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素養教育淺談論文(2)
幼師素養教育淺談論文
幼師素養教育淺談論文篇二
《提高幼師文學素養的幾點思考》
【摘 要】幼兒文學培養的現狀和培養幼師文學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文學素養 激發興趣
一、幼兒師范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內涵
幼兒文學素養是一個人在語言文字方面所達到的一定的水平,通常表現在言語、舉止和寫作,以及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未來的幼兒教師的文學素養是指學生在未來教學中所具備的文學及文化知識結構及程度。一般認為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一定的幼兒文學理論。(二)了解一定的文學常識。(三)具備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四)養成文學閱讀的習慣。(五)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水平。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師生,一名能勝任現代幼兒教育的教師,在文學知識掌握能力上,應該具有廣闊的幼兒文學閱讀視野,并善于在閱讀中主動培養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在文學知識的分析運用的能力方面,應該具有良好的幼兒文學審美鑒賞和必要的改編創作能力;在幼兒教師語言教學技能方面,應該具有幼兒文學朗讀、講述、表演指導以及組織教學的能力。
二、幼兒文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大部分幼師生文學起點低,知識基礎差,文學素養薄弱,學習興趣不足,課堂效率低下。
幼師學生在幼兒文學教學中突出表現就是對幼兒文學的學習興趣欠缺,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表現突出的是上課搞其他的動作,玩手機,做手工,屢禁不絕。教師簡單粗暴的強制學生聽課,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究其原因是,幼兒文學理論枯燥無味,知識點繁多。就是文學作品也是幼兒情趣的作品,學生多是離開童年近十年,童心多泯滅了。自然對幼兒文學作品失去興趣。因此要提高幼師生的幼兒文學素養最為關鍵的是提高幼兒文學的學習興趣,尋求切實可行的教學途徑。
二、幼兒文學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切實提高幼兒文學教學效果,問課堂要效率
學生學起來沒有趣味,很大原因歸結到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缺乏趣味性。
文學知識是枯燥的,教師可以將文學知識趣味化、生活化。結合學生身邊感興趣的身邊的事來分析討論,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將幼兒文學文化課教學和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在幼師職業教學中,學生對舞蹈、美術、手工、音樂課的興趣程度普遍要比文化課的興趣要高。幼兒文學教師教學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平時將教學活動置于專業背景之中,在職業生涯的引領下,激發學生學習幼兒文學課的興趣,把文化課與專業課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引進多媒體教學幼兒文學,激發學習興趣,能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改進課堂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它憑借著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特點成為革新“教學模式單一、教法學法刻板、效果少慢差費”的傳統幼兒文學講堂的一劑“良藥”,促使幼兒文學教學手段呈現出多樣化、綜合化、高科技化趨勢,增強了教學的情趣和吸引力,提高了教學效果與效率。
幼兒文學基本理論,通過多媒體課件聲光影視效果,讓幼兒文學的概說、幼兒文學的特點、幼兒文學的發展歷史等章節更加精煉直觀,各個時期的作家簡介以聲音和圖片形式展現,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興奮地發出這樣的感嘆:“楊紅櫻這么漂亮,鄭淵潔那么帥氣,還那么有才華呀!”這些興奮的信息顯然是以前用傳統手段所達不到的效果。以前學生上文學課就做手工,愛聽不聽的情況基本上得以改變。
幼兒文學中文學作品的展示和閱讀教學在引進多媒體教學更能凸顯興趣教學的優越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空前的,以前學生學習主要是靠朗讀,這些淺顯的兒童文學作品光靠讀根本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學作品的選讀的作品大多是經典文學作品。如兒歌教學中的兒歌《雁雁排成隊》《妞妞扭牛》《四和十》等多在開放的網絡有兒童編演的視頻,下載整編成教學視頻,學生在配好樂的視頻中,邊看邊體會文學作品的內涵,他們上課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有趣童年,好多同學還想起兒時唱過的兒歌,臉上洋溢著天真活潑,多媒體視頻喚醒了她們的童年。世界上還有什么比童年更有趣的呢?
當然,在幼兒故事、童話、兒童劇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更加顯示出激趣教學的優勢。
為什么引進多媒體教學幼兒文學在激發學習興趣上是再好不過的手段了呢?因為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也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多媒體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借助語音、圖像、影像、文字等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這絕不是一臺錄音機、幾張幻燈片所能夠比擬的,它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視、聽覺功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激活學習的內因。尤其針對基礎知識較差,文學底子較薄,對于直接感知的內容掌握較快,對于要求思考和理解的知識掌握較慢的幼師學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免去教師許多無謂的唇舌之苦。
多媒體課堂中實施幼兒文學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改變以往幼兒文學教學“聽、讀、背”的單調、枯燥的狀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利用網絡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尤其有利于文學素養的培養
網絡學習空間所具有的開放性打破了課堂空間條件約束的限制,再加上學習過程的交互性,使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同傳統現代教學媒介相比,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改變固定、單向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良好的學習興趣又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力量,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內在推動力。
現在的幼師學生都有手機上網。比如上幼兒圖畫故事,就是要求同學們將選讀的故事改編成圖畫故事,兩節課就創作好,或者先布置好,一周后進行評比,將色彩線條、故事連貫表現好的圖畫拍成圖片掛在我在qq群空間設立的學生作品展示欄目。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創作的興趣,被挑中作品的學生仿佛是發表了大作品一樣開心。在我的qq空間建立學生的群,學生作品在空間被轉發評論,交互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一個人不怕累,怕的是累后沒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誰還有興趣去做事情。我大面積的鼓勵挑選入網的作品,對學生學習幼兒文學起到了意外的效果,學生繪畫技能、語言表現技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外表演競賽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五)幼兒文學中選編大量的幼兒故事和幼兒劇,開展以班級講故事比賽和幼兒劇表演是激發學生學習這兩個模塊文學興趣的好手段
就拿幼兒劇《小熊拔牙》為例。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展開表演競賽,基本上每個學生都參與進編演的角色中,分角色,記臺詞,道具的準備,學生都很積極,因為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有表演的欲望,老師就是總導演。三周課內課外都在準備,經過老師學生自導自演的兒童劇就像模像樣地登臺演出了,學生在準備階段就獲得極大的樂趣和技能的提高,是傳統課堂教學幾個月才能獲得的教學效果。表演短劇,調動學習幼兒文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幼兒文學的學習更是如此。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短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六)幼兒文學教學中穿插多種多樣的競賽,開放性考查考試形式,調動學習文學的興趣
具體做法如下:在教學中穿插演講、幼兒詩歌朗誦、講故事等形式的比賽、創作幼兒文學作品比賽。課堂內外的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樣最大限度的將學生潛意識和顯意識協調起來,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理解運用知識,鼓勵發揮,更鼓勵創造,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考試不按傳統的考試形式,采用朗誦、講故事或者幼兒戲劇排演的形式來決定考試成績,以帶動文學素養中讀寫講演的多種能力。
總之,嘗試多手段激趣教學,放棄乏味的教學課堂,對幼師幼兒文學素養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師素養教育淺談論文相關文章:
1.幼師素質教育論文
2.幼師心得論文
4.有關幼師教學論文
5.幼師教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