改革力度,增加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模塊,以美術欣賞和美術技能訓練為重心,不斷提升學生審美素養,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公共美術教育仍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轉換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以促進高校公共美術教育高質量持續發展。

      一、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職能與取向

      公共美術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具有自身特殊的任務與職能。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明確指出:“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的優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素養,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2006年3月,教育部又下發適用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非藝術類專業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明確要求高校要開設《美術鑒賞》、《書法鑒賞》等藝術限定性選修課,以及《外國美術簡史》、《民間藝術賞析》等任意性選修課,并指出,這些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3]。

      根據國家要求,結合當前大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職能應主要體現為:1.提升審美素養。審美是對美的辨識與評價,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格調高低決定著一個人的審美表現。特別是受到就業壓力以及利益導向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物化的觀念較為濃厚。公共美術教育可以借助藝術作品的深厚文化意蘊,使大學生在獲得基本的美術素養與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高雅的藝術品位與藝術修養,提升自身人文素質。2.培育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種勇于拋棄舊思想舊事物,不斷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要有一種超越的意識,不迷信書本和權威,敢于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能夠打破原有框框限制,從而追求新知,探索新的規律和方法。公共美術課程通過藝術賞析,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和新穎的構思,促進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力,成為學生創新性活動的重要成分。《學會生存》明確提出:“在創新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世界的兩條道路。”[4] 3. 養成良好道德情操。公共美術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絕對不能忽視,其宗旨還是要培養學生能夠在藝術作品學習與感悟基礎上,從生活中發現美的人和事,并在實際行動中滲透高尚的思想,展示美的行為。宗白華先生認為,“藝術教育,可以高尚社會人民的人格。”[5]蔡元培先生之所以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正因為其特別重視美育對于人之德行的培養、心靈的純正平衡、人格的全面完善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公共美術教育與專業美術教育一樣,都具有工具主義和人文主義兩種價值取向。工具主義帶有功利的目標開展美術教育,學習實用的美術技能,希望通過美術教育后能夠從事素描與創作,提升作品的分析能力。如,通過電影賞析課程學習后,學生能夠對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借用審美視角對其音響、色彩及空間構圖等進行分析。同時,還包括通過課程學習獲取相應的學分。人文主義則從大學生素質教育出發,通過公共美術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大學生思想境界,能夠從平凡社會與生活事件中,探尋生活的真實意義,進而超越美術教育中的技能培養目標,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美的感受與體現能力。這是公共藝術教育應有的價值取向,也是增設及推行公共美術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問題與成因

      從近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仍然面臨著一些困境,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互動交流較少。在主體間性理論來看,主體間的認識是主體間通過有效交流利用移情的手段,間接地為別人著想,形成“我們的綜合體”。[6]主體間互識的程度越高,教學有效性越好。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一種課型,公共美術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文學、歷史以及自然科學知識類通識學習,其重心不在于知識積累,而在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展示學生生活閱歷,把學生美術教育同生活場景相結合,積極投入到藝術作品理解與體驗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育中采取不同于知識傳承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使美術教學課堂氣氛活躍,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把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暢所欲言。然而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課堂教學帶有知識傳承的典型教法,過多講授美學理論知識,并通過美術原理解讀美術作品,把美好的藝術形象科學化,缺乏教師與學生的真實而自由的表達,淡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原本生動的課程形象變成難以把握的技術體系。  

     第二,情感共鳴缺乏。對于非美術專業大學生而言,美術教育除了美術技能的表現之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賞析,能夠從諸如建筑物、民間工藝、人體藝術等形式中激起作者的審美愿望,給予學生藝術享受。由于藝術作品的主觀色彩,以及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每個閱讀者都可能結合自身的親身經驗,體悟與展示不同的心境,逐漸從一個旁觀者到一個藝術作品的參與者。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常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結合自己的主觀理解,從學理層面和經驗層面進行深度解釋,把學生引入一個共性的理解之中,學生從中學到了分析的方法與技巧,但缺乏自身的感情投入,使具有人文精神的藝術作品成為科學的審視對象,失去了作品本身應有的內在情感。如,對于戰爭年代影視作品,其中包含著那個時期人物個性與表現形式,不能純粹從現代色彩與攝制技術角度進行審美,而應該立足于故事本身的時代特點,發現其中的社會價值,感悟時代人物的喜怒情愁。

      第三,實踐活動不足。美術作品既是美學原理的體現,更多是日常生活經驗的表達,是人生閱歷的感悟與彰顯,是自然賦予的靈性與升華,因而課堂所進行的美術理論及作品學習只是課程目標的一種手段。相對于人的美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與能力培養目標而言,課堂教學能力有限,需要把生活場景中各種藝術形象作為教育的內容,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以及各種場景中模仿與歷練的機會。因而,城市社區、校園與個人生活空間都存在著實踐活動的內容,都可以納入實踐活動的范疇,不斷豐富緘默性知識。在波蘭尼看來,我們周圍存在著大量通過身體感官或理性直覺獲得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時無法用語言直接表達,就像一小塊光亮的領域,周圍環繞著無限的黑暗,給人們更多探索與想象的空間。[7]而現實教育中,除了立足于傳統課堂教學空間,遵循課堂教學模式外,課外因素較小進入教師教學視野,也就無法成為教育教學的場景。實踐活動的不足影響著學生審美范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視角,不利于情感發展與創新思維的形成。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筆者以為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課程目標偏差。根據教育部關于公共藝術課程設置的目標,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的導向是,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但具體每一門課程需要學校根據專業性質及特點制訂相應的課程目標。在布魯姆看來,所有的課程目標都應包括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公共美術課程也不離外,并且除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外,感情目標占據主要位置。第二,工具主義取向。課程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每一門課程都有預設的價值與目標,在某種程度上都存在著功利性一面。不過,從學校層面來看,作為公共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學校期望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新價值觀念,發展創新思維;從學生個人來說,期望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獲得課程學分,提高美術創作與表達能力;從教師教學層面來說,公共美術課程的公益性與功利性發生了偏離,局限于知識層面以及課時量所發生的利益關系,課程蘊含的人文目標難以實現。第三,職業精神淡漠。工具主義思想除了在學生身上體現為急功近利的技能之外,一定程度上體現為教師自身的經濟利益,沒有把課程的人文主義目標內化成教學信念,缺乏更高層次的職業倫理。

      三、高校公共美術教育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人文教育取向

      人文精神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在構建各種制度、規范與生產物質產品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觀念、風俗、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它是文化“形而上”部分的最高層次,包括了維持人類正常生活的價值追求、倫理觀念、群體意識、生命激情、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包括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反省意識、民族精神以及政治信仰。美術教育資源中蘊含著大量而豐富的人文精神,那些有別于天工開物的藝術創作,其外化物質形態,內在包含著創作者生活情趣、人文情懷,甚至是人生百態的真實描繪,也可能是作者斷裂式的感情創傷與生活經驗。因此,高校公共美術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牢固樹立人文教育的價值取向,結合接受美學的基本原理,克服技術至上的觀念。在教學中,要善于預留學生聯想與再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內心激蕩,走進藝術創作者的真實生活與情感世界,主動感受與體驗藝術作品與藝術思想,提升對美好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二)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改革課堂教學,打破傳統靜態式知識傳授模式,優化美術教育教學環境,努力創設相應的機會與情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自由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思考,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學生是否具有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能否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有意設置教學的劇場情景,通過表演性的行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民主、寬松、和諧的情景交融氛圍,引發學生積極的心理反應[8]。同時,針對每個教育主題,采取多種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創造與表現,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如,對于《擲鐵餅者》的作品分析,讓學生積極發言,自由表達自己的感想和不同看法,充分體會和闡釋創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

      (三)強化實踐指向,建立全方位多元化課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貫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這些寶貴教育思想對高校公共美術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除課堂教學外,課外和校外美術教育活動是公共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和補充。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并重,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美術教育課堂。善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比如舉辦動漫設計活動、校園服裝大賽、生活場景攝影展以及寢室設計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美術實踐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特別是把藝術作品的美學感受引向社會問題的思考,推動學生把創新性思考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創造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發揮課外場景的美術教育因素,鼓勵對身邊的事物進行體驗與暢想,發揮城市文化古跡、公共藝術景觀、學校校園設計的作用,把學生平時旅途游歷資源結合起來,如對親身所經驗的北京奧體中心、上海世博園以及古代文化遺跡等陳述出來,供學生之間交流與分享,激發學生對文化藝術的理解與想象,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

      (四)加強師資建設,提升教師職業倫理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用文化培育人。這在公共美術教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公共美術教育僅在人才培養等頂層設計中體現人文取向還遠遠不夠,它無法自動生成學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師發揮好中介和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僅把傳授美術知識作為教學目標,課程所本應蘊含的人文價值就無法傳遞到學生身上。因此,這就需要高校不斷加強師資建設,形成教師隊伍的經常性教育與學習機制,重點學習素質教育理論,不斷豐富和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督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教師的職業倫理在教育教學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師的責任感、敬業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等,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要不斷加強職業精神和職業倫理的教育,監督教師自覺守護職業倫理,維護教師形象。另外,情感因素在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學生從公共美術教育中獲得的信息與質量同師生關系密不可分,這種關系依賴于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在公共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著良好的情感走進課堂,祛除私利情結,敢于接受學生挑戰與質疑,在良好的心境中與學生溝通,積極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品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Z].2002.

      [3]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Z].2006.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學會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36.

      [5]宗白華.宗白華全集(第1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195.

      [6]熊川武. 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15.

      [7]Polanpy,M.Study of Man,London:Ruftledge& Kegan Paul,c1957,pp.17.

      [8]馮向東.對科學文化和科學教育的思考——兼談素質教育的幾個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看過“有關美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的人還看了:

    1.美術教育論文參考范文

    2.美術教育論文優秀范文

    3.美術教育論文范文

    4.美術教育論文范文精選

    5.淺談美術教育的論文范文

    6.美術教育的畢業論文范文

    28307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欧美人牲交a欧美精区日韩|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插插插综合视频| 便器调教(肉体狂乱)小说|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2019视频1|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www久久com|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男人的好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日本三级|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chinesevideo普通话对白|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摸BBB揉BBB揉BBB视频|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高岭家の二轮花未增删|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