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保教育探索論文(2)
幼兒園環保教育探索論文
幼兒園環保教育探索論文篇二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環保教育》
摘要:“環境教育,從娃娃抓起”,幼兒是家庭,社會和幼兒園的“中心”,“一切為了孩子”“加強環境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的口號。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它將直接關系到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
關鍵詞:環境創設;教育“幼兒”
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在幼兒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方法很多,有利用課堂教育、家庭教育、幼兒園環境教育等等,其中幼兒園環境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特殊效果。心理學家羅伯特說:“人離開環境,使無行為可言……”。近幾年來,我們駐馬店市政府機關幼兒園一直致力于在幼兒中進行環保教育的探索研究,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而且獲得了國家級綠色學校的稱號。
一、在校園環境創設中滲透幼兒環保教育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所以,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
1.生態環境創設:人的生命太需要綠色了,孩子們更是如此。給孩子們一塊綠地,一個水池,一個花園,利用自然角、動物角,讓幼兒親身體驗植樹、栽花、養草、種菜的樂趣,努力創設凈化、美化的育人環境,這些都成為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的直觀教具,使他們萌發了愛護環境的感情。
2.裝飾環境布置:可以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加以利用,設計有關環保的宣傳畫等,從而使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梯間的墻壁、走廊、等地方設計環保題材的壁畫等,讓幼兒學會思考、學會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怎樣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和習慣,讓幼兒知道節約用水呢?可以在幼兒洗手和喝水的地方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圖案、標志,告訴幼兒節約用水的方法,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3.文字環境布置:利用櫥窗及張貼標語,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
4.語言、音樂環境布置:利用廣播系統的合理布局和設置也可起到較好的環保宣傳教育效果。通過室內外的廣播,播放小鳥的聲音、動物的叫聲、環保歌曲、環保小故事等,與周圍的環境構成一個立體空間環保教育網。
我們既然創設了環保教育環境,教師在課堂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就要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把環保教育融入幼兒園創設的環保教育環境之中,把環境布置作為環保教育的教具。
二、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增加幼兒環保知識
1.根據幼兒園教育的總目標和計劃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主題教育活動和各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如在“6·15世界環境日”之際,開展"保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帶幼兒外出觀察,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中色、形、聲的美妙,產生對美好環境的情感。同時,通過講故事、觀看錄像、欣賞圖片、談話討論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相應的環保知識教育。幼兒園還可在各科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注意將環保教育滲透其中,如故事《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兒環境美好,人人有責,歌曲《小手娟》,教幼兒愛清潔,講衛生。
2.環保教育應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將環保教育與生活習慣的培訓緊密結合,是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之一。我們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教育幼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雜物;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說話、走路要輕;愛護圖書,愛護玩具;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紙張的好習慣。
平時,我們多組織孩子收集廢紙,易拉罐,玻璃瓶,果凍盒等廢棄物品,把它們再生利用,做成各種新穎、有趣、立體、直觀的玩教具,既可以節省材料,又可以減少污染。這些既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是環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們還十分注意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首先,創設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如桌椅、玩具擺放整齊,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同時,對活動室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布置,一邊是題為“綠色世界”的植物園墻飾,一邊又是“我為環保出份力”的主題墻畫,窗臺上,設置了養殖園、種植角,讓小朋友親自養殖各種動植物,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在感受了付出時的艱辛,長大后的喜悅時,孩子們會更加自覺地去關心身邊的動植物,從而喚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迫切愿望。
3.把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同幼兒觀察、實踐和行動結合起來。為了激發幼兒環保意識,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我們帶領幼兒去實地調查,讓幼兒聽馬路上的喧嘩聲、市場上的叫賣聲和朗朗的兒歌聲、優美的音樂聲,通過比較、感受,明白好聽的聲音叫樂聲,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從而了解噪音污染對人們情緒及聽覺的影響。另外,通過觀察,增進幼兒對環境的了解。同時,注意引導幼兒把環保意識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組織幼兒拾落葉、掃垃圾、為花草樹木澆水、整理圖書、玩具等,這也正是他們保護環境的行動體現。
4.大自然能使幼兒增長智慧,獲得歡樂。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是多種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而認知能力是在兒童實際的活動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由于自然事物和現象是那樣廣泛,那樣復雜,蘊涵著那樣深刻的自然法則和科學原理,同時卻又是那樣形象、生動,那樣充滿魅力,因此,兒童在接觸自然、嘗試探索自然奧秘的生活中必然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去觀察、理解、想象,去推理、假設、檢驗,在活動過程中各種認知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事物的一些聯系和關系,如動植物的形態與生存環境的關系,動植物與大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等等,也會逐漸被兒童所認識。當孩子們還發現螞蟻能搬動比自己重好多倍的東西,青蛙能在水中游,也能在岸上跳,河中的石頭都是圓的……他們對此向老師提出了許多問題,這本身就是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的基礎,是思維活動的原動力。即使這些大自然的奧秘對成人來說已是簡單不過的常識,但兒童通過自己去發現,無疑比將各種現成的答案告訴他們要重要得多。這就是說,幼兒在大自然中可以發現很多問題,通過觀察、思考、動腦、動手等活動過程,可獲得許多書上學不到的知識和經驗,大自然是兒童增長智慧和獲得歡樂的源泉。
三、增強教師的環保意識,發動家長參與,提高自身的環保素質
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豐富的環保知識時,才能影響并帶動幼兒開展各種環保活動。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環保知識,關心周圍的環保狀況,了解國內外環保動態;另一方面,還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著裝整潔、手臉干凈,物品擺放有序;看見廢物主動撿、看見破壞環境的行為主動管。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應注意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讓家長為孩子做出榜樣,如在公共場所不吸煙,不亂扔瓜皮果殼;在家里,聽音樂、看電視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響他人的生活。虛心接受家長的環保建議,并結合植樹節等節日、紀念日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植樹種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讓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奧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隨時清掃廢物,以此,帶動所有的人都愛護環境,保護家園。
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參考文獻
[1] 江紹倫.教與育的心理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2] 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安微人民出版社1988
[3] 申荷永、高嵐著.心理教育 ,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
[4] 馬有度.中國心理衛生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5] 陳永勝.小學生心理衛生,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看過“幼兒園環保教育探索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