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2)
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
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篇二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
摘 要: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溶入深厚的感情,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美育; 音樂教育; 興趣; 樂趣; 審美情感
音樂活動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真正的音樂教育,在于給幼兒快樂和享受,我們在音樂教學時應始終貫穿著這一教學方向。幼兒園中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那么,如何根據幼兒習得音樂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呢?
一、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1.引導幼兒學會欣賞音樂
新入園幼兒雖不能很好地理解音樂中的內涵,但優美的旋律能吸引幼兒,使幼兒情不自禁地哼唱,自編舞蹈動作。如播放《搖籃曲》,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我一邊讓幼兒欣賞曲子,一邊根據歌曲意思自編故事,讓幼兒感受到甜美的歌聲和寶寶安詳入睡的情景。孩子們漸漸體會了這首曲子的內涵,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對音樂初步的欣賞能力。
2.鼓勵幼兒使用打擊樂器
我在教室的一角玩具櫥擺放了各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多敲打,并幫助他們跟著音樂打出簡單的節奏,從而慢慢地熟悉所有的打擊樂器。如在組織打擊樂活動《鈴兒響叮當》中,教師不必規定每個幼兒應該選擇怎樣的樂器,可以讓幼兒相互討論、交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來做出選擇,這樣幼兒不僅愿意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十分樂意接受別人正確的觀點。
3.組織幼兒多觀看表演
組織幼兒經常觀看表演或參與表演,能直接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小班幼兒膽量較小,我經常組織他們觀看大班幼兒音樂活動和大、中班幼兒各種表演,并用聯歡會的形式讓他們把所學會的歌曲,在大家面前進行表演,并給予獎勵,這樣不但滿足了幼兒的表現欲望,又提高了幼兒的欣賞和表演能力。
4.創設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情境
音樂作用于老師,讓老師心靈得到升華,一個會唱歌,被音樂包圍的老師是不會用粗暴、厲聲的語氣對待孩子的,而是充滿激情,富有童心的;音樂作用于幼兒,讓幼兒娛樂,幼兒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情緒接納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兒童的興趣點,創設游戲化、趣味化的教育情境,使兒童在做一做、玩一玩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美。如,音樂游戲《找朋友》,我找小朋友做朋友,活潑、接受力強的幼兒找還在懵懂、迷茫的幼兒握手、敬禮、擁抱。拉近師生關系,消除幼兒之間的陌生感;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老師惟妙惟肖的模仿小動物有節奏的叫聲,讓孩子們新奇、快樂,最后創編“我愛我的小朋友,小朋友怎樣笑,哈哈哈……”逗孩子開心快樂。又如,音樂活動《聽音辨物》,教師選擇了5種平時生活中的聲音,加上要認識并學習的鈴鼓、碰鈴、圓舞板的聲音,再配上圖片讓兒童在游戲中聽一聽、猜一猜、認一認。在活動中兒童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學習興趣,在邊玩邊學中兒童萌發了對音樂的興趣,形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創造的樂趣
1.鼓勵幼兒為歌曲編動作
幼兒在唱歌時喜歡用一些肢體動作做輔助。所以,教師可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如果歌詞很具體可鼓勵幼兒用動作表達。如《春雨沙沙》其中有一句“小樹要發芽,小樹要長大”唱到這句就可以讓幼兒創編小樹發芽、長大的動作。又如一首《學做解放軍》的音樂,一會創編學做老爺爺老奶奶,一會學做某個動物,教育幼兒尊老愛幼,愛護小動物。如:《洗手歌》讓幼兒邊歌唱邊模仿洗手動作,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小手拍拍》提高幼兒活動的注意力;《小小交通警》讓幼兒遵守交通規則……。
2.讓幼兒嘗試為歌曲編歌詞
在歌曲教學中,可以選擇簡單的和易于幼兒創編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把歌詞進行改編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如《小羊過生日》,教師可讓幼兒自己想出其它的動物并模仿動物叫,然后把它編入歌詞中。《會跳舞的跳跳糖》我會添加幾段歌詞,會跳舞的大米飯、會跳舞的豆腐塊,讓幼兒不挑食,愉快進餐。又如《小雞小鴨》這首歌,在學完后,請幼兒自己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碰到一起了,它們一起講些什么,玩些什么。幼兒興致很高,想出了如“小狗、小貓,碰在一起,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小魚小蝦,碰在一起,小魚游游游,小蝦跳跳跳,……”等。這樣的形式能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不斷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作意識,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組織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誠實的良好品德
通過音樂活動教育幼兒: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美國作家勞倫斯・沙皮羅指出:“善良和體貼是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會消失。”可見,培育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等體貼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樂活動《讓座》中,就充分體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情感。采用角色表演形式:讓幾名幼兒分別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這樣,幼兒參與音樂活動親身體驗,激勵了幼兒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藝術教育效果。又如,在歌曲《好孩子要誠實》的音樂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歌曲、演唱歌曲、角色表演等音樂表現形式,激勵了幼兒的感情,觸及了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獲得了審美感受,從而受到了“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的教育。
四、在韻律活動中啟發幼兒最初的創造意識
幼兒隨著音樂扭動身體是他們表達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兒通過肢體語言,往往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我們可以在韻律活動中,讓幼兒自由的用身體動作反映音樂節奏的強弱、快慢;也可以讓孩子們將平時種種自然的動作,如走、跑、跳等創造成帶有童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還可以為孩子創設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風中的小樹葉”、“海洋里的魚”、“農場里的動物”等等,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自由去聯想,盡情去表現和發揮。在韻律活動中讓幼兒自己來創編,不僅能使幼兒的動作能獲得發展,而且還能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
總之,音樂教育是改善幼兒心理品質,促進幼兒智能發展,增強幼兒身體健康,豐富幼兒審美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幼兒需要音樂,沒有音樂的幼兒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音樂它可以鼓舞人,給人以靈感和力量,雖然只是簡單的律動,也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
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