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幼兒園養成教育論文(2)
淺議幼兒園養成教育論文篇二
《淺談小班幼兒的養成教育》
【摘要】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越易成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小班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幼兒進行基本技能的培養、利用故事兒歌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培訓家長等方法來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
【關鍵詞】年齡;基本技能;養成教育
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不好,則終身受其害。許多中外科學家成長的事實都說明,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而養成不良的習慣,則貽害無窮。因此作為小班老師的我,深深地知道小班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1.注重對幼兒進行基本技能的培養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區投放了小夾子(夾的工作)、瓶子(擰的工作)、串珠子(串的工作)、小娃娃、舀的工作、掃的工作、壓的工作、玩具水果和玩具水果刀(切的工作)、擦的工作等等;在班級的手工區域中,我們也為幼兒準備了捏的工作(如橡皮泥)、染的工作(如吹畫、印章、手指畫)、DIY工作(如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東西)、剪的工作(如沿線剪出各種形狀的東西)、搓的工作(如搓柳條)、畫的工作(如涂色、添畫)等等,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環境中,學習興趣濃厚,通過反復練習,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鍛煉,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漸讓幼兒養成了把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在活動中,幼兒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會情感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幼兒年齡小,對于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對于幼兒的不良行為,我們進行正確的講解、示范,使幼兒形成正向的概念,有個可效仿的榜樣,如,在剛開學時,很多幼兒都不會輕拿輕放小椅子,拖著小椅子到處亂跑的現象隨時可見,坐的時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翹起來或不停地搖晃。針對這一現象,我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談話。我說:“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老師聽到教室里有哭聲,我找呀找,原來是你們平時坐的小椅子在哭,小椅子為什么哭呢?它告訴我,小朋友不愛護它,用一只手拖著它跑,坐的時候翹起它的兩條腿,還晃來晃去的,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了,怎么辦呀?”小朋友紛紛說:“我們不拖小椅子了……”“我們不翹小椅子了!”我說:“那好吧,如果小朋友想和小椅子繼續做好朋友,就請像老師這樣做。”并請搬椅子正確的小朋友做了示范,并詳細講解了怎樣雙手拿椅子,怎樣輕輕放椅子,然后請全班小朋友練習。小朋友都模仿著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現象日益減少了,如果偶爾有誰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同伴提醒他改正呢。
2.利用故事兒歌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許多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進行培養。小班幼兒還很喜歡聽故事念兒歌,在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運用這一形式。比如說洗手,幼兒洗手環節存在許諸多問題,如:1、玩兒水2、洗完手袖口總是濕的3、洗手后地面上存有大量水漬,幼兒容易滑倒造成傷害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用故事和兒歌的方法很快就解決了。1、玩兒水――幼兒的天性。我在教育活動中利用掛圖和頭飾為幼兒講“小水滴”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實現養成教育的教育目標:節約用水。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幼兒節約用水的道德觀念。2、洗完手袖子濕――提醒幼兒洗手前“長袖變短袖”把小袖子卷起來,洗完后“短袖變長袖”把小袖子放下來。3、地面水漬――洗完手后提醒幼兒握住雙手在水池內甩三下,嘴里數一二三。這樣增加幼兒興趣,并且避免了水滴在地上形成水漬滑倒幼兒。另外,我還教會幼兒一首《洗手歌》:卷卷袖子沖沖水,搓搓肥皂滑溜溜,手心手背指縫縫兒,擰開龍頭沖一沖,手心手背指縫縫兒,水池里面甩一甩,一二三,真干凈,講究衛生不得病。
3.培訓家長,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幼兒園教育是暫時的,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好習慣的老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園的密切合作。教師要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系,提高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家長在家中對幼兒基本常規的培養,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的學習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一種實踐,一種參與,一種體驗,我們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就是做人的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正是關注幼兒一生的教育,它將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所以我們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可見養成良好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成。總之,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們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度、和藹的言語,還要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看過“淺議幼兒園養成教育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