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法制教育略談論文(2)
學校法制教育略談論文篇二
《學校法制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建設法治國家對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學校的法制教育依然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增強教育的實效性?本文主要探討使學生能夠自覺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等重要內容。
關鍵詞:法制教育 實效性 途徑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一治國方略的確立和實施,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特別是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應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關系著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依法治國的進程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法制觀念,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成為當前學校乃至全社會關心的問題。
1、當前學生法制教育現狀。學生法制教育,即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總稱,它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既涉及法律知識、思想理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又涉及對學生法律行為的引導。近年來學校在學生法制教育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法制教育目標不明確。法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的無限信服與崇拜,并以之為行為的最高準則。法若不被信仰,則形同虛設。眾所周知,當蘇格拉底被指控違反城邦宗教、瀆神和腐化青年等罪而被判死刑時,雖然他有機會逃跑,但仍堅持一個公民必須遵守法律的道德信仰,最終以身殉法。然而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法律素質的高低等同于法律知識的多寡,非常努力的為學生灌輸法律知識,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信仰教育,即培養學生對法的信仰。一些學生則認為,學習法律知識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規避法律,鉆法律的空子。所以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通過學習法律知識,領會法治精義,建立社會主義的法制觀,則是提高學生法律素質的關鍵。
1.2法制教育內容相對滯后。法制教育內容的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教育內容上重義務、輕權利,導致權利、義務的錯位。教師向學生灌輸最多的是法律是約束人們行為的規則,法律意味著約束,法律意味著義務。這就導致學生認為自己不過是義務主體而已,而非權利主體,其結果是學生消極守法,法制教育也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表現在教育內容上重法律知識的傳授,輕法律信仰的培養。
1.3法制教育的方式落后。當前,學校進行的法制教育主要表現在重理論輕實踐。大多學校都是開設理論課進行相關法制教育,而很少使用社團活動、模擬法庭、普法宣傳等多種法制教育形式,使法制教育變成了單一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的目的也只是應付考試。即使對于理論課程的教學,也以簡單的宣傳法律條文為主要內容,很少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不能深入到法律的道德層面,向學生闡釋法律所包含的現代道德價值觀念。這樣學生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社會上的各種法律案件,但總覺得那些都是別人的事情,跟自己無關,無法想象自己是一個具體法律關系的參與者,難以從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評價。
2、增強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2.1準確把握教育目標,切實轉變思想觀念。“五五”普法規劃提出了“通過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制實踐,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依法管理的自覺性,提高依法治國和服務社會的水平”的總體目標。這也是為學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和目標。因此增強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從根本上講,必須緊緊抓住培養學生法律素質這一核心,在法律素質的培養上下功夫。為此,一是要切實防止和糾正只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法律精神的弘揚的傾向。二是要切實糾正以守法教育作為法制教育歸宿的傳統觀念和價值取向。要從轉變觀念入手,要從過去單純以守法作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歸宿的觀念模式中解放出來,轉變為以培植人們對法律的終極信仰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為歸宿,才是在更深層面上對素質教育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回應。
2.2構建合理的教育內容體系。首先要做到法制教育與法律知識普及相結合。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與法制價值觀的培養。事實證明,有了科學知識不一定具有科學意識。同理,有了法律知識也不一定具有法律意識。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必須幫助學生樹立對法律的正確認識,確立對法律的內心信仰,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第三要注重法制行為判斷與公民意識的養成。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學生進行合法行為、違法行為等基本法律行為的教育,使其對各種法律行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遇到涉法問題時能夠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嚴格依法辦事,主動維護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勇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3改革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課堂教學是增強學生的法信仰的主要途徑,但是僅僅只是這一環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社團活動、模擬法庭、普法宣傳等多種法制教育形式。在大型的晚會上可以插入普法或弘揚法律精神的節目;在“法制宣傳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重大日子舉行法制講座或學術沙龍活動;引導學生收看《今日說法》、《法律與道德》、《法與經濟》等權威性法制欄目,閱讀相關報紙雜志等等。教師也應該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要圍繞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案例教學法是法律基礎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吸引力和幫助學生盡快理解法學理論,掌握法律條文。同時也要注重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把文字、聲音、視頻融為一體,以其形象性、生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校法制教育略談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法律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